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在紅軍長征史上共進行了八次會師,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方面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戰略撤退和轉移。大會師,凝聚了革命力量,彰顯了堅定的信仰。大會師,也將中國引向了一個嶄新的開始。
分集劇情
第1集 重溪會師
1934年7月初,中革軍委調回長期在中央蘇區東線作戰的紅七軍團,組建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贛、皖等省出動,挺進皖南,配合中央紅軍即將開始的戰略大轉移。10月下旬,紅七軍團進入了方誌敏建立的閩浙贛蘇區,新老紅十軍,勝利會師。11月4日,應中央軍委指示,紅七軍團與紅十軍合編為紅十軍團。儘管傷亡慘重,但他們始終戰鬥在國民黨的腹地,在浙西南和閩浙邊先後創建了嶄新的紅色根據地。
第2集 木黃會師
1934年7月23日,湘贛蘇區的紅六軍團收到一封來自中革軍委的電報,要求紅六軍團退出湘贛蘇區,向西轉移到湖南中部開展游擊戰,創建新蘇區,並與賀龍、關向應領導的紅三軍取得切實聯繫。1934年10月24日,任弼時、蕭克、王震率紅六軍團主力抵達木黃,與賀龍、關向應領導的紅三軍勝利會師。兩天后,在重慶南腰界鄉隆重召開兩軍會師大會,紅三軍正式恢復紅二軍團番號。
第3集 懋功會師
1934年10月16日至19日,中央紅軍八萬六千餘人,分別從於都縣城十個渡口渡過於都河,開始長征。6月12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於當日翻過了夾金山,在達維鎮與紅四方面軍九軍74團勝利會師。懋功會師後,中國工農紅軍在這一地區的兵力達到了十餘萬人,為打開新局面創造了有利條件,揭開了紅軍長征的新篇章。
第4集 永坪會師
1935年9月15日,紅25軍到達陝西延川縣永坪鎮。9月16日,紅26、紅27軍到達永坪鎮,3個軍勝利會師。9月17日,中共鄂豫陝省委和西北工委舉行聯席會議,決定成立中共陝甘晉省委,紅25軍同陝甘紅軍第26、第27軍合編為第15軍團。紅25軍改編為第75師,紅26軍改編為第78師,紅27軍改編為第81師。
第5集 甘泉會師
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後,為了統一戰略思想,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集中主力向北進攻,首先取得甘肅南部,以創造川、陝、甘蘇區根據地。而由於張國燾的決策失誤,松潘戰役計畫失敗,“北上”與“南下”矛盾日益嚴重。為此黨內召開“俄界會議”,決定將北上紅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會議後,中央紅軍向東北方挺進,在臘子口打開北上通道。至此,陝甘支隊實現戰略大轉移,與剛剛組建不久的紅十五軍團在甘泉勝利會師。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拍攝過程
2016年3月9日到10日,攝製組到江西省遂川採訪拍攝,攝製組先後來到五斗江鄉朱德指揮所、戰壕遺址,新江鄉紅六軍團出發動員廣場、紅六軍團指揮部舊址,衙前鎮蕭克將軍整訓地、縣博物館、草林鎮紅色圩場、毛澤東舊居等地進行採訪拍攝;3月18日,攝製組到永州市取景拍攝部分鏡頭,攝製組先後在江華、道縣、江永、雙牌、冷水灘、零陵等地進行採訪拍攝,並實地走訪紅軍故事的知情人,蒐集代表永州紅色歷史文化的黨史資料;3月20日到21日,攝製組走進懷化市通道拍攝,拍攝組先後來到小水戰役紀念碑、戰壕遺址,紅六軍團老紅軍後人、通道轉兵紀念館等地進行採訪拍攝;5月13日,攝製組到達四川天全縣拍攝,對天全縣內的紅軍文化相關的舊址、遺址、紀念館、烈士陵園等進行了拍攝,包括天全縣紅軍總部舊址、紅軍總政治部舊址、吉祥寺紅軍圖書館舊址、紅軍紀念館、烈士陵園等;5月12日,制組一行分為兩個小組,沿著紅軍長征的足跡來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瀘定、道孚等8個縣進行採訪拍攝,拍攝組一行先後在瀘定橋戰鬥遺址、丹巴藏民獨立師師部駐地舊址、紅五軍團政治部遺址等革命遺址遺蹟進行採訪拍攝;5月21日,攝製組到達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東宣鄉飛龍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採訪拍攝,拍攝組一行先後在紅軍烈士紀念廣場、紅軍梯、紅軍烈士紀念碑、紅色碑林等革命遺址遺蹟採用無人機航拍全景、局部特寫等專業手段進行拍攝。
主創團隊
總顧問 | |
---|
總策劃 | |
---|
顧問 | |
---|
策劃 | |
---|
軍史顧問 | |
---|
藝術指導 | |
---|
總編導 | |
---|
總撰稿 | |
---|
撰稿 | |
---|
總攝像 | |
---|
攝像 | |
---|
編導 | |
---|
編導助理 | |
---|
航拍 | |
---|
責任編輯 | |
---|
編輯 | |
---|
燈光 | |
---|
解說 | |
---|
主創團隊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發行信息
宣傳信息
2016年10月21日,該片發布播出預告。
播出信息
作品評價
《大會師》以八次會師為切口,全方位講述各路紅軍在長征歲月中經歷的艱難,充分挖掘每一集會師的特色,講述會師前後的重要事件、關鍵人物和精彩細節。該片始終緊緊圍繞這一鮮明主題展開敘述。眾多長征親歷者的回憶和親歷者後代的口述更為該片增添了真實的細節和動人的力量。該片選題、選材有新意,視角獨特、角度新穎,是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的紀錄片中,品質比較高的一部好作品。該片可視性強,在長征的大布局中,各路紅軍都兼顧講到,亦是長征精神的全面展現。(央視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