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寶華山出家前,寶華山出家,江南參訪,天童住持,觀音寺隱居,靈隱寺住持,廣濟寺住持,作品一覽,
人物生平
寶華山出家前
光緒末年,廢除科舉,興辦學校,大悲轉入學堂受新式教育。民國初年(一九一二年),就讀於武昌中華大學政治經濟系,於民國五年(一九一六年)畢業。後以受善知識影響,開始崇信佛教,參加漢口佛教正信會活動。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前後,太虛大師到武漢弘化,他皈依大師座下為在家弟子,法名大悲。他在漢口參加佛教正信會活動,主辦佛化學校,辦得很有績效。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冬,投寶華山出家,與大愚、大智等同在寶華山受具足戒。
寶華山出家
大悲到寶華山出家,其中有一段頗為曲折的傳奇。先是漢口有一位李宗唐居士,曾任湖北省議員是一位在政界活動力很強的人物,他於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在北京聽太虛講經而信仰佛教,民國九年(一九二○年)在武昌皈依於太虛大師,法名大愚。當時他的夫人極力阻止他信佛,但終於被他說服,連他夫人也皈依於太虛大師。那時的漢口佛教正信會,其前身本名武漢佛教會,再早本是一所善堂,李宗唐藉此善堂為基礎,改名為武漢佛教會,改建成十分宏偉的殿宇,再改組成漢口佛教正信會,由此可見其能力之強。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冬初,這位李宗唐居士忽發奇想,他秘密自行換了僧裝,到寶華山以大愚的法名報名受戒,聲稱他是太虛的弟子。寶華山問他派名,他答不出,他不知道出家人還有派名,寶華山不許他入堂。而漢口方面,李宗唐的夫人也找到佛教會,追問李的下落。李宗唐赴寶華山時,鄧天明(大悲的俗名)和一位嚴少孚居士略知此事。至此,佛教會執事責成他們二人,陪同李宗唐的夫人,同去寶華山把李宗唐找回來。沒有想到這三個人到了寶華山之後,不但沒有把李宗唐找回去,反而被李宗唐說服,三個人--鄧天明、嚴少孚和李宗唐的夫人,都被李宗唐說服在寶華山出家了。鄧天明依一位鎮江的和尚剃度,嚴少孚依他的皈依師昌弘和尚剃度,李宗唐的夫人依一位泰州的比丘尼剃度。鄧天明,嚴少孚都是太虛大師的皈依弟子,仍用大悲、大智的法名。至於大愚,太虛大師也給他了一個派名,三個人都在寶華山受了戒。
江南參訪
大悲圓戒後,在江南行腳參訪,歷游名山大剎,禮謁佛門耆老大德。他在上海參訪時,認識圓瑛法師於覺園,一見契合,交誼頗深。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四月,江、浙諸山長老,在上海召開中國佛教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大悲被湖北緇素推為湖北省代表,到上海出席中國佛教會成立大會,並當選為執行委員,自此他就留在上海,以後也就一直擔任中國佛教會的理事、常務理事等職。他在上海時駐錫老南門的留雲寺,為退居的德浩老和尚所器重,老和尚為從善、大悲、志寬三人傳授記,三人為老和尚的法嗣,並由從善出任留雲寺住持。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三月,從善和尚在留雲寺住持屆滿退居,由大悲法師繼任,他晉山之後,在寺中講《金剛經》、《心經添足》等大乘經典,以後冬參夏學,從不間斷。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春,能海、慈航等法師,先後在上海覺園講經,大悲法師帶著弟子悟明隨喜參加聽講,並盡地主之誼,盡力護持。是年夏初,大悲法師在留雲寺三年丈席任滿退居,留雲寺住持由他的法弟志寬和尚繼任。
天童住持
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寧波天童寺住持圓瑛法師兩屆任滿辭位,在圓瑛法師的推介及兩序大眾共議下,禮請大悲法師繼任天童寺丈席。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爆發,繼之東南各地相繼淪陷。大悲法師於艱難危殆的時局中,維持常住道糧無虞,安心修持。他與寧波區行政專員徐箴等官員、士紳護法邊文錦等居士維持交誼,目的在於維護天童寺的安定。他多次在寧波居士林講經,參與組織寧波僧侶救護隊,堅持崇教護國,天童寺的法會常盛,在他六年住持任內,於艱難時局中,還重建了回光、返照兩棟樓房。
觀音寺隱居
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年),在天童兩屆著持任滿,退居後回到上海,住在上海龍華石灰橋的觀音寺隱居,以避開日寇的干擾。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春,大悲法師於他的法兄弟從善、志寬二人,傳法給心緣、岫真、定耀、悟明四人。並且由心緣接任劫後的留雲寺住持--留雲寺在日寇開始侵略之初,曾毀於日寇炮火。
靈隱寺住持
日寇無條件投降之後,繼之以數年的國共內戰,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悲老和尚受宗教部門的徵召,接任杭州靈隱寺住持,領導靈隱寺的整修工作,是年他已六十四歲。一九五五年,任「靈牙護送團」副團長,護送佛牙至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巡展,並接受禮拜。
廣濟寺住持
一九五六年出任北京廣濟寺丈席,是年五月,大悲在北京廣濟寺負責接待國外的佛教代表團。一九五八年再任靈隱寺住持。此外,一九六六年以前,他還先後擔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並歷任浙江省政協一、二、三屆常務委員和一、二、三屆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一九六六年,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在此期間老和尚受到極大的衝擊,詳情如何,以資料欠缺,不得而知。一九七一年二月一日在上海圓寂,世壽八十一, 僧臘四十九夏。
作品一覽
他留有《禪餘集》畫冊兩集行世。上有于右任、孫科等名流題字,圓瑛法師為之作序。贊師∶
既登大徹之堂,夏人留雲之室,洞明向上一竅,直通末後牢關。於是禪後課餘,另開方便之門;筆下毫端,盡其廣長之舌。或畫佛像人物,以及山水花草,意之所寄,一一無非以畫說法。使人觸目會心,便能由幻相而悟實相,依世法而入佛法。是亦善巧利生,隨機接掖。其稿本刊行於世,自可盡未來際,而作佛事耳。
其遺留之詩稿,惜於「十年動亂」期間散佚,僅天童寺大鑒堂右壁,留有詩一首。題為〈寄禪老和尚生西二十二年紀念〉,詩云∶
朔風動地正淒其,二十年前景物移;
世念一毫融不盡,魔軍百戰勝無期。
艱難法遠從頭數,耆舊宗門系夢思;
此日瓣香和淚供,衷心追恨未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