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殺破狼

大明殺破狼

《大明殺破狼》是網路小說作家張濤1985所著一部歷史小說,現連載於17k小說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明殺破狼 
  • 作者:張濤1985 
  • 類型歷史小說
  • 連載狀態:連載
  • 連載平台17k小說網
  • 最新章節:第066章 覺華島主(二)
作品簡介,作者簡介,創作背景,序,關於明末時期滿蒙地區的資料,連載信息,章節目錄,第一卷 快意恩仇大李莊,第二卷 肝膽俠義南陽城,第三卷 一腔熱血灑遼東,外傳,精彩摘錄,第002章 三朵奇葩(一),第013章 東山再起(一),作品評價,相關作品,

作品簡介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寧與外賊不與家奴,統治者的無恥自明亡開始走向極端。
三個後世冤死的熱血青年靈魂好死不死穿越到了這個華夏將無的時代。。。
有人說他們是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有人說他們是破壞民族融合的罪魁,有人說。。。
他們自己留給這個世界的就是分別刻有殺破狼三個字的獨字碑,千秋功過,任人評說。
請追隨他們的腳步,一起進入明末這個社會激盪,殺戮重重的時代吧!!!

作者簡介

1985.紀念我們即將逝去的青春

創作背景

其實這是一篇序,身為校長的學生,有過請校長為本書作序的念頭。可又擔心自己的這本書依然寫得不好,最後反而墮了校長的名頭,所以還是自己給自己寫一份動筆感言為宜。

人其實是有惰性的,第一本書《回到民國當大帥》匆匆完本其實就是惰性,把一切歸結於1921年這個政治大氣候不過是自己的一個藉口罷了,一本影響力不大的小說要被查禁的可能性還是很低的。
人真的是有惰性的,完本之後一直想開新書,卻一直無法下筆。起先是說自己在構思,後來則推說工作忙,總而言之,就是未能動筆,一片混沌的感覺,不好。
金秋十月,因為工作的關係被調到長沙,周末得閒到橘子洲頭一游。站在指點江山的石碑前看著遠處的湘江,居然是什麼也看不見,天地間一片霧霾,心情很是陰鬱。
我不想討論這個霧霾到底是該怪誰,或許真的是汽車尾氣排放多了,該我們這些屁民磕頭認罪。或許真的是因為某些工業項目大規模上馬,反正我們屁民對此也是無可奈何。總之看到根本不敢露頭的環保部門以及APEC會議期間消失了一陣的霧霾,我只能是認定,這玩意,人造的。
其實我們的歷史何嘗不是被人為製造的霧霾所籠罩而變得不清不楚,明明是禍害天下卻被說成是階級鬥爭的英雄,明明是邪教活動卻被說成是愛國主義。不由擔心,歷史的霧霾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會不會謊言說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呢?
丟下一大堆毫無人性原則和邏輯性可言的歷史教科書,翻開《明朝那些事》,突然覺得明朝其實還不錯。甚至由此產生了一個錯覺,咱們的政治發展了幾百年不會還停留在清朝的水平吧。錯覺,絕對是錯覺,請不要來我家查水錶,送快遞。
再過兩個月,我就要做父親了,作為偉大祖國的80後,我看到了太多,聽到的太多,想的更多。可最終我選擇了沉默,因為我堅信,歷史的車輪是滾滾向前的,無論什麼真理都無法阻擋。
可我自己總得做點什麼,我開始害怕起來,我擔心我的兒子,我的孫子繼續被那充滿霧霾的歷史所欺騙,然後如我二十歲前的樣子,滿腦子的非黑即白,甚至為劊子手和獨夫辯護。烏有之鄉和鐵血論壇很多人不是活到四五十歲都還沒想明白嗎?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如他們一樣頑固愚蠢。
