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殘齒蘚(學名:Forsstroemia neckeroides Broth.)是隱蒴蘚科、殘齒蘚屬植物。植物體大形,粗壯,疏鬆叢生,支莖傾立,葉片覆瓦狀排列;葉邊緣背卷,平滑或尖端具不明顯細齒。雌雄異株。生於海拔1450-2600米地區闊葉林下樹幹上附生或生於石灰岩岩面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殘齒蘚
- 學名:Forsstroemia neckeroides Broth.
- 界:植物界
- 綱:蘚綱
- 目:變齒蘚目
- 科:隱蒴蘚科
- 屬:殘齒蘚屬
- 種:大殘齒蘚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
形態特徵
植物體大形,粗壯,疏鬆叢生,黃綠色,具光澤。支莖傾立,長可達20厘米,頂端常內曲,尖鈍,密集羽狀分枝,枝長約2厘米,向上彎曲,無小枝或稀有小枝。乾燥時葉片覆瓦狀排列,潮濕時傾立,闊長橢圓形,漸上成短尖,長1.3-2.8毫米,寬0.5-1.6毫米;葉邊緣背卷,平滑或尖端具不明顯細齒;多為單中肋,基部較粗,漸上變細,長達葉片中部即消失,稀2條短中肋。葉細胞厚壁,長六邊形,近中肋兩側為狹長形,常具壁孔,上部細胞短菱形,角細胞六邊形,較小,多列,排列整齊。雌雄異株。內雌苞葉長卵圓形,具細長尖,中肋長達葉中部或較短,亦或2條,或無中肋。蒴柄長0.28-0.8毫米。孢蒴隱沒於苞葉中。蒴齒2層;外齒層齒片短,具稀疏疣;內齒層殘存或缺失。孢子具細疣,直徑15-40微米。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維西和墨江、黑龍江、遼寧、吉林等省。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生於海拔1450-2600米地區闊葉林下樹幹上附生或生於石灰岩岩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