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王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東王村民委員會
- 廢止年份:2007年
- 所在區域:安徽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Dàdōngwáng Cūnmínwěiyuánhuì
大東王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
大東王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因村委會駐地為大東王莊,故而得名。明末有王氏在此立莊,因當時人多村大,故而得名。歷史沿革1958年建立大東王大隊,屬光武公社,1983年體改更名為大東王村委會,2007年並...
東王家窩棚村村民委員會是1949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始居者姓王,名王家窩棚,後因重名,該村位亮子河東,故稱東王家窩棚。歷史沿革 1949年屬南英城村;1961年為慶雲堡公社王家窩棚大隊;1984年為三家子鄉東王家窩棚村;2002年三家子鄉與慶雲堡鎮合併,合併後為慶雲堡鎮東王家窩棚村;2004年4月東王...
大東村位於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鹿城鎮,地處鹿城鎮東邊,距鹿城鎮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楚雄市10公里。東鄰蒼嶺鎮,南鄰鹿城鎮大東村委會,西鄰鹿城鎮下大東村委會,北鄰鹿城鎮大東村委會。轄尹基屯、小東村等18個村民小組,共有鄉村人口3042人。全村國土面積15.51平方公里,海拔1682....
王老家村民委員會 王老家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所轄自然村王老家而得名為王老家村委會。歷史沿革 1958年建立王老家大隊,1983年體改更名為王老家村委會,2007年併入蘆村村委會。
萬王村民委員會 萬王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因坐落在萬王村而得名。地名含義 1984年由萬王大隊改為萬王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明朝(1368-1644年)建村,一直沿用至2009年。1958年9月隸屬尹屯人民公社管轄。1984年撤銷公社隸屬尹屯鄉管轄,2000年6月,合鄉並鎮隸屬前曹鎮管 轄。
東劉王村村民委員會 東劉王村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因坐落在東劉王而得名。地名含義 1984年由東劉王大隊改為東劉王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84年由東劉王大隊改為東劉王村民委員會。1984年屬十里舖鄉管轄。2000年根據上級檔案,撤銷十里舖鄉,併入恩城鎮,屬恩城鎮行政管轄至今,沿用至2009 年。
王台村村民委員會 王台村村民委員會是根據其居民姓氏自然形成,故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莊子裡以王姓居多,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消失於1969年氣候及地理位置因素引起的居民遷徙。
王屯村村民委員會 王屯村村民委員會,村子以王姓居民為主,故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區域由就近地名實體,命名而成。歷史沿革 因政府管理需要將該村合併。
解放初期,1949年3月屬鮦城區龐營鄉,1958年10月撤銷鄉鎮,屬鮦城人民公社辛老家大隊,1961年9月恢復區建制,屬鮦城區龐營公社辛老家大隊;1979年和辛老家大隊分開,命名為鮦城區龐營公社耿莊大隊和王大莊大隊,1983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屬鮦城區龐營鄉,更名為耿莊村民委員會和王大莊村民委員會,1992年3月撤區並鄉,將...
王山村村民委員會 王山村村民委員會,歷史地名。地名含義 王姓人居住的山。歷史沿革 現轄地域,解放初屬柯思鄉,1958年為王山生產隊,1961年為王大隊,1984年改稱王山村委會,1992年撤發併入田市鎮人民政府後,沿用至今,2013年因行政村規模調整併入前景村。
前王村民委員會 前王村民委員會,因村委會駐地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其村委會駐地為前王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屬於草寺營,1961年屬於草寺公社,1969年屬於關集公社,1971年屬於趙集公社,1979年屬於草寺公社,1983年屬於草寺鄉,1992年屬於趙集鄉,2006年10月村級規模調整時撤銷。
王荒地村村民委員會 王荒地村村民委員會是根據其居民姓氏、地理環境自然形成,故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莊子裡以王姓居多,荒地較多,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消失於1969年氣候及地理位置因素引起的居民遷徙。
南王村村民委員會 南王村村民委員會,清康熙年間,王姓秀才居此,故名王屯,又因此地地處偏南故以此命名為南王。地名含義 以姓氏和坐落方位命名。歷史沿革 1983年9月改為南王社區。
王前村村民委員會 最早是王氏家族來此定居,故稱王屯。歷史沿革 1978年12月18日,寧家村分劈王前、寧溝兩個大隊,1983年勝利鄉王前村,2004年4月,王前、寧溝、羊官堡合併。地名含義 王姓居住的村落。
王廟村民委員會 王廟村民委員會,由行流鎮命名並報縣政府審批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清時,有王姓於此村後建有家廟,故名。歷史沿革 1979年建王廟大隊,1984年2月成立王廟村民委員會,以王廟得名。駐王廟前。2006年區劃調整合併,取消該民眾自治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