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故縣村
- 轄區面積:404.23公頃
- 基本農田保護區:230.17公頃
- 林業用地:37.27公頃
- 郵編:45638
- 人口:2910
- 戶數:661
- 方言:中原官話
村名來歷,姓氏概況,張姓,馬姓,耿姓,韓姓,郭姓,周姓,蘇姓,楊姓,劉姓,李姓,許姓,文化教育,村級組織,現任村幹部,地圖信息,
村名來歷
大故縣村落大至形成於漢代前,相傳原村落在西北3公里處,村名叫黑沙村,地處黃河故道,後遷至現村址,因地勢較高改名大堌村。據村中老人回憶,村東關帝廟碑記載: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黃河從上游決口,淹沒縣城,縣治從現在的舊縣村遷至大堌村,但因近河多沙,還有被淹沒的危險。縣治又東遷至北長堌即現在的內黃縣城,大堌村改為大故縣村。因受歷史坑塘影響,設3個居民點,西段稱前街,其中又分為前馬街、後馬街;中段稱耿樓,因耿姓建有一座三層樓;東段稱馬莊,相傳殷王逃難時女兒死在這裡,後蓋一廟,每年春秋來祭奠的人很多,需栽樁拴馬,後來“馬樁”演變為“馬莊”全村東西長1100餘米。
姓氏概況
村中有張、馬、耿、韓、郭、周、蘇、楊、劉、李、許等11個姓氏,
張姓
分三支,一支是東段馬莊的張姓,始祖傳代失考,現有71戶、284人;另一支西段張姓,先祖張有才,清康熙48年(1709年)從村西蘇莊遷入,今12代、215人;東段張姓,先祖張際昌,1709年從東莊南街遷入,已傳11代、40戶,130人
馬姓
世祖馬景,1669年從馬次范村遷入,已傳15代、181戶、774人。
耿姓
先祖耿光全,明萬曆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入,已傳17代、75戶、395人。
韓姓
始祖失考,明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入,已傳24代、175戶、705人。
郭姓
據傳,明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兄弟二人,一人在東莊鎮郭村落戶;一支在本村落戶,後來絕嗣,又從郭村過繼來一人,名字失考,從此下傳8代,現有5戶、22人。
周姓
先祖周敬,是新張鋪周姓第七代傳人,於1669年從新張鋪遷來,現傳11代、12戶、71人。
蘇姓
原在大故縣西蘇莊居住,從1709年起,先後遷入大故縣村,現有24戶、87人。
楊姓
祖籍清豐縣,出身鐵匠,1961年隨妻落戶大故縣村,現有3戶、10人。
劉姓
為兩支,均為老戶傳代失考,現有17戶、62人。
李姓
為三支,均為老戶,祖諱傳代失考。現有33戶、83人。
許姓
傳代失考,現有14戶,72人。
文化教育
大故縣村,素有尊師重教之風,但在舊社會只有私塾一處,僅供富家子弟讀書。民國15年(1926年)初建學堂,但因世道慌亂而中止。1939年本村馬鳴琴老先生熱心教育事業,創建抗日國小,入學人數40餘名,歷時三載,1942年大災荒又終止
1944年解放後,馬鳳藻、馬鳳岩又復建了抗日國小,日本投降後改為故縣國小。1947年政府派劉紹唐從豆公來此籌建故縣完小,1948年增加到2個班。在建國初期故縣完小譽滿內黃縣。培養出大批人才,其中擔任縣團級以上者達百餘人。
1968年組建故縣聯中,1986—1987年間,民眾集資5萬元,拆舊房建新房48間。購教具、置儀器,院內植花草栽松柏,校貌煥然一新。1993年根據教育改革的需要,故縣、舊縣聯中合併到侯流村改稱東莊鎮三中。故縣國小現有10個班,學生402人,兒童入學率99%以上,(含私立國小)有教師10人。
1997年村民馬寧經各方協調,自辦私立國小一處。1—5年級8個班,其中1—3年級6個班,教師15人,包括周邊村入校學生450人。每個學生一年學費200元,教育質量較高。
村級組織
1942年4—5月間,在白色恐怖下,軍分區鋤奸隊長張同在此發展中共黨員3名,建立黨小組,馬鳳岢任組長。1943年又發展3名黨員,建立了第一屆黨支部,馬鳳岢任支部書記。同時建立農會,選出耿文智為農會主任。1944年中共黨員發展到16人,同年改選農會,李文昌為農會主任,並成立民兵組織模範班。1947年土改複查鬥爭結束後,又發展一大批中共黨員;1948年撤銷農會,設村長;1956年合作化期間,政社合一,大故縣、西故縣、後砦三個村建立綠林集體農莊;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後,實現軍事化體制,建故縣營;1959年改設生產大隊;1967—1976年文革期間,建立革委會;1977—1984年設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至今為村民委員會。1998年底支部歷13屆,黨員48名。
現任村幹部
支書韓金彥 村主任馬俊偉
地圖信息
大故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