所以我決定動筆了,我不是寫歷史的,我也沒辦法真的穿越回去看看這個歷史究竟是個什麼東西。但是我是個人,我知道什麼叫人性,我知道什麼是邏輯,所以小說中的歷史起碼讀起來沒那么變扭。
讓出身成分論滾蛋,盜賊就是盜賊,不會因為你出身無產階級你就變成歷史前進的動力了,奸淫擄掠如果也能推動歷史進步,我們要警察做什麼,我們要監獄做什麼?
國賊就是國賊,不會因為你口口聲聲為國為民,不會因為你風花雪月做的一手好文章就認定你是愛國者。如果結黨營私排斥異己都能算是愛國者,那愛國主義就真的是政治流氓最後的遮羞布了。
讓滿清政治腐朽落後的東西滾開,從1911年辛亥革命算起,滿清已經覆滅了足足一百多年了。可我們依然能看到它的存在,我們依然養活著龐大的官僚階層,我們依然看不到民主法治成為主流。這話也許不客觀,但是真實。
我可以說謊,但我不願意對我自己的孩子說,因為我還有一絲良知,我做不到郭沫若先生那種境界,那是不要前人後人自絕天地良知的境界,所以我只好後死了。
要說真話,要敢說真話,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喪盡天良,一個靠謊言來維繫的制度是不會有前途的。
我還想還歷史一個公道,把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用邏輯摒除開,只是不知道能否做到。先做吧,做到我幸,做不到我命。
每每看到熊廷弼,袁崇煥這些死於黨爭的“長城”,再看看後來的歷史,我真的信了,信老天是存在的,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當滿清統治者用刀子逼著那些自命不凡的清流們剃頭削髮的時候,他們是否還記得自己的愚蠢和無知,真的是NO做NO dead。
我一度懷疑袁崇煥真的是個壞人,可當我看到後人給他列的諸多罪證時我笑了,看待歷史能否有點邏輯,對著一個死了三百多年的人用風聞言事的手法,與東林何異?
再來看看崇禎皇帝,有爭鬥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死我活的爭鬥,明明可以互相妥協一下,互相包容一下,卻非要黨同伐異,非要搞一個黨攬權。最終明朝走到了“眾正盈朝”的局面,最終明朝再也經不起眼高手低的讀書人的折騰,終於是死得不能再死了。我依然堅信作為末代皇帝的崇禎是不幸的,他努力掙扎了,但是卻無法改變任何東西,強大的體制存在甚至親手扼殺了明朝東山再起的可能。
我突然在想,體制還真的是一個大框,什麼不滿什麼憤怒都能往裡面裝。
其實任何體制在建立的時候就未必是錯,如果不合時宜為什麼要這個體制,這點無需爭論。
但是人是在變的,社會是在進步的,如果發展了許久,卻依然堅持舊有的不變那就肯定會出問題。不過為什麼不變了,無非是既得利益者勢力強大而且愚蠢而已。他們害怕失去地位、財富、勢力。所以無論體制怎么不合時宜,他們都會竭盡全力,費盡心機的去維繫其繼續存在。至於變天時的洪水滔天,這些自命不凡的人一般會選擇如澳大利亞的鴕鳥一般,把腦袋深深的埋在沙子裡,視而不見,愚蠢至極,最終害人害己。
扯遠了,最終還是回到這本書來,這是一本感傷歷史的書,可以明確的告訴各位,雖然是架空歷史,但是歷史上的悲劇大多無法改變,我不喜歡那種意淫到大家都很爽的書,沒有恥辱感何來成就感?
但同時這是一本殺氣很重的書,一切牛鬼蛇神,魑魅魍魎都會在這本書里被顯出原型,然後死個乾乾淨淨。
不存在平反,不存在歌頌,有的,只是一個公道。
好了,不羅嗦了,希望翻閱本書的您,能從明末這個動盪不安的時代里讀到屬於歷史人物,讀到屬於男人的熱血。。。

