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泰人

大泰人

大泰人(Tai Nyai),一般指薩爾溫江(怒江)、伊洛瓦底江、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流域地區的泰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泰人
  • 外文名:Tai Nyai
  • 分布:雲南西、緬甸中北、印度東北
  • 起源:古哀牢人
大泰人的分布,大泰人和小泰人的區別,大泰人和小泰人的現狀,

大泰人的分布

大泰人(Tai Nyai)主要分布在薩爾溫江(怒江)流域和伊洛瓦底江流域,因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流域的泰人是從薩爾溫江(怒江)流域和伊洛瓦底江流域遷出,也被列為大泰人。

大泰人和小泰人的區別

大泰人和小泰人都源於瀾滄江、怒江中上游地區的古哀牢人。泰人建立的“蒙舍龍”(漢譯“南詔國”)滅亡後,泰人開始分裂為兩部分各種發展;怒江(薩爾溫江)以西、伊洛瓦底江流域的泰人組建“勐蓬”(蓬國),之後從“勐果占壁”發展而來的泰人都被稱為“大泰人”;向南流動的泰人在瀾滄江(湄公河)中游地區建立“勐泐”(漢譯“景隴國”),之後從“勐泐”(景隴國)發展而來的泰人都被稱為“小泰人”。
大泰人生性膽大,所建立的“勐果占壁”(後果占壁王國)是東南亞地區的軍事強國,經常與南部的緬族發生戰爭,東北部的大理國也對大泰人禮讓三分。蒙古大軍入侵“勐果占壁”(後果占壁王國)時,大泰人誓死抵抗蒙古大軍,最終被蒙古大軍肢解、元氣大傷。小泰人生性柔弱,大理國衰弱的後期才脫離大理建立“勐泐”(景隴國)。蒙古大軍入侵時“勐泐”(景隴國)時,“勐泐”(景隴國)舉國投降,成為蒙古大軍南征征糧壓榨的對象,小泰人才開始大量南遷到湄公河下游及湄南河流域。
十四世紀以後,大泰人不斷與緬人、漢人發生戰爭,勢力越來越小;小泰人則趁孟人衰敗之際在湄公河、湄南河流域地區崛起。

大泰人和小泰人的現狀

今中國雲南西部及西南部、緬甸北部及西北部、印度東北部的大泰人,分別被中國、緬甸、印度三國統治;今中國雲南南部、緬甸撣邦東北部、越南西北部、泰國、寮國的小泰人,只有中國雲南南部和緬甸撣邦東北部、越南西北部的小泰人被其他民族統治,泰國和寮國都是以小泰人為主體的國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