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紀 30 年代P.A.M. 狄拉克提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數假設
- 提出者:P.A.M. 狄拉克
- 提出時間:20 世紀 30 年代
- 內容:電子電荷 e 、電子質量 m 等
20 世紀 30 年代,英國物理學家 P.A.M. 狄拉克注意到,由電子電荷 e 、電子質量 m 、質子質量M和萬有引力常數 G 組成的無量綱量 e 2 / GmM 的數值是10 40 ,而以原子尺度為單位的宇宙半徑也是 10 40 。他認為這一事實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反映了宇宙的內在聯繫,並稱之為大數假設。此外,還可以用物理常數和宇宙學量組成其他一些無量綱的大數。這些大數之間有著簡單的代數關係。如宇宙中的粒子數約 10 80 ,宇宙膨脹到極大時的半徑與基本粒子的大小之比值約 10 40 ,靜電力與萬有引力之比值約 10 40 ,基本粒子大小與普朗克長度之比值約 10 20 ,宇宙中的光子數與重子數之比約 10 10 ,等等。為什麼存在這些簡單關係?大數究竟變不變?都是 宇宙學 要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