關於明末時期滿蒙地區的資料

一、關於滿清八旗的資料
滿族
滿洲人(其前身為女真人)出兵或打獵,按族黨屯寨進行。每人出一支箭,十人為一牛錄(漢語“箭”的意思),其中有一首領,叫“牛錄額真”(漢語譯為“佐領”)。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在牛錄製的基礎上建立了黃、紅、白、藍四旗,分別打黃旗、紅旗、白旗、藍旗。四十三年(1615年)擴大為八旗。原四旗名稱冠以“正”,另四旗名稱以黃、紅、白、藍冠以“鑲”,即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
四旗
新增的四旗的旗子,鑲黃旗的旗子在黃色旗上鑲紅邊,鑲白旗的旗子在白色旗上鑲紅邊,鑲紅旗的旗子在紅色旗上鑲白邊,鑲藍旗的旗子則在藍色旗上鑲紅邊。
2牛錄編輯據清朱一新《京師坊巷志稿》,在西長安街路南,金代遺剎雙塔慶壽寺南面,有南小胡同曰回子營,夾道曰頭牛錄、二牛錄。
回子營建於乾隆二十五年。《日下舊聞考》卷71載:容妃的五叔和堂兄等配合清軍平定新疆回部有功,“乾隆二十五年奉旨授白和卓為回子佐領,以投誠回眾編為一佐領,於西長安街路南設回回營一所居之”,“內設辦事房,以內府官董其事”。
1965年,此地併入東安福胡同。有人說安福胡同所在地就是元朝兩個佐領的駐地,所以叫頭牛錄、二牛錄。事實上,回回營的建立在乾隆二十五年,正因為乾隆授白和卓為回回營佐領,才會有頭牛錄、二牛錄兩夾道名。
介紹
每旗原則上應該包含二十五個牛錄,每個牛錄有三百人,總計七千五百人。但是實際上,每旗的牛錄數量都是不一樣的、都不是固定的、都是隨時可以按照皇帝個人的愛好而不斷變更的。如努爾哈赤在位時期的八旗牛錄數量大致是這樣分布的:正黃旗四十五個牛錄,鑲藍旗三十三個牛錄,鑲紅旗二十六個牛錄,正紅旗二十五個牛錄,正白旗二十五個牛錄,鑲黃旗二十一個牛錄,正藍旗二十個牛錄,鑲白旗一個牛錄。
牛錄是八旗制度的基層軍政組織,努爾哈赤政權的建立、發展,與之息息相關.因此,牛錄起源的具體時間,早為中外學術界所關注.由於現存文獻有闕,諸位學者莫衷一是.有說法認為,八旗牛錄製度的形成,並非是在某一具體的時間點,而是經過了"狩獵之牛錄"、"部落之牛錄"、"八旗之牛錄"三個發展階段,最終確立.
還有一種說法:女真人狩獵時各出一支箭,每十人中立一個總領,總領稱牛錄額真(牛錄,大箭的意思;額真,首領的意思),後來這個相當於狩獵小組組長的牛錄額真成為一級官名,牛錄成為最基層的組織。屯墾田地,征丁披甲,納賦服役,都以牛錄為計算單位,努爾哈赤便在此基礎上加以改組、發展、擴大和定型,創立八旗制度。規定:每300人設一牛錄額真,五個牛錄設一甲喇(là)額真,五個甲喇設一固山額真。固山是滿洲戶口和軍事編制的最大單位,每個固山有特定顏色的旗幟,所以漢語譯固山為“旗”。原有黃、白、紅、藍四旗,後又增添四旗,在原來旗幟的周圍鑲邊,黃、白、藍三色旗鑲紅邊,紅色旗鑲白邊。這樣,共有八種不同顏色的旗幟,稱為“八旗”,即滿洲八旗。
八旗制度的特點
八旗初建時兵民合一,全民皆兵, 凡滿洲成員皆隸於滿洲八旗之下。旗的組織具有軍事、行政和生產等多方面職能。入關前,八旗兵丁平時從事生產勞動,戰時荷戈從征,軍械糧草自備。入關以後,建立了八旗常備兵制和兵餉制度,八旗兵從而成了職業兵。清定都北京以後,絕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駐在北京附近,戍衛京師的八旗則按其方位駐守,稱駐京八旗,俗稱京旗,實即禁軍。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駐全國各重要城市和軍事要地,稱駐防八旗。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崇德元年(1636)始定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9等。八旗按引軍旗色定戶籍。 八旗興辦宗室覺羅學、官學等,課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喪等均有規定。清初定滿漢不通婚,直到光緒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實際上民間早已通婚。
長官
牛錄的長官叫牛錄額真。五個牛錄為一個甲喇 (là)(漢語“隊”的意思),首領叫甲喇額真(漢語譯為“參領”),五個甲喇為一個固山(漢語“旗”的意思),首領叫固山額真(漢語譯為“都統”)。每個固山設左右兩個梅勒額真(副都統)。一個固山即為一旗。八旗的最高統帥叫“汗”,先是努爾哈赤,後是皇太極。固山額真由其子侄擔任。努爾哈赤與各旗旗主都有精銳衛隊,叫“巴牙喇”。
八旗歷史
努爾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
努爾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大致是這樣的
正黃(45牛錄)和鑲黃(20牛錄):努爾哈赤
正白旗(25牛錄): 皇太極
鑲白旗(15牛錄):褚英之子杜度
正紅旗(25牛錄):代善
鑲紅旗(26牛錄);代善長子岳托八旗戰袍正藍旗(21牛錄):莽古爾泰
鑲藍旗(33牛錄):阿敏
