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風號圖(大樹風號圖軸)

大樹風號圖

大樹風號圖軸一般指本詞條

《大樹風號圖》是明末清初畫家項聖謨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繪古樹一株,參天獨立於空曠的原野之上,一老者拄杖遙望遠山。作者自詩曰:“風嘯大樹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隨時旦莫,不堪回首望菰蒲。”此圖主體鮮明,形象生動,構思別具,筆法嚴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樹風號圖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項聖謨
  • 畫作類型:設色
  • 規格:縱115.4cm,橫50.4cm
  • 材質:紙本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 幅式:立軸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技法,名家點評,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大樹風號圖》《大樹風號圖》
此圖描繪一老者寬袖紅袍,拄杖立於石坡前,遠眺雲煙縹緲的青山和日落的夕輝,流露出感懷憂思的神情。其身後一株參天大樹。樹上枝條繁茂叢生,虬曲多姿,而樹葉早已落光。
畫幅右上作者自題:“風號大樹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隨時旦莫,不堪回首望菰蒲。”
款署:“項聖謨詩畫。”鈐“項氏孔彰”、“未喪斯文”、“兔烏叟”、“項聖謨印”、“楠李胥山樵父詩書畫”、“項孔彰留真跡與人間垂千古”印。
鑑藏印有“明久所藏”。

創作背景

項聖謨非常關心民間疾苦和國家民族的危亡,曾創作一系列的作品,表達出他這種強烈的愛國、愛民的思想感情。1644年明朝滅亡,清兵入關,定都北京後大舉南侵。清順治二年(1645),清兵殘酷地摧毀揚州之後,進入南京,陰曆閏六月攻破了嘉興府城。項聖謨的堂兄前明薊守備項嘉謨,帶著兩個兒子和一妾跳城內天心湖殉節。項聖謨的家裡遭到了搶劫,他祖父所遺留給他們兄弟的古代法書名畫,有的在戰火中毀滅,有的為清兵所掠走。項聖謨僅僅背負著他的老母親、攜帶著妻和子,逃出了一條性命。面對國破家亡,項聖謨難以抑制住滿腔的悲憤,尤其是異族的殘酷統治,更增加了他對故國的懷意,時常借詩畫的創作,把它們傾瀉出來。《大樹風號圖》即是他這一時期所創作的這類主題作品之一。
這幅作品沒有記下具體的創作年代,根據作者另一《山水冊》中,畫有同一題材、同一構圖、同一題詩的“大樹圖”來判斷,大約作於清順治六年(1649)前後。有可能,當項聖謨在孕育、構思這一作品時,曾經受到《哀江南賦》的啟發和影響,或者正是有意藉此暗藏他深刻的主題,因為清初的統治是非常嚴酷的。

藝術鑑賞

主題

畫的左上方有畫家自題七言絕句一首:“風號大樹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隨時旦莫,不堪回首望菰蒲。”其悲憤絕望的遺民情懷躍然紙上,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
此圖中央畫了一棵枝下粗壯結實的參天大樹,但是孤零零的,樹葉落盡,枝權畢現,一片秋風蕭瑟的景象。天上一抹晚霞,遠處青山隱約。在如此蕭條冷淡的情境中,再畫一著紅袍白裙的隱士,持杖屹立於土坡上遙望落日,顯然具有深刻的內涵。這裡晚霞與紅袍的色彩,暗示著朱明王朝,寒風呼號中挺立的大樹,象徵著作者自己的境況和心志。畫面流露出作者作為遺民的內心痛苦和抑鬱,並表達了對舊王室的懷念和敬意。

技法

作者的筆法嚴謹,為了描繪出老樹身軀碩大的體積感,作者突破了傳統的審美認識:畫樹必須盤曲糾結,所謂“畫樹之寂,只在多曲”,而圖中的樹幹是挺直的。作者還把畫山石的皴法吸收進來,用范寬的雨點皴,把樹幹畫得富有立體感,從而增加了厚重之意。項聖謨的繪畫,既繼承了宋人章法、格局、造型的嚴謹,又吸收了元人構思、用筆、情趣、風韻,兩者均在這一作品中得到了體現。

名家點評

北京市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楊新:古樹的形象塑造鮮明獨特,背景簡煉空曠,像是閱盡滄桑,飽經風雨,樹葉雖經霜雪的摧殘,飄零罄盡,但是卻傲然挺立,有一種不可屈服的內在精神。整個畫面包括詩題,給人一種沉鬱、悲憤、孤寂、蒼涼之感。

重要展覽

2016年9月6日—10月26日,“故宮藏曆代書畫展”第九期在故宮博物院武英殿書畫館開展,《大樹風號圖》在其中展出。

作者簡介

項聖謨(1597—1658年),字孔彰,號易庵,又號胥山樵,別號松濤散仙、存存居士,浙江嘉興人,晚明大收藏家項元汴之孫。家學淵厚,詩畫俱佳,於歷代諸家多有臨習,尤得力於北宋技法與元人神韻,山水、花鳥、人物無不筆墨清雋,格調高雅,是明末不可多得的自成一格的文人畫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