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舞蹈詩簡介,巡演時間,十三個傳奇,一、文化之魂,二、精神之魄,三、載物之德,四、理想之夢,幕後,
舞蹈詩簡介
《大江之門傳奇》設“江·海之魂”“江·山之魄”“江·地之德”“江·天之夢”四個篇章,通過如詩如書如畫的舞蹈,演繹十三個最具江門五邑僑鄉文化象徵意義的傳奇。表演形式上,採取一個傳奇、一個舞蹈,配上一首詩、一幅字、一幅畫的方式,展現僑鄉的文化源泉、精神高地、品格特質和理想追求,把中國僑都歷史文化積澱與當代文化薪火進行融合。整部作品都融合了舞蹈詩書畫多元藝術表現形式,同時還堅持“本土文化、本校原創、本色出演、本真呈現”,彰顯了中國僑都的文化魅力。而作品的創作素材,是五邑僑鄉最具代表性的13個傳奇,涵括歷史傳奇、人物傳奇、自然傳奇、文化傳奇,以藝術的形式展現五邑大地的僑鄉文化之魂、精神之魄、載物之德、理想之夢。此外,演員的百餘套演出服裝均為創作團隊的原創設計,同樣也融入了多樣僑鄉文化元素。
由五邑大學黨委原書記王克擔任《大江之門傳奇》的總策劃,舞蹈詩書畫《大江之門傳奇》的創作凝聚了五邑地區專業人才,以學者嚴謹治學的態度,打造成江門地區目前最具有學術專業水準的原創作品;劇組在創作過程中深入五邑各地採風,查閱各大圖書館典籍,以更準確地詮釋中國僑都文化的內涵。整個劇作以五邑大學為創作主體,劇本由該校五邑文藝創作中心創作,詩詞由該校教授創作,舞蹈創編與演出則由該校術設計學院舞蹈系師生完成。此外,國畫與書法創作有多位五邑地區著名書畫家、書法家參與其中,音樂製作也專門邀請了五邑本土音樂家加盟。
《大江之門傳奇》是江門市委宣傳部重點扶持的“文藝精品創作項目”,中國僑鄉文化研究中心也對該作品給予了專項特別資助。
《大江之門傳奇》是江門市文藝創作團隊對僑鄉文化深入研究後的成果。該作品是國內首部以舞蹈展現僑鄉文化的藝術原創作品,是繼《闖金山》後,江門市文藝工作者原創的第二個大型舞蹈作品。
巡演時間
2014年9月25日,以“新會傳奇”為主題,在新會體育館“第七屆葵鄉文化藝術節”開幕式上第一次亮相;
2015年5月13日以“僑鄉傳奇·僑商情”大型舞蹈故事匯”為主題,在萬達嘉華酒店上演;
2016年3月20日“台山傳奇·台商情”為主題,在香港會展中心上演;
2016年6月17日、18日全新版本“大江之門傳奇”在江門演藝中心僑都大劇院完成首演;
2017年6月14日、15日在江門東湖影劇完成第二版的演出,第二版增加了“粵語版”專場;
2017年11月18日入選第三屆世界廣府人懇親大會暨2017中國僑都(江門)華人嘉年華活動開幕禮,在僑都大劇院上演。
十三個傳奇
一、文化之魂
大江之門——開發兼容之魂
很久很久以前,這裡是一片封閉落後的蠻荒之地,斗轉星移,終於天神目光所至,立乾坤劍在蓬萊山和銅鼓山之間劈開一道“江門”,從此,大門開發,江水奔騰。江門人乘風破浪看世界,駕浪高歌亦英雄。
絲路航燈——大愛無疆之魂
遠在隋唐時期,台山馬珠島上就曾有座燈塔,用深情的目光,默默地注視著廣艮的海上絲綢之路。這是一個悽美的傳說:風浪無情吞噬遠洋商船,人魚有愛用生命的烏珠化作指路航燈。
崖門戰魂——精忠報國之魂
葵鄉柔情——和平至善之魂
歲月如梭,嚮往和平的仙子,讓悲愴憤怒的江海平靜下來,把金戈鐵矛化作四季常青的葵林,它收斂鋒芒,面海而生,保一方平安,賜百姓吉祥。恰似葵影婀娜映春江,扇葉搖曳歌太平。
二、精神之魄
文聖白沙——愛國愛鄉之魂
圭峰山脈集天地之靈氣,孕育明代大儒“嶺南一人”陳白沙“ 。先生襟懷天地終許國,滿腹經綸氣自華。獨創”茅龍體“盡情地抒發著”士不為官終愛國“的高尚情愫。
千年孔廟——興學傳道之魂
嶺南最老的孔廟之一”學宮“,經歷了千載而香火不斷。聖賢餘韻繞樑,江門學派源流長,舉學傳道演春秋,民族精神的脈動穿越時空,迴蕩在圭峰山之間。
任公啟超——人才強國之魂
清末,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第一人:梁啓超橫空出世。25年後,這個從新會茶坑村走出的年青人成為戊戌變法領袖,一篇盪氣迴腸的“少年中國說”如平底驚雷,在暮氣沉沉的“老大帝國”中轟然炸響。
