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櫸

大果櫸

大果櫸 (Zelkova sinica Schneid)是榆科櫸屬的一種落葉喬木,高達20米。小枝無毛。葉卵狀長圓形或卵形,長2—6.5厘米,寬1.5—2.6厘米,具鈍尖單鋸齒,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稍偏斜,上面中脈及側脈凹下,疏被柔毛,下面脈腋有簇生毛;葉柄長1—6毫米,密被柔毛。核果偏斜,近球形,徑5—7毫米;柄長約1毫米。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果櫸
  • 拉丁學名:Zelkova Sinica Schneid.
  • 別稱:小葉櫸樹;圓齒雞油樹;抱樹(山西),赤肚榆(河南蒿縣)
  • 二名法:Zelkova Sinic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蕁麻目 Urticales
  • :榆科 Ulmaceae
  • :櫸屬 Zelkova
  • :大果櫸
  • 分布區域:甘肅、陝西、四川北部、湖北西北部、河南、山西南部和河北等地
  • 海拔限制:800-2500
  • 是否中國特有:是
  • 是否引種栽培:非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生理特性,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0米,胸徑達60厘米;樹皮灰白色,呈塊狀剝落;一年生枝褐色或灰褐色,被灰白色柔毛,以後漸脫落,二年生枝灰色或褐灰色,光滑;冬芽橢圓形或球形。葉紙質或厚紙質,卵形或橢圓形,長 (1.5-) 3-5 (-8) 厘米,寬 (1-) 1.5-2.5 (-3.5)厘米,先端漸尖、尾狀漸尖,稀急尖,基部圓或寬楔形,有的稍偏斜,葉面綠,幼時疏生粗毛,後脫落變光滑,葉背淺綠,除在主脈上疏生柔毛和脈腋有簇毛外,其餘光滑無毛,邊緣具淺圓齒狀或圓齒狀鋸齒,側脈6-10對;葉柄較我國的其餘2種纖細,長4-10毫米,被灰色柔毛;托葉膜質,褐色,披針狀條形,長5-7毫米。
大果櫸
雄花1-3朵腋生,直徑2-3毫米,花被 (5-) 6 (-7) 裂,裂至近中部,裂片卵狀矩圓形,外面被毛,在雄蕊基部有白色細曲柔毛,退化子房缺;雌花單生於葉腋,花被裂片5-6,外面被細毛,子房外面被細毛。
核果不規則的倒卵狀球形,直徑5-7毫米,頂端微偏斜,幾乎不凹陷,表面光滑無毛,除背腹脊隆起外幾乎無凸起的網脈,果梗長2-3毫米,被毛。花期4月,果期8-9月。
本種的核果較大葉櫸、櫸樹為大,頂端不凹陷,具果梗,葉較小,故易於識別。

生長環境

耐乾焊瘠薄,根系發達,萌櫱性強,壽命長。生於海拔700-1800米地帶之山坡、谷地、台地、黃土丘陵固定沙丘及岩縫中。陽性樹種,耐乾旱,能適應鹼性、中性及微酸性土壤,可在含鹽量0.16%土壤中生長。

分布範圍

特產於我國,分布甘肅、陝西、四川北部、湖北西北部、河南、山西南部和河北等地。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及青海東部。常生於海拔800-2500 米地帶之山谷、溪旁及較濕潤的山坡疏林中。海拔700-1 800米地帶之山坡、谷地、台地、黃土丘陵、固定沙丘及岩縫中。陝、甘一帶常有栽培。模式標本采自湖北興山。陽性樹種,耐乾旱,能適應鹼性、中性及微酸性土壤。朝鮮及前蘇聯中部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園林用途
在國土綠化中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同時,對大果櫸繁育技術進行研究,篩選出適用於不同造林綠化目的的大果櫸苗木,對於豐富我省的造林綠化樹種、培育珍稀用材樹種以及振興鄉土樹種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和生態價值
其他用途
邊材淡黃色,心材黃褐色;木材重硬,紋理直,結構粗,有光澤,韌性強,彎撓性能良好,耐磨損。可供車輛、農具、家具、器具等地用材。翅果含油量高,是醫藥和輕、化工業的重要原料。種子發酵後與榆樹皮、紅土、菊花末等加工成荑糊,藥用殺蟲、消積。

生理特性

1. 苗木生長
大果櫸當年生實生苗高生長較快,平均株高為112.2cm,平均地徑為1.58cm。大果櫸當年嫁接苗平均株高達199.0cm,比大葉櫸生長量高23.0cm,地徑平均為1.70cm,比大葉櫸少0.20cm。兩種苗木在8月份到9月份期間生長最快,10月底停止生長。對大果櫸一年生實生苗平茬,可以促進苗木生長。大果櫸實生苗平茬後,其株高、地徑在當年9月份超過非平茬苗。
2. 大果櫸的凍害及越冬
大果櫸三年生實生苗可以安全越冬。二年生苗木抗寒性也較強。大果櫸一年生苗木的抗寒性為:一年生嫁接苗〉一年生實生苗〉一年生移栽苗。
3. 大果櫸的生理特性
過氧化酶活性(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植物細胞膜透性(電導儀法)和丙二酸(MDA)含量四個生理指標測定結果都顯示大果櫸一年生苗木抗寒性為:一年生嫁接苗〉一年生實生苗>一年生移栽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