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板橋清真寺

大板橋清真寺是大板橋及其周圍回民聚集、交流、禮拜的唯一建築。雖然小巧樸素,但歷史悠久,恩澤寬厚。大板橋清真寺位於昆明市。

截止2008年底,大板橋居住人口數分別是:漢族6990人,回族335人,彝族155人,苗族4人,土家族5人,納西族3人,滿族1人,黎族2人,白族10人,蒙古族2人,壯族7人,佤族3人,布依族7人,哈尼族3人。

基於史料不足的原因,清真寺的建立時間早已無從考證,但這棟古老破舊的建築曾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回族人民的一切宗教活動直至今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板橋清真寺
  • 外文名:the mesqeu of dabanqiao
  • 地區:昆明市
歷史沿革,地理交通,

歷史沿革

初建
大板橋是官渡區三個回民居住地較多的村鎮地之一。然而,一百多年前,大板橋並沒有回民定居。
1867年,滇西各族人民不甘忍受腐敗的清王朝所施行的民族歧視和壓迫,在杜文秀領導下回響太平天國運動號召,揭竿而起。二十萬人的起義軍勢如破竹,很快攻占了雲南的五十餘縣並圍攻昆明。清政府驚恐萬狀急忙密謀劃策,採用政治圍攻和軍事反撲手段。於1872年將杜文秀的義軍剿滅。這就是老昆明人說的“長毛下壩“。轟轟烈烈的回民起義失敗後,起義軍遭到當局的捕殺。據回民老人回憶:當時在西寺巷蜈蚣嶺就屠殺了回民及其義軍近萬人。掩埋後,那裡被稱之為”回民萬人坑”。當時,由於雲南地理環境的特殊,以及回漢親密無間的關係,被打散的起義回民有的隱姓埋名。有的則被漢族人民保護起來,最終逃脫了捕殺。
在幸免於難的回民中,最先在大板橋落腳的是劉加和,他隻身逃到大板橋後,隱瞞了回民身份,靠幫工度日。由於勤奮加節儉,終於買了點產業,後來他到羅平窩鹽廠,在一姓丁的回民家上門為婿,生子後又回到大板橋定居,他成了大板橋首個定居的回民,距今已有130餘年的歷史。
隨著時間的推移,風波已漸被人們淡忘,回民也敢於暴露身份。再後來,又有王姓回民從會澤矣址河遷來。接著,李、桂、馬、楊、肖、保等姓回民也先後來大板橋定居。
解放前,中國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壓迫。大板橋回民過得更是:“挑柴賣草免求食,終年難沾羊膻腥:衣不蔽體走八十,枯瘦如猴度殘生”的生活。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中鍛鍊出了堅韌性和團結心,在與漢、彝兄弟魚水相處中,猶如埋在土裡的種子,漸漸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解放前夕,大板橋李、桂、馬、楊、肖、保、劉七姓回民共有20戶,120人左右;1988年有58戶,近340人;至2008年已有355人。如今,他們都享受著改革開放的成果,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是閒著自己的中國夢。

地理交通

大板橋清真寺位於昆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