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種大戟閣植株呈高大粗壯的喬木狀,在原產地可長到10米高,有短而粗的主幹及數量眾多的分枝,分枝幾乎都垂直向上生長。肉質莖粗15厘米,具4~5棱,棱脊突出,棱緣波浪形。莖表皮暗綠色中稍帶紫褐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戟閣
- 拉丁學名:E.ammak
- 界:植物界
- 目:金虎尾目
- 科:大戟科
- 屬:大戟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繁殖方法,
形態特徵
多肉植物。四棱高大柱狀,莖表青綠色。
中間髓部大多木質化,從髓部到棱脊邊緣斜向平行排列有許多維管束,間隔1厘米左右一個,維管束部位的表皮色彩稍淡,在外皮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好似肋骨一般,每肋頂端有一對紫褐至灰褐色的短刺。生長旺盛時莖頂端會有披針形的綠色葉片長出,但很早脫落,因此給人的印象是植株始終無葉。大戟閣錦的形態與原種大戟閣相同,但莖表皮為花白色,“肋骨”般的維管束也不太明顯,生長期頂端的葉片也為花白色。
生長環境
習性強健,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宜用肥沃而排水透氣性良好的土壤栽培,如果有條件最好在溫室內地栽,若盆栽,宜用大而深的花盆。夏季植株雖沒有明顯的休眠期,但生長較為緩慢,應稍加遮蔭,加強通風,避免土壤和空氣過於潮濕,以防腐爛。春末至初夏和秋季是植株的生長旺盛期,給予充足而均勻的光照,如果光照不足,會使肉質莖帶有過多的綠色;若光照時強時弱,會使莖粗細不勻,影響株形的美觀。澆水做到“乾透澆透”,盆栽植株每15~2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鉀的複合肥。地栽植株可每年春季萌動前在植株周圍埋些腐熟的餅肥或骨粉。冬季若能保持12℃以上,可使植株繼續生長,應正常澆水,如果維持不了這么高的溫度,保持盆土適度乾燥,也能耐5℃的低溫,但忌溫度忽高忽低。盆栽植株每1~2年換盆一次,盆土可用粗砂或蛭石、園土、腐葉土各1份的混合土,並加入少量的骨粉或草木灰作基肥。
分布範圍
原產於南非。
主要價值
大戟閣錦植株高大,肉質莖色彩奇特而淡雅,是布置多肉植物展覽溫室的理想材料。幼株也可盆栽裝飾客廳、居室等處,效果很好。
繁殖方法
大戟閣錦的繁殖可在生長季節用健壯的莖段進行扦插,切口處會有白色乳汁狀漿液流出,應稍晾幾天,等傷口乾燥後再插入沙土或蛭石中,保持稍濕潤,需較長時間才能生根,應耐心等待,等肉質莖頂部生長點開始萌動時,即表示生根成活,可進行正常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