努爾哈赤晚年將親統的兩黃旗的大部分授於同母的三個幼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每人15牛錄,其餘自己統帥做親軍,但他有個明確的指示就是:阿濟格是鑲黃旗旗主,多鐸領正黃旗,將來自己死後統帥的親軍全給多鐸,但另賜一旗給多爾袞.有的史學家認為這等於是明確立多爾袞作繼承人的公開宣示.因為這種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的軍事力量占有很大的優勢,沒有一個其他兄弟可以與他們相比,但反之,這也使得努爾哈赤其他的兒子們團結起來抗衡三兄弟.
努爾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經把鑲白旗旗主杜度調到鑲紅旗,準備以此旗給多爾袞.但還來不及做安排就去世了.他剛一咽氣,幾個大兒子們聯合起來逼殉了三兄弟的生母大福晉,皇太極繼位後乘機奪取了鑲白旗,以自己的長子豪格做旗主.但多爾袞保住了所領的15牛錄歸附於阿濟格的正黃旗下.滿族以黃色為尊,皇太極就將原來的正黃旗和鑲黃旗改旗號為鑲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領的兩白旗就成了兩黃旗.這樣一來,阿濟格領鑲白旗,多鐸領正白旗,加上努爾哈赤遺留的親軍,成為八旗中實力最強的一旗.而皇太極的兩黃旗這時實力最小.
皇太極這時之所以不殺三兄弟,是因為他們雖然年幼但兵力最強,因為年幼沒有太大威脅反而容易掌握籠絡,並用來抵制另外三大貝勒.阿濟格在三人中軍功高脾氣最直和莽撞而不易控制,於是皇太極在第二年以他擅自為幼弟說親為名,廢了阿濟格的旗主,改由多爾袞領鑲白旗.
以後皇太極採用策略先後廢了阿敏和莽古爾泰,以聽話的濟爾哈朗代替阿敏掌鑲藍旗,莽古爾泰暴斃後其同母弟德格類領正藍旗,德格類又離奇暴斃,皇太極發動了莽德姐弟三人謀反案,吞併了正藍旗,將正藍旗和正黃旗混編後一分為二,組成新的正藍和鑲黃旗,由自己親自統帥,從中還分出一部分牛錄給豪格壯力,豪格的鑲黃旗成了正藍旗,改動結果還是新的鑲黃旗實力最小.為了鞏固地位,皇太極在崇德二年找藉口把多爾袞和多鐸的兩白旗混編,以多爾袞為正白旗旗主,多鐸為鑲白旗旗主,不過兩白旗由於歷史的淵源一直比較團結,實力是八旗的第二和第三.
皇太極死時,他和豪格加起來有117個牛錄,是八旗第一大勢力,多爾袞三兄弟則有98個牛錄,排行第二,老代善的兩紅旗(其子岳托死,由代善領兩紅旗)和濟爾哈朗的鑲藍旗則有96牛錄是八旗的中間力量.從這裡大家就可以看到為什麼多爾袞不願意為了皇位硬拼,豪格兵力占優,而且一向勇悍,多爾袞三兄弟雖然兵力少些但作戰力較強(努爾哈赤的嫡系部隊,皇太極換來換去也沒有換走太多),但是濟爾哈朗倒向豪格,代善雖然態度不明朗,也傾向於豪格多些.
但是豪格其實沒有得到兩黃旗和正藍旗的全力支持,兩黃旗有部分大臣親近多爾袞,並且又有些擔心豪格繼位後把藍旗換成正黃旗.還有一點,就是後宮並不支持豪格,豪格非後宮五妃所出,而孝端皇后的意見兩黃旗也要買帳.選舉關鍵時刻老滑頭代善和膽小鬼濟爾哈朗始終態度不明,豪格原指望兩人推舉他,等來等去等不到,負氣離開,被多爾袞抓住時機.
以後多爾袞打擊豪格勢力,吞併了正藍旗,和自己的正白旗混編成新的正白和鑲白旗,原來的鑲白旗在多鐸死後改為正藍旗由多鐸長子多尼統領.多爾袞死後,其養子多爾博領兩白旗.順治親政,清算多爾袞,奪其嗣令多爾博歸宗,這樣正白旗就歸了順治,和兩黃旗一起抬為上三旗.鑲白旗則還給了豪格的長子.
這樣由於上述歷史,形成了八旗的排序:正黃,鑲黃,正白,正藍,鑲白,正紅,鑲紅,鑲藍.這時的正黃旗早已不是努爾哈赤的親軍了.
二關於蒙古的資料
漠南蒙古、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是明朝末年蒙古各部落分裂成三部分之後出現的地域和部族概念,沿用至清朝末年。漠指的是蒙古高原的戈壁沙漠。戈壁沙漠,位於蒙古國南部的東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爾泰省三省,以及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西部二連浩特一帶。
明代末年,我國北方蒙古族以大漠為中心,分為三大部分。在大漠以南各部稱為漠南蒙古,屬於這部分的有:科爾沁、札賚特、杜爾伯特、巴林、札嚕特、奈曼、喀爾喀、茂明竅、烏拉待、喀喇沁、烏珠穆沁、察哈爾、土默特、鄂爾多斯等部。他們的分布地區“東接盛京、黑龍江,西接伊犁東路,南至長城,北逾絕漠,袤延萬餘里”。
大漠以北,稱為喀爾喀蒙古,其屬有車臣汗、土謝圖汗、三音諾顏、札薩克圖汗等部,分布地區,“東至黑龍江呼倫貝爾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南至瀚海,西至阿爾台山 (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北至俄羅斯”。
大漠以西各部稱為漠西蒙古,即衛拉特蒙古,屬於此部分的有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輝特部。其分布地區東自阿爾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
上述蒙古各部大多逐水草而居,從事遊牧的畜牧業經濟,政治上處於互不統屬的狀況。各部落封建主之間,為了掠奪牲畜、土地和財產、爭奪統治地位,常常發生矛盾,互相殺戮、征伐,他們為了憑藉後金政權實力的支持,保護自己,壯大自己,免於為對方所統治和奴役,16世紀起就紛紛和後金政權建立聯繫。

