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飲,中醫方劑名。出自《不居集》上集卷十六。主治脾經實熱,輕手捫之不熱,重按至筋骨又不熱,不輕不重,在輕手重手之間,乃熱在肌肉,遇夜尤甚,心煩,怠惰嗜臥,四肢不收,無氣以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清飲
- 出處:《不居集》上集卷十六
組成,用法,主治,方義,附註,
組成
知母、石斛、木通各一錢五分,石膏(生用)五七錢(一方加麥冬)。
用法
水一鐘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
主治
脾經實熱,輕手捫之不熱,重按至筋骨又不熱,不輕不重,在輕手重手之間,乃熱在肌肉,遇夜尤甚,心煩,怠惰嗜臥,四肢不收,無氣以動。
方義
陳修園曰:白虎湯用粳米、甘草欲緩石膏、知母沉降之性,留連於中而不逐下,則入胃之後徐徐令其輸脾歸肺,水精四布,而大煩大渴除矣。景岳去粳米、甘草,加石斛之淡,木通之滲,反以速石膏、知母之下行,正與仲景法相反。故曰:不讀仲景書,開口便錯。
附註
附方1清化飲
組成:芍藥、麥冬各6g,丹皮、茯苓、黃芩、生地各9g、石斛3g。
主治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主治:婦人產後,因火發熱,及血熱妄行,陰虧諸火不清等證。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附方2白虎湯
組成:石膏50g,知母18g,甘草6g,粳米9g。
功用:清熱止渴。
主治:陽明氣分熱盛證。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
出處:《傷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