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在呼喚

大海在呼喚

國產故事片。20世紀70年代末,老燈手巴勃羅、老華僑金根,帶著妻女悼念他們的親人、中國籍海員陳宏志和斯里蘭卡籍海員那雅克。十年動亂後,陳海威來到“上海號”,駛航東南亞。在香港,陳海威和叔父陳宏業回憶30年前,外國海員巴勃羅和那雅克支持中國海員的正義鬥爭。“上海號”航至鯊魚島海域時,燈塔發生故障。醫生李琪發現老燈手病情嚴重,將他運回大船。陳船長發現他就是老友巴勃羅,他們終於重逢。青年水手吳明躍為修燈塔而獻身,他的墓碑與陳宏志、那雅克的墓碑並列一起,成為國際海員友誼的象徵。

基本介紹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內容,演員表,評論,主題曲,

電影內容

20世紀70年代末的孟加拉國,老燈手巴勃羅、老華僑金根和小娜雅克,帶著妻子、女兒來到海濱墓地,悼念他們的親人、中國籍海員陳宏志和斯里蘭卡籍海員那雅克。然後,巴勃羅就去中國探望陳宏志的兒子陳海威。十年動亂後,老船長陳海威重新來到遠洋輪"上海號"工作,駛航東南亞。他剛上船就遇到青年水手吳明躍要求下船、船艙貨物綁紮配載不合理等問題。
為了國家的榮譽,他決心改變現狀。"上海號"起航離開上海時,巴勃羅趕來,他們只能遙遙相望,這引起陳海威對過去與巴勃羅相依為命生活的回憶。
"上海號"停靠香港,陳海威的叔父陳宏業來看望侄子。當年的船長陳宏業,現在某輪船公司的總船長。在叔父家看到過去的合影照片,使陳海威回憶起30年前外國海員巴勃羅、那雅克等支持中國海員的正義鬥爭,慶祝"勝利號"船歸回新中國的情景。
那雅克為掩護陳海威不幸身亡,金根為撫養死者的幼子而居住異國。陳海威感觸頗深。當巴勃羅趕到香港時,"上海號"又啟航了,巴勃羅只好返回孟加拉國。水手吳明躍與在船上實習的外國留學生馬巴索成了好朋友,他們對陳船長的嚴格要求很不習慣,對陳產生了誤解。
孟加拉灣海面上起了風暴,由於陳船長曾做出配載返工的決定,使船艙貨物安全無損。"上海號"航行至鯊魚島海惑時,又遇孤島燈塔燈器發生故障,燈手身患重病,急需援救等情況。老政委徐濤親自帶小艇前往,吳明躍、馬巴索也要下艇經受考驗,得到了陳船長的鼓勵。途中,風浪打滅了小艇的電機,急救箱捲入海里,馬巴索奮力打撈,吳明躍在搭救朋友時身受重傷。
醫生李琪發現老燈手的病情嚴重,需動大手術,經與北京聯繫,馬上將病人運回大船,並與船上的外國外科留學生莎娜共做手術。醫治中,陳船長發現病人就是自己懷念多年的老友巴勃羅,他把自己的鮮血輸給了這位患難之交。手術成功了,在中國的遠洋輪上,這對多年思念的親人重逢了。吳明躍以極大的毅力修好了燈塔,平靜地死去。
陳海威和船員們沉痛地悼念這個為國際友誼獻身的青年海員,並在異國海濱為他建立了墓碑。吳明躍的墓碑與老海員陳宏志、那雅克的墓碑並列在一起,為的後人悼念,並成為國際海員友誼的象徵。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陳海威于洋----
李琪張燕----
金根趙聯----
巴勃羅埃比----

評論

《大海在呼喚》這部影片主要是描寫中外兩代海員痛苦與歡樂的故事,旨在歌頌他們的美好心靈與國際友誼。應當說,就影片本身而言是不怎么成功的,因為幾乎沒人能記住這部影片尤其是影片裡的故事情節(少數人知道這部影片也是通過影片裡的主題歌),影片在當年上映時也沒有什麼轟動效應。不過現在看來,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能拍攝出《大海在呼喚》這樣的影片也就算不錯了,儘管現在看來影片確實存在著許多不足,但由於那個時期人們的思想還沒有從過去的框框中解放出來,所以也只能是先拍出來再說,各行各業那時也都是先幹起來再說。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是著名演員于洋自己導演、自己扮演主角的,那個時候的于洋創作興致很高,他還自己導演、自己主演了電影《戴手銬的旅客》。這兩部影片的共同特點是,影片本身給人的印象較為淡薄(相比之下《戴手銬的旅客》比《大海在呼喚》還要好一些),但它們都給人們留下了很好聽而且至今仍在傳唱的主題歌:電影《大海在呼喚》留下了著名歌曲《大海啊故鄉》,電影《戴手銬的旅客》留下了著名歌曲《駝鈴》。

主題曲

主題曲《大海啊故鄉》王立平詞曲朱明瑛演唱
小時候媽媽對我講
大海在呼喚
大海就是我故鄉
海邊出生海里成長
大海 啊大海
是我生活的地方
海風吹 海浪涌
隨我飄流四方
大海 啊大海
就像媽媽一樣
走遍天涯海角
總在我的身旁
大海啊故鄉 大海啊故鄉
我的故鄉 我的故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