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張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張村村民委員會
- 廢止年份:2004年
- 設立年份:1984年
- 所在區域:浙江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Dàzhāng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大張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
大張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轄區為大渡片村,原與藏家邊合併,各取一字組合命名,即大藏(藏諧音張),後藏家邊劃出,名稱沿用未變,故名。歷史沿革1949年為新龍鄉大張行政村,1956年為東溪鄉東溪高級社,...
大張村民委員會,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民委員會駐大張莊,故名。歷史沿革 1952年前屬阜陽縣大田區。1952年5月劃為阜南縣,屬於柴集區新村鄉。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時屬新村人民公社,1961年1月建隊于于窪,1984年隊改村時分為於窪村、大張村,屬天棚鄉。1992年撤區並鄉是屬新村鎮,2006年並村時...
大張村位於水頭鎮西北角,全村共7個村民小組,350餘戶,1600餘人。共有黨員32名。集體耕地面4277.8畝。基本概況 在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在支村委會班子成員與全體村民的奮鬥努力下,我村大力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努力改善我村基礎設施建設,村經濟得到了全面發展,基礎設施和文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人民民眾走上了...
1975年11月,從大張大隊析置文莊大隊,屬舒莊公社。1983年12月,文莊大隊改制文莊村民委員會,屬舒莊鄉。2000年4月,文莊村民委員會併入鐘鎮昌村民委員會,2005年11月複製。周邊相關:文莊村附近有鄧城葉氏莊園、頓國故城遺址、馬村遺址、商水壽聖寺塔、陽城故城遺址、王屯遺址等旅遊景點,有固牆手擀麵、固牆熱...
西袁莊村位於龍居鎮政府所在地東北方,東鄰袁家莊村,西鄰小張塢村,南鄰南花村,北鄰大張村。全村有三個居民小組,共180戶,743人。 全村有耕地2169畝。200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0013.5元。全村共有黨員25人。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是種植農作物,主要種植紅不軟桃,棉花,蘋果及紅香酥梨。簡介 在新農村建設中,村...
路莊(Lu zhuang)位於夏店鄉東南部,在夏店鄉人民政府駐地東南5千米處,為路莊村民委員會駐地 路莊村簡介 人口與教育 全村共有9個村民組,497戶,3029人,耕地約2500畝。主要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有國小1所,衛生所1個,幼稚園2個。文化與宗教 每年的陰曆四月初三是路莊村的古剎會。路莊村的古剎會歷史...
坦頭村村民委員會,1984年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根據地理特徵,故稱坦頭。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上張鄉,1958年為坦頭生產隊,1961年建為坦頭大隊,1984年改稱坦頭村民委員會,1992年5月撤擴並後,沿用此名。2013年行政村規模調整,撤銷坦頭村村建制,合併後設立新的大張村,村委會駐址設原大張村。
三好村村民委員會是198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於此,解放初期大張村的張長富互助組,因團結互助好、勞動組合好、增產節支好而被授予三好互助組,後沿用此名,故得名三好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解放初,為三好互助組;後成立三好初級社;1961年為三好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大隊改村,為三好村,隸屬石...
傳說有一年大旱,山上毛竹部分枯燥而死,因此稱為竹死岙,當地竹死與朱思近音,後演變為今名。歷史沿革 清光緒《仙居縣誌》載為朱思岙村,屬於二十都坑,解放初建為朱思岙大隊,1985年建為朱思岙行政村,1992年撤擴並後沿用。2013年行政村規模調整,撤銷朱思岙村村建制,合併後設立新的大張村。
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一百四十三戶,總人口五百三十一人,耕地面積六百三十畝,主產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人民安居樂業,在黨的領導下,政通人和,百廢俱興,興修水利,土地肥沃,產量逐年上升。村名由來 該村故名“大張村”,1984年機構改革根據居住區域,命名新張村至今。經濟概況 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導...
桑科集村位於嘉祥縣城西北20.5公里、梁寶寺鎮駐地南3.2公里,是桑科集東、桑科集西兩村民委員會駐地。全村892戶,3321人。歷史沿革 據傳,此村原名大張村。晉人大戶鄧伯道其弟被害,弟妻帶兒子鄧方,侄兒鄧元遠逃他鄉。後確無力攜兩個孩子奔走,為保侄子性命,無奈將親生兒子寄於桑墩之內,後被大張村民收養,...
小苗莊 小苗莊,2008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原屬大苗莊,因人口較多,遷往104國道東面居住,命名小苗莊。歷史沿革 1958年人民公社時隸屬大張大隊,1984年屬大張村村民委員會,2008年並村後撤銷。
小鮑宅 小鮑宅,2008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莊小,鮑姓居多,故名。歷史沿革 1958年人民公社時隸屬大張大隊,1984年屬大張村村民委員會,2008年並村後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