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圈:被污染的地球面紗

大氣圈:被污染的地球面紗

《大氣圈》一冊介紹了大氣的作用、歷史演變和現狀組成,以及與大氣運動有關的各種氣候和氣象方面的基礎知識。同時,本書還介紹了人類活動對大氣造成的局部和全球性影響,及其對我們這個本就脆弱的星球所帶來的危害。本書的翻譯和出版對普及地球大氣圈知識、提高國民環境保護意識、開拓青少年視野、激發學生科學探索興趣產生積極而重要的影響。

基本介紹

  • 書名:大氣圈:被污染的地球面紗
  • 作者:羌寧 
  •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2852876, 9787542852878
  • 外文名:Atmospher Air Pollution and Its Efects
  •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頁數:159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我們脆弱的星球叢書:大氣圈:被污染的地球面紗》介紹了大氣的作用、歷史演變和現狀組成,以及與大氣運動有關的各種氣候和氣象方面的基礎知識。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達娜·德索尼(Dana Desonie) 譯者:羌寧

圖書目錄

中文版導讀
序言
致謝
緒論
第一部分大氣的貢獻
第1章大氣中的氣體及其作用
第2章大氣的過去和現在
第3章大氣的運動
第4章影響區域氣候的其他因素
第二部分大氣的行為:天氣
第5章天氣是什麼
第6章極端天氣
第三部分人類對大氣的局部影響
第7章空氣污染物和空氣污染
第8章空氣污染和環境
第9章空氣污染和人類健康
第10章酸雨
第11章空氣污染控制
第12章城市上方的空氣
第四部分人類對大氣的全球影響
第13章平流層臭氧虧損
第14章氣候變化
結論
延伸閱讀
譯後記

後記

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而空氣又是人類生命存在的最基本條件之一。被污染的空氣除了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外,還會破壞生態系統,影響全球氣候等。《大氣圈——被污染的地球面紗》是“我們脆弱的星球”叢書中的一本,在本書中,作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大氣的作用、歷史演變和現狀組成,以及與大氣運動有關的各種氣候和氣象方面的基礎知識。同時,本書還解釋了人類活動對大氣造成的局部和全球性影響,及其對我們這個本就脆弱的星球所帶來的危害。本書的翻譯和出版將對普及地球大氣圈知識、提高國民環境保護意識、開拓青少年視野、激發學生科學探索興趣產生積極而重要的影響。
本書的翻譯工作主要由羌寧完成,其他參與編核、校閱的人員有王紅玉、羌瑞等。儘管譯者努力使譯文表達準確、文字生動活潑,但仍可能存在疏漏、生硬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斧正。
譯者
2009年9月

序言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土地,是人類繁衍生息的立足之本。在過去漫長的歲月中,人類一代又一代播種希望、收穫成果、創造奇蹟,幾乎是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況下,慢慢地發展壯大起來。於是,人類不自覺地認為,人類擁有的非凡創造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是財富創造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自然資源及環境,是財富生成的永不沉陷的基石。人類無視腳下這片有限而嬌弱的土地,大肆揮霍著自然賜予我們的一切。終於,人類疾步前行的步伐,給大自然埋下了處處禍根。
位處兩河流域的古代巴比倫王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這裡林木蔥鬱、沃野千里,“空中花園”更是盛名在外,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但在2000年前,漫漫黃沙將巴比倫王國整個淹沒,“空中花園”從地球上永遠地消失了。恆河與印度河流域亦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4000年前,這裡氣候濕潤、農業發達,然而人類對資源的過度掠奪帶來了生態的嚴重惡化,昔日的廣袤沃野變成不毛之地,形成了今日面積達65萬平方千米的塔爾大沙漠。中國古代的黃河流域曾經也是林木茂盛、富裕繁榮的地區,商朝時的森林覆蓋率達55%以上。而如今,孕育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的黃土高原卻是滿目瘡痍、荒涼無比,成為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如今,全人類正面臨著一場因空前的環境退化所引起的深刻危機——環境危機,而始作俑者就是人類自己!臭氧層的破壞使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紫外線輻射增多,皮膚癌和白內障患者的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溫室效應引起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升高。酸雨橫行導致陸地生態和水域生態平衡遭受嚴重破壞。淡水的嚴重枯竭和污染使人類面臨日益嚴重的水荒,全世界每年有數十萬計的人由於飲用被污染的水而致病死亡,12億人缺少安全飲用水,18億人口的生活環境中缺少生活污水排放與處理裝置。地球物種的不斷滅絕,正在使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和全球生態系統受到最為嚴重的損害。如果照此發展,那么再過幾十年時間,在世界上相當多的國家和地區,淡水、海魚的可靠供應和肥沃的土壤將不復存在。而森林的消失以及土地的荒漠化、水土的不斷流失等人為以及自然的災害,不但給人類社會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帶來空前損失,而且直接威脅到了地球生命的延續。
中國的現狀也是空前嚴峻。中國是世界上野生物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是有資料表明:中國的動植物物種已有20%受到嚴重威脅,高於世界10%的水平;在國際公認的640個瀕危野生動物中,中國占有156個。今天的中國人正在逐漸失去接觸和了解野生動物的機會。
人類的文明之舟自古就依水而行。水是我們這個藍色星球上生命的搖籃和象徵。然而,曾幾何時,當我們行走在華夏大地上,我們已很難找到一條不受污染的河流。一份報告表明,全國500多條主要河流中,有400多條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由於過度放牧、亂砍濫伐、陡坡墾耕等不合理開發利用,我國的土地沙漠化問題更是令人觸目驚心。近20年來,我國土地沙化面積正平均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繼續擴展,相當於每年損失一個中等縣的區域面積!如果按照《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所確立的定義,我國荒漠化的土地面積高達280多萬平方千米,占我國國土面積的近1/3。在華北、東北、西北的“三北”地區,有80%的土地正在發生著不同程度的荒漠化。
……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愛惜環境就是愛惜人類自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在“我們脆弱的星球”叢書中,作者達娜·德索尼博士根據人類對地球產生重要影響的領域,將地球環境進行了細分,在《大氣圈》、《氣候》、《水圈》、《海洋》、《生物圈》、《地圈》、《極地》和《人與自然》8個分冊中,詳述了人類活動對地球產生的影響,並探尋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叢書展示了地球環境的全面退化,對人類的行為進行了反思,並從科學的角度提示人類對待自然界應持有怎樣的態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套叢書中,作者不僅僅描述地球受到的破壞和人類環境的惡化狀況,她還傳遞了這樣一種思想:科學知識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堅固基石。要減輕人類活動對地球的負面影響,我們就必須認識自然界的科學規律;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都需要以科學知識作為後盾來改變人類的不當行為,解決人類給這個脆弱星球帶來的各種問題。
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拯救地球,為時不晚!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院長、博士生導師
周琪
2011.1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