大溪鎮江樓

大溪鎮江樓

永定縣大溪鄉大溪村鎮江樓是一座具有客家優秀文化以及人文歷史的原汁原味的土樓,飽含了宗族鄉親以及海外宗親對家鄉的陣陣思念以及為家鄉建設作出的貢獻。鎮江樓人才輩出,光宗耀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定大溪鄉鎮江樓
  • 地理位置: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大溪鄉大溪村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無
  • 著名景點:周邊:東福山旅遊風景區、北山洞旅遊風景區、馬崎崬旅遊風景區
高大土樓原汁原味土樓著稱,累遭兵燹 重建彰顯海外宗親仁風義舉,秉持傳統 充分展現客家文化內涵,

高大土樓原汁原味土樓著稱

鎮江樓坐落大溪鄉大溪村,是由宗親上祖十一世蜚聲公(1625-1709)於清朝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主持興建的方形大樓,內建逥屋,土木結構。大樓正面寬46.8米,深45.5米,高16.3米,大樓底層厚1.7米,四向各立二扇防火子牆,厚0.60米,高至屋頂,發揮隔火作用。懸山屋頂,屋脊平直,四角內外斜溝,屋檐寬大,呈現雍容宏偉的氣勢。
壯麗的大門門牌壯麗的大門門牌
大樓主體共四層,每層48開間,總計192間。底層廚房,二層穀倉,三、四層為臥室。底層走廊四向各砌二支磚柱至二樓設過梁,樑上夯築子牆。二層以上子牆在走廊處開拱門,使樓內各層四向走廊都能暢通,為居住提供活動自如的舒適方便。三、四層走廊外沿築瓦面雨披,四向連線,使樓內層次鮮明,展現大樓立體寬大恢宏景象。
先輩以堅忍不拔之意志,憑藉精巧的技術,利用生土夯築建造大樓,肩挑手夯,千舂萬杵成厚實的牆體。大樓立柱構梁,不用一枚鐵釘,以千萬支木料構件穿鑿鑲嵌,歷時5年把大樓建成,可謂近地土樓群中最大、最高,原汁原味的土樓,體現了客家人的集體智慧和審美要求。歷經三百多年,成為客家文化傳承的載體,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門前興建了休閒公園。公園內樹木蔥蘢,芳草茵茵,小橋流水,水光瀲灩,為大樓創造了頤養心身的優美環境。

累遭兵燹 重建彰顯海外宗親仁風義舉

大樓建成後,曾兩次遭遇兵燹。1865年被路過的太平軍放火燒毀樓門一側樓房,後經樓內宗親協力同心修建完善,繼續居住。上世紀30年代,共產黨在本地發動土地革命。大樓旁一小屋設蘇維埃政府,樓內青年游豐元,游彬槐等人參加赤衛隊。1930年10月由國民黨張貞部隊圍剿蘇維埃政府,到處抓捕赤衛隊員。於是把樓內老弱婦孺驅趕除門,游豐元男扮女裝混入人群逃脫。國民黨軍隊喪心病狂便在大樓四向縱火,把大樓燒毀殆盡,只剩下殘垣斷壁。同時在本鄉被燒毀帶“昌”字的土樓,(本樓原名“振昌樓”)共三座土樓。大樓雖然被毀,而薪盡火傳。卻在歷代宗親傳說中,以先輩們的覺悟和義舉,對於青少年立志成長,具有一定的潛移默化教育意義。
為了重建家園,由宗親遊子雲、游彬輝、游振元三人自費前往印尼,向海外同宗僑胞勸募資金重建大樓。廣大僑胞為了賑救家鄉親人於水火,不論貧富,都慷慨解囊,竭力資助。在僑胞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三年建築,大樓重新建成,改名為“鎮江樓”——鎮者為“真”“金”不怕火;“江”者“水”也,意為水能克火。樓名寓意為大樓不再患火災也!僑胞大力支持重建大樓的仁風義舉,充分體現客家人同根同源,親密無間,團結互助的美德,令人欽敬。

秉持傳統 充分展現客家文化內涵

大樓最初建成之後,由上祖傳下六房子孫入住,世易時移,繁衍生意,人口漸增。至20世紀70年代,聚居樓內宗親達36戶,人口達400多人。宗族人丁興旺,但世襲傳統不變,仍然秉持客家人經歷蓽路藍縷遷徙中凝聚的品格,吃苦耐勞,純樸善良,團結互助,誠實為人,成為大家族小社會,和樂融融,與鄉里眾人和睦相處。
歷代宗親,傳承遠祖游酢“程門立雪”(已選入成語詞典)的風流餘韻,尊師重教,耕讀傳家,培養後代讀書仕進。古代上祖就培養了文秀才游睿若、游文靖、游鵬若,武秀才游高能。至近代,內外宗親發揚上祖崇文重教的精神,悉心關注教育事業,重視培養子女成長。旅外僑胞游萬通,游兆民父子,在海外主持集資,在大溪創建僑光中學,還捐資興建大溪國小校舍。樓內各戶,雖務農謀生,卻竭盡全力支持子女上學,使樓內青少年,90%以上都接受過中國小教育,培養了大批大中專畢業生,還有碩士游哲豐、游德海,留美博士游帆、游欣心。他們走向社會,經過自己努力拚搏,奮發有為,有的已成為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領導或專業技術人才。如:現任副廳職級的游文昌、已退休的縣長遊子清,副縣長蔡燕娜,龍巖市政府辦公室游素欽,參加創辦僑光中學並履職為首任校長的游瑞楓、縣老區辦主任游瑞樞、已故縣交通局長游漢華;在職中學高級教師游軍培、龍巖市公交公司副經理游海南、廈門市檢驗檢疫局科長游聚民,已退休的技校高級教師游慧;高級工程師游茂炯。
有的躋身工商行業,多位精明強幹人士,已成為本地小有名氣財富殷實的富商巨賈。後代讀書成才,感恩回報,熱心公益事業,深受社會讚許。
宗親傳承慎終追遠,敬祖睦宗的傳統文化,奉行儒家孝道,定期舉行祭祖活動。春節過後,各家各戶都自覺上墳祭拜家族祖宗,或參加由宗親會組織定居外省、台灣地區的同姓宗親集體奔赴開居上祖的祠堂或墳地,舉行隆重謁祖儀式。許多外出謀生或移居外地族人,都會及時返回返回履行孝道,參加各種形式的祭祖活動。倡導敬老愛幼美德,宣揚敬老愛老的好人好事。凡婚嫁喜慶,宴請老人不收禮。重視培養子女成長成才,對族內學有長進的學子,由宗親會予以表揚資助。組織“孝友會”,遇老人仙逝,各家各戶主動送錢送糧上門慰問,義務協助辦理喪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推進人文關懷,創造溫馨的生活,眾人聊以慰藉!
祖先創造了具有客家文化特徵的光輝業績,大樓蔭庇後裔興旺發達,人才輩出,彌足珍貴。後代子孫,應珍惜保護,維護大樓的完美無瑕,讓宏偉祖業,矗立千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