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民國十二年(1923年),屬岫巖縣三區。
1949年,屬龍門區。
1961年7月,成立大房身公社。
1983年7月,成立大房身鄉。
2010年10月,成立大房身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大房身鎮下轄6個行政村:太陽、古洞、大甸子、大房身、和平、龍門,下設7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大房身鎮下轄6個行政村:大房身村、太陽村、古洞村、大甸村、和平村、龍門村,鎮人民政府駐大房身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房身鎮地處
岫巖滿族自治縣西北部山區,東以白家堡橋與黃花甸鎮為界,南以喜鵲大嶺與蘇子溝鎮毗鄰,西以古洞嶺與偏嶺鎮接壤,北以房木嶺、映溝嶺分別與台安縣韭菜台鎮、牧牛鎮相鄰,行政區域面積182.0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房身鎮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呈東西狹長大溝,三面環山,綿亘起伏,平均海拔286米,境內最高峰四方頂,海拔970米。
氣候
大房身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水,夏季炎熱多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雨量多集中在7月下旬—8月上旬。無霜期年平均140天左右。
水文
大房身鎮境內的主要河流古洞河,發源於太陽村映溝嶺山麓,由70餘條小溪匯集而成,由西向東流經全境。
自然災害
大房身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大風、冰雹,在夏季偶爾發生。
自然資源
大房身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菱鎂、白雲石、方解石、鉀長石、鈉長石、石灰石、大理石、玉石、滑石、石棉、石英、雲母、鐵、銅、鉛、鋅、鴇等達27種之多,其中以菱鎂石最具特色,儲量達500萬噸,品位在48%以上,世界居第二位。
人口
2011年末,大房身鎮總人口1.4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6.1人。
截至2018年末,大房身鎮戶籍人口1319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房身鎮財政總收入1200萬元,上繳稅金9170萬元。
2018年,大房身鎮有工業企業42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農業
2011年,大房身鎮有耕地面積23490畝。2011年,生產糧食7000噸。主要經濟作物為食用菌。2011年,新建食用菌種植小區3個,310個冷棚,種植滑子蘑、香菇500萬盤(棒)。2011年,生豬年末存欄1800頭,牛年末存欄1000頭,絨山羊年末存欄12000隻。2011年,林地面積22.5萬畝,其中森林面積12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8%,活立木蓄積量80萬立方米。
工業
2011年,大房身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0.228億元,工業增加值1.96億元。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50488萬元,銷售收入實現8.019億元,完成利潤總額786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房身鎮有國小6所,在校生1300人,專任教師86人;國中1所。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大房身鎮有鎮書法協會1個,會員30多人;年放映電影20場次,觀眾達4000人次;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6個,建築面積240平方米,藏書20000冊;還有鎮文化綜合樓等文化設施。文化行業從業人員40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民間鼓樂、藝術剪紙等,每年有秧歌節等文化活動。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房身鎮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6個。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大房身鎮有體育場地10處,體育社團5個。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中國小運動會、全鎮運動會等。6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健身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社會保障
2011年,大房身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1戶,人數555人,支出70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1人,支出12.4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2人,支出8.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2萬元。
交通
大房身鎮有203省道經過境內。
歷史文化
大房身鎮因清代有一特大的房屋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