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欖涌水塘

大欖涌水塘是香港新界屯門區大欖涌的一個水塘,位於大欖郊野公園之內。這是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個興建的水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欖涌水塘
  • 地點:香港新界屯門區大欖涌
  • 建造時間:1952年
  • 儲水量:45億加侖
歷史
早於1930年代末期開始,香港政府已為於新界西部興建水塘作出研究,惟因戰事被逼中斷。1947年,研究繼續展開,並選了大欖涌作為新水塘的位置。但由於戰後百廢待興,未有足夠資金實時展開工程,故要延至1952年才開始建造,並於1957年落成。水塘儲水量為45億加侖(約2000萬立方米),並由一條橫跨大欖涌谷的一百五十英尺高主壩,以及3條副壩組成。
特色
在大欖涌水塘興建的同時,水塘範圍被劃為造林區,栽種了多個品種的植物,以鞏固水塘集水區的建築結構。另一方面,由於興建水塘的山谷內有不少丘陵,水塘建成後便形成一些島嶼,成為該水塘的特色之一。而水塘北部的七渡河河口,更是元荃古道的路段之一,為古時人們來往元朗和荃灣的必經之路。
大欖涌水塘除了收集雨水外,也是收集從中國大陸購入的東江水的水庫之一。另一方面,於昔日樂安排海水化淡廠運作期間,大欖涌水塘亦是收集蒸餾後的淡水的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