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活動中心與季風環流

大氣活動中心與季風環流

《大氣活動中心與季風環流》是商南縣職業教育中心提供的微課課程,主講教師是姚永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氣活動中心與季風環流
  • 提供學校:商南縣職業教育中心
  • 主講教師:姚永興
  • 類別:微課
課程簡介,設計思路,

課程簡介

本節微課選題: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第二單元第二節氣壓帶和風帶中的“大氣活動中心與季風環流”這一主題。 套用PoowerPoint2010和NovaMind 5製作課件及課件中的動畫,套用Camtasia Studio 8錄屏及後期的編輯製作。 教學設計如下: 一.課標:知道大氣活動中心的形成原因;能說出季風環流的原因以及能判斷季風的風向。 二.課標解讀:知道大氣活動中心的形成原因;能說出季風環流的原因以及能判斷季風的風向。通過對課標分析要求,知道大氣活動中心的形成原因;能說出季風環流的原因以及能判斷季風的風向等。 三.教材分析:1.本節課內容抽象、空間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學中要明確重點、突破難點。2.本節課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承前啟後。本節課教材承前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啟後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步步深入。 四.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節內容感覺較為吃力,知識的運用能力不夠;地圖的讀解能力較為薄弱,故運用簡單的動畫演示教學。 五.教學目標:1.要知道北半球冬、夏季大氣活動中心有哪些,並能解釋其形成原因。2.理解季風環流的成因,知道東亞和南亞是季風環流最為典型的地區,識記其冬、夏季的風向和性質。3.培養學生關注地球的氣候,熱愛自然地理。 六、教學重點:1.北半球冬、夏季大氣活動中心的分布與成因;2.知道東亞和南亞是季風環流最為典型的地區 七、教學難點:季風環流的成因與特點 八、教學過程:教學環節——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設計思路

《大氣活動中心與季風環流》教學設計 一.課標:知道大氣活動中心的形成原因;能說出季風環流的原因以及能判斷季風的風向。 二.課標解讀: 知道大氣活動中心的形成原因;能說出季風環流的原因以及能判斷季風的風向。通過對課標分析要求,知道大氣活動中心的形成原因;能說出季風環流的原因以及能判斷季風的風向等。 三.教材分析: 1.本節課內容抽象、空間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學中要明確重點、突破難點。 2.本節課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承前啟後 本節課教材承前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啟後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步步深入。 四.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節內容感覺較為吃力,知識的運用能力不夠;地圖的讀解能力較為薄弱,故運用簡單的動畫演示教學。 五.教學目標: 1.要知道北半球冬、夏季大氣活動中心有哪些,並能解釋其形成原因; 2.理解季風環流的成因,知道東亞和南亞是季風環流最為典型的地區,識記其冬、夏季的風向和性質。 3.培養學生關注地球的氣候,熱愛自然地理。 六、教學重點: 1.北半球冬、夏季大氣活動中心的分布與成因 2.知道東亞和南亞是季風環流最為典型的地區 七、教學難點: 季風環流的成因與特點 八、教學過程: 學環節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大氣活動中心 假設冬季和夏季大陸上各有一個空氣柱,根據熱力環流原理,在空氣柱中用箭頭表示空氣垂直運動方向,並回答問題。 冬季和夏季大陸分別會形成高壓還是低壓呢?理由是什麼呢? 教學方法課件展示《大陸空氣柱》示意圖,學生髮表看法。 冬季,大陸降溫快,而同緯度地區海洋降溫慢,大陸上空氣垂直下沉,則形成冷高壓。 夏季,大陸升溫快,而同緯度地區海洋升溫慢,大陸上空氣垂直上升,則形成熱低壓。 冬、夏季北半球陸地上形成的冷高壓、熱低壓對氣壓帶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教學方法課件展示1月和7月《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學生髮表看法。 冬季(1月份)北半球上的副極地低氣壓帶要向南移動,剛好被亞洲大陸形成的冷高壓切斷,從而在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北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北大西洋上形成冰島低壓,從而形成了一個個高、低壓中心,南半球氣壓基本上呈帶狀分布。 夏季(7月份),北半球上的副熱帶高氣壓帶要向北移動,被亞洲大陸形成的熱低壓切斷,從而在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在北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北大西洋上形成亞速爾高壓,也形成了一個個高、低壓中心,南半球氣壓基本呈帶狀分布。 教師講解:高壓、低壓中心的這種季節變化,對世界各地的天氣和氣候有很大的影響。 教學方法課件展示1月和7月《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學生髮表看法。 北半球的氣壓帶分布特徵是怎樣?(塊狀分布)南半球的氣壓帶分布特徵又是怎樣?(帶狀分布) 為什麼?(南半球海洋面積占絕對優勢) 教師小結: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的分布狀況、形成原因和分布特點 。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切入角度,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讀圖分析,歸納總結,是地理的基本技能。 培養學生關注地球的氣候,熱愛自然地理。 圖表比較法總結歸納直接明了。 二.季風環流 季風環流是什麼?全球季風最典型地區在哪? 教學方法課件展示1月和7月《東亞和南亞季風圖》,學生髮表看法。 季風環流是大範圍地區的盛行風隨季節而有顯著改變的現象。季風環流也是大氣環流的一個組成部分。 東亞和南亞是季風環流最為典型的地區。 教學方法,課件動畫展示冬季東亞和南亞季風的形成。 教師概括:東亞背靠世界上最大的亞歐大陸,面臨世界上最大的太平洋,冬季,亞歐洲大陸上的冷高壓,受太平洋上低壓的“吸引”,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風向向右偏轉,形成西北風;南亞背靠世界上最大的亞歐大陸,面向印度洋,冬季,亞歐大陸上的冷高壓,也會受到印度洋上低壓的“吸引”,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風向向右偏轉,形成東北風。 教學方法,課件動畫展示夏季季東亞和南亞季風的形成。並讓學生畫出:示意出東亞夏季風的風向和形成原因?考慮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教師概括:同樣,夏季,亞歐洲大陸上的熱低壓,吸引太平洋上的高壓,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風向發生偏轉,在東亞形成東南風,由此可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東亞季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據氣壓帶風帶季節性移動規律可知,夏季,氣壓帶和風帶向北移動,南半球上的東南信風帶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風向向右偏轉,南亞則形成西南風,由此可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季節性移動是南亞季風形成的原因。 那么,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有什麼異同呢? 表格展示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的異同。 東亞季風 南亞季風 風向 冬季 西北風 東北風 夏季 東南風 西南風 成因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性質 冬季 寒冷乾燥 低溫乾燥 夏季 溫暖濕潤 溫暖濕潤 提出問題切入角度,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突破難點。 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知識遷移 能力。 提出問題切入角度,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表格展示,一目了然。 三.總結 小結本節課內容。 構建知識框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