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梅遺址位於廣西百色盆地,是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梅遺址
- 出土地點:廣西百色盆地
- 所屬年代:舊石器時代
備受考古學界關注的廣西百色盆地舊石器遺址考古發掘近日又有新發現。考古專家們找到了80萬年前用火的痕跡,以及晚些時候的大型柱洞群和溝渠。這些新發現為珠江流域的古人類由西向東逐步走向海洋的趨勢提供了有力的證明。
為配合南寧至百色高速公路建設,從今年6月起,廣西文物隊聯合廣東文物隊等區內外近10家考古單位,對百色的13箇舊石器時代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作為廣西規模最大、投入考古力量最多的一次考古發掘,在近日已獲得一系列令人興奮的考古新發現。在坡洪遺址,首次找到了非常明確的百色舊石器地層疊壓關係,還發現了石器加工場及與之同時的人類用火遺蹟。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初步推斷,這些用火遺蹟可能出現在80萬年前。
在大梅遺址,廣西文物隊發現了一處舊石器時代的石器加工場和用火遺蹟,以及人類懂得用文字記載歷史後的大型柱洞群和溝渠。據廣西史前研究室主任謝光茂分析,這將是百色盆地舊石器研究的一個突破,表明還有晚於80萬年前的古人類在百色盆地活動。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還據此提出了珠江流域的古人類由西向東走的趨勢。該所研究員邱立誠介紹說,從兩廣的考古材料來看,下游的珠三角地帶有1萬年至幾萬年前人類生活的痕跡,而上游的百色盆地則有80萬年前到1萬年前左右的材料,代表了很好的古人類遷移的路線,也是人類逐步走向海洋的很好標本。
為配合南寧至百色高速公路建設,從今年6月起,廣西文物隊聯合廣東文物隊等區內外近10家考古單位,對百色的13箇舊石器時代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作為廣西規模最大、投入考古力量最多的一次考古發掘,在近日已獲得一系列令人興奮的考古新發現。在坡洪遺址,首次找到了非常明確的百色舊石器地層疊壓關係,還發現了石器加工場及與之同時的人類用火遺蹟。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初步推斷,這些用火遺蹟可能出現在80萬年前。
在大梅遺址,廣西文物隊發現了一處舊石器時代的石器加工場和用火遺蹟,以及人類懂得用文字記載歷史後的大型柱洞群和溝渠。據廣西史前研究室主任謝光茂分析,這將是百色盆地舊石器研究的一個突破,表明還有晚於80萬年前的古人類在百色盆地活動。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還據此提出了珠江流域的古人類由西向東走的趨勢。該所研究員邱立誠介紹說,從兩廣的考古材料來看,下游的珠三角地帶有1萬年至幾萬年前人類生活的痕跡,而上游的百色盆地則有80萬年前到1萬年前左右的材料,代表了很好的古人類遷移的路線,也是人類逐步走向海洋的很好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