連載信息

類別:歷史小說
書號:1045951
授權級別:VIP作品
被閱讀數:65585
收到鮮花:2068
投貴賓:172
蓋章:10
月票:3

章節目錄

第一卷 快意恩仇大李莊

  • 第001章 魂歸大明
  • 第002章 三朵奇葩(一)
  • 第003章 三朵奇葩(二)
  • 第004章 三朵奇葩(三)
  • 第005章 英雄少年(一)
  • 第006章 英雄少年(二)
  • 第007章 英雄少年(三)
  • 第008章 英雄少年(四)
  • 第009章 英雄少年(五)
  • 第010章 發家致富(一)
  • 第011章 發家致富(二)
  • 第012章 發家致富(三)
  • ……
  • 第025章 滔天惡浪(五)
  • 第026章 奇恥大辱(一)
  • 第027章 奇恥大辱(二)
  • 第028章 奇恥大辱(三)
  • 第029章 奇恥大辱(四)
  • 第030章 奇恥大辱(五)
  • 第031章 奇恥大辱(六)
  • 第032章 報仇雪恨(一)
  • 第033章 報仇雪恨(二)
  • 第034章 報仇雪恨(三)
  • 第035章 報仇雪恨(四)
  • 第036章 報仇雪恨(五)
  • 第037章 報仇雪恨(六)
  • 第038章 背井離鄉