三、載物之德
舞神愛蓮——高潔純真之德
蓬江之女,中國現代舞神戴愛蓮,人如其名,出於污泥而不染,她把人生高潔的蓮花綻放在舞台的水面上,而把藝術追求深情的根,始終扎在民族文化肥沃的土壤里。
護門女神——慈善仁義之德
500年前,一個海歸商人把救命恩人——一對溫婉的美女畫成油畫,作為鬥神來崇拜,在遭逢一場大火焚燒之後,木門每美人依然栩栩如生。據說,她們已是慈善的化身,成為好人一生平安的守護神。
碉樓村落——造福桑梓之德
近代以來,無數五邑華僑華人漂洋過海去謀生,落葉歸根建家園。一幢幢東西合璧,千姿百態的碉樓遍布開平村落。它們包含著僑鄉人濃濃的桑梓情懷和兼容並茂的生活智慧。
四、理想之夢
詠春宗師——雪恥自強之夢
第一個詠春拳揚名立萬,傳承開來的宗師,是鶴山古勞鄉的梁贊先生,他教導鄉親們習武強身,除惡揚善,立志甩掉“東亞病夫”屈辱的帽子,誓做頂天立地的中國人。
飛機之父——科技救國之夢
“中國”飛機之父,恩平旅美華僑馮如,21歲遍發願“成一絕藝,歸饗祖國”,讓中國人造的飛機衝上雲霄。歷經數年刻苦研製,終於鷹擊長空夢成真,,沖天一舞耀神州。
小鳥天堂——國泰民安之夢
數百年前,天馬村的牧童用生命種下的水榕樹瞬間獨木成林,抗擊了洪水,拯救了村莊,成為了“小鳥天堂”,如今,小鳥天堂沐春風,盛世僑鄉巢引鳳。五洲赤子歸故里,同根共圓中國夢。
幕後
舞蹈詩書畫《大江之門傳奇》中還有一大亮點——劇作所有的服裝由五邑大學服裝設計學院專業老師戚雨節自主設計。
2014年7月,適逢創作中心成立,我剛來到五邑大學便被推薦到劇組負責服裝製作。”當時初來乍到的戚雨節一人挑下所有服裝設計的重任,兩年來前前後後畫了幾百套服裝。此前,戚雨節對僑鄉文化一無所知,借著舞劇創作之機,她參與採風,研讀書籍,並將其對僑鄉文化的理解融入到服裝設計中去。
為突出本土特色,戚雨節在設計時頗費心思。“僑鄉文化元素很多,例如碉樓,與之搭配的服裝,我選擇了旗袍,但在設計上,為了體現嶺南地區女子溫柔含蓄的特點,設計得比較淡雅別致,顏色上取黃綠漸變,與碉樓的色調相互映襯。另外,我還將碉樓的影像作特殊處理,印在紗質傘上,當演員舞動傘的時候,觀眾可以看到碉樓流動的畫面,擺放著又可以展現出一棟棟碉樓排列的景觀。”說起設計上的細節,戚雨節侃侃而談,“又如‘葵鄉柔情’傳奇一節,為了更逼真地反映葵樹這一江門特色植物,服裝上採用褶皺工藝,選用較硬挺的芭蕾紗材質,配以與葵葉相近的顏色,呈現出葵葉形象。”
除了和諧、逼真,方便演員舞蹈、避免色調重複造成觀眾視覺疲勞等,均是服裝設計時應統籌考慮的。“表演崖門海戰這一內容時,需要製作盔甲,它不能做得像演出劇那么寫實,為方便演員進行舞蹈,必須儘量選擇泡沫板之類比較輕的材質,再給它做舊,上色,打造出金屬質感。看起來沉重威武,實際很輕很軟。”戚雨節說道。
“精品舞台劇大多有原創服裝,通過演員的舞蹈肢體動作,輔以服裝進行視覺性的襯托呈現,觀眾才能更好地領悟到舞劇內容。”戚雨節認為,服裝製作對舞劇很重要,同時又“不重要”。“成功的舞劇中,服裝並不需要特別突出,和諧即可。如果觀眾看完,只記得服裝好看,那舞劇肯定是失敗。觀眾記住了舞劇的內容,演員的表演、服裝的烘托都能和諧地融入到情境中,這才算是成功。”戚雨節認為,《大江之門》從內容的創作編排,到服裝的製作,該團隊均已竭力採取最精良的製作。
戚雨節說:“打造反映地方歷史人文的舞劇很有意義,通過歷史的敘述,加上舞美,配以服裝烘托,可以讓觀眾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地方文化,有助於地方旅遊的宣傳。如歌舞《宋城千古情》對打響景區知名度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次《大江之門》的公演,無論是學術上還是旅遊品牌宣傳上,都是一次有益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