第二卷 肝膽俠義南陽城

  • 第001章 英雄救美(一)
  • 第002章 英雄救美(二)
  • 第003章 英雄救美(三)
  • 第004章 英雄救美(四)
  • 第005章 英雄救美(五)
  • 第006章 英雄救美(六)
  • 第007章 唐家兄妹(一)
  • 第008章 唐家兄妹(二)
  • 第009章 唐家兄妹(三)
  • 第010章 唐家兄妹(四)
  • 第011章 唐家兄妹(五)
  • 第012章 東山再起(一)
  • ……
  • 第025章 一救唐王(三)
  • 第026章 一救唐王(四)
  • 第027章 一救唐王(五)
  • 第028章 一救唐王(六)
  • 第029章 一救唐王(七)
  • 第030章 得罪江家(一)
  • 第031章 得罪江家(二)
  • 第032章 得罪江家(三)
  • 第033章 火併江湖(一)
  • 第034章 火併江湖(二)
  • 第035章 火併江湖(三)
  • 第036章 告別南陽(一)
  • 第037章 告別南陽(二)
  • 第038章 告別南陽(三)
  • 第039章 告別南陽(四)

第三卷 一腔熱血灑遼東

  • 第001章 充軍遼東(一)
  • 第002章 充軍遼東(二)
  • 第003章 充軍遼東(三)
  • 第004章 充軍遼東(四)
  • 第005章 充軍遼東(五)
  • 第006章 遼西七匹狼(一)
  • 第007章 遼西七匹狼(二)
  • 第008章 遼西七匹狼(三)
  • 第009章 遼西七匹狼(四)
  • 第010章 遼西七匹狼(五)
  • 第011章 抗滿游擊隊(一)
  • 第012章 抗滿游擊隊(二)
  • 第013章 抗滿游擊隊(三)
  • 第014章 抗滿游擊隊(四)
  • 第015章 初戰告捷(一)
  • 第016章 初戰告捷(二)
  • ……
  • 第049章 遼東歲月(五)
  • 第050章 遼東歲月(六)
  • 第051章 寧遠大戰(一)
  • 第052章 寧遠大戰(二)
  • 第053章 寧遠大戰(三)
  • 第054章 寧遠大戰(四)
  • 第055章 寧遠大戰(五)
  • 第056章 寧遠大戰(六)
  • 第057章 寧遠大戰(七)
  • 第058章 寧遠大戰(八)
  • 第059章 寧遠大戰(九)
  • 第060章 寧遠大戰(十)
  • 第061章 寧遠大戰(十一)
  • 第062章 寧遠大戰(十二)
  • 第063章 寧遠大戰(十三)
  • 第064章 寧遠大戰(十四)
  • 第065章 覺華島主(一)
  • 第066章 覺華島主(二)
  • ……

外傳

  • 第001章 見義勇為三兄弟
  • 第002章 危難時刻顯身手
  • 第003章 熱血男兒化英魂
  • 第004章 重生明末殺破狼
  • ……

精彩摘錄

第002章 三朵奇葩(一)

“三個小混賬王八蛋,果然跑到這裡來洗澡了,害的老子一番好找,看我回去不打斷你們三個兔崽子的狗腿”一個身材敦實粗壯的粗須男人打斷了三人的哀嘆,張振岳憑著這個身體的記憶一想,這人叫蕭伯平,是蕭嚴這個身體的便宜老爸。
“快點穿衣服跟老子走,宋相士已經到村里來了,等著給你們三個小兔崽子算命了。別這裡磨磨蹭蹭耽誤功夫,你們偷偷下河洗澡的事情老子們晚上和你們回去算”說完蕭伯平就在這三個小鬼的後腦勺上一人拍一下,特別是在自己兒子頭上那下,十足的力氣,蕭嚴眼淚都差點給敲出來了。蕭伯平可不知道,就是這么一會的功夫,自己的兒子已經被人借屍還魂、李代桃僵了。
這是河南布政使司治下許昌府的一個大莊子,村名大李莊,不過這裡的居民卻不姓李。這個四百戶人丁的大莊子是由張、蕭、宋三個大姓構成,而且這三姓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當地人,他們都是明朝嘉靖年間為了躲避倭寇的燒殺搶掠從浙江杭州一帶遷來的。
張振岳、蕭嚴、宋小魯三人這一世的父親關係不知道什麼原因反正很鐵,如親兄弟一般。可能是因為年歲相當的緣故,還有一點可能就是三家都系本家庶出,在族中皆是沒有半點地位可言的,平日也鮮少和莊子中其他人往來。
至於今天算命的宋相士,本名宋康年,是河南本地人,二十來歲,面貌奇醜,個子很矮,不喜歡他的人都叫他宋矮子,雲遊四方靠算命為生。據說此人精通奇門遁甲之術,所算之命也是很準的,反正十里八鄉對他的能力都是認可的。
宋康年最近也有點懶,既然這個地方討生活不難,他也就樂得在這周圍轉悠。不過今天看了二十多個孩子,都不是什麼大富大貴的命,看起來這輩子也就是在大李莊晃蕩的命了。
眼見天色將晚,有來了三個孩子,宋康年打算算完這三個就去自己今個借宿的地方洗洗睡了。
……

第013章 東山再起(一)

這天正午過後,張振岳他們一行就辭別朱聿鍵等人,帶著史秀才回到了自己在南陽的新家。
“嗯,這個地方好”史秀才進門就夸“於鬧市中擇一靜僻處,是個刻苦攻讀的好地方,小張老弟好眼光啊。”
現在大家已經都知道史秀才的毛病了,凡事都喜歡往讀書上頭扯,這大概就是這個時代讀書人的習慣吧,習慣就好,習慣就好。
這天的晚上是張振岳親自動的手下的廚,弄得我們史秀才一邊吃一邊含糊不清的說道:“小張老弟,聖人曰,君子遠離庖廚。”
這下輪到宋小魯煩了:“史秀才,別看你是大哥,你要是再說你那些我們聽不懂的,這飯你也別吃了。”
滿嘴美味的史秀才立刻難得一見的嘿嘿一笑,然後很理智的選擇了閉嘴,張振岳立刻明白了,歷史上的史可法根本不是後人眼中的書呆子,這小子也是蔫壞蔫壞的。
除了張振岳自己動手做的幾個小炒外,宋小魯出門買了只烤鴨,蕭嚴買了二瓶二鍋頭。所以就著美食,中國人邊吃飯邊談事的習慣出來了。
“三位弟弟,大哥我明個就要回府學刻苦攻讀了,爭取明年三年能進京鬧春闈,取功名博前程,為我大明江山盡節死義。”喝多的史秀才可就沒什麼讀書人的斯文了,江湖習氣也是帶了點的。
“這話說不得,說不得,大哥,這做官什麼的,是為了達濟天下,可不是為了捨生取義,來,來,咱們喝一杯”張振岳連忙打斷史秀才的話。
蕭嚴也舉杯道:“來,來,我們幾個一起敬大哥一杯。”
史秀才幾杯酒下肚,這話自然就多了:“諸位兄弟不知道吧,我的授業恩師不是別人,正是當朝左僉都御史左光斗左大人,我向來就佩服恩師的浩然正氣,他們這些東林義士奮鬥了幾十年,終於實現了眾正盈朝的理想。只是不想魏忠賢那條閹狗,居然勾結諸黨殘餘,意欲壞我大明河山,我老師正和其他東林義士一起與之鬥爭。可惜我史憲之目前還只是個秀才,要想為國出力,卻力有不逮,所以今年八月我就要參加鄉試,只要得為舉人,明年必赴春闈,然後爭取得進二甲,便可留在京師與魏忠賢這個閹人鬥爭到底了。”
聽到史秀才這段自白,張振岳心裡有些怪異,怎么那么像可愛的紅衛兵革命小將的感覺呢?
……

作品評價

以三位主角來展開劇情的作品,倒不是說約定俗成的不能寫成多主角,而是多主角作品著實難寫,金庸的天龍八部就是三主角故事,但一樣寫成武俠作品的經典之作。其實在網路文學作品中,多主角會影響作品的代入感,使讀者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在作品的定位,雖然在這部作品中收到的影響不大,但始終有所削減,不過也有優點,即故事更加精彩,人物關係更加複雜,所講述的故事更加曲折離奇。因此,從這一方面來看,這部作品發揚了優點,而將缺陷規避到了最低點。 小說的設定也比較新奇,三位主角穿越到了明朝末年,這是一個紛亂的年代,也是個孕育著很多傳奇故事的年代,顯然,三位主角在這個年代最有大展拳腳的機會。這個設定算是占了先機。另外,作者基本延續了上部作品的敘事風格,語言相對比較直白易懂,情節中也不是夾雜搞笑成分,非常耐讀。 目前來看,作品的故事進展非常順利,人物的遭遇也十分離奇。

相關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