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廟畈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區西南方向34公里處,為溮河區譚家河鄉的三個主要集鎮之一,街道緊依飛沙河而建,飛沙河是南灣水庫的主要源頭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廟畈
- 外文名:DaMiaoFan
- 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區西南
- 特產:食用菌、板栗、信陽毛尖綠茶等
- 史載:信陽古驛站之一
- 人口:10000人
大廟畈名片,史載,大廟畈的發展,特產,
大廟畈名片
集鎮輻射範圍為譚家河西南部的六個行政村及周圍湖北省的三個行政村。坐車沿S224省道前往大廟畈,從平靖關關口至大廟畈之間20多里的路程中約有10餘里的路段屬湖北省管轄。
史載
據史志記載,在信陽古驛路經過的南部村鎮線上,其中一支是由西雙河向西南分支,經董峰寺、土門、大廟畈、黃土關入湖北境。可見大廟畈是信陽古驛站之一,且正處於豫鄂兩省的交界處,其地理位置的重要由此可見一斑。
在大廟畈街的西南外高壘上,古時建有大型寺廟一座,其始建失考。街道所處的位置在當地俗稱為“畈上”,“大廟畈”的由來大概即緣於此,其寓意為畈上有一座大廟,街道即緣廟而建。據記載,古廟內有清鹹豐年間所立的禁宰耕牛碑,廟外有舉人張四象撰文的免夫碑。在大廟畈街不遠處的西山上,當時另建有兩座寺廟,即落鐘寺和火燒寺。落鐘寺相傳為江西德安府某寺鐘飛落其地,因建寺而得名。而火燒寺則因其寺僧不守法紀,盡幹些欺男霸女之事,且寺僧個個武藝高強,官兵無力緝拿,只好以火燒其寺,因而得名。今兩寺皆已全毀,惟有地上殘存的
石版、石蹬依稀可見。大廟畈寺廟在近幾年得以捐資重修,內有佛像10多 樽,廟外大門旁現存有清鹹豐年間所立的董公碑一塊,董公碑是當地人民為紀念明代大臣董威為信陽人民免除麥季皇糧而立的一塊功德碑,至今字跡清晰,保存完整。
大廟畈的發展
大廟畈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既為古道驛馬的歇腳 之處,又是當地百姓的趕集貿易之所,因而在當時也曾呈現出一片繁華的景象。鎮子上建有鐵廠,所生產的鐵鍋在當時遠近聞名,由腳夫挑至信陽等地銷售。街上還有鐵匠鋪、篾匠鋪、布匹店、裁縫店、米坊、油坊、騾馬市等等。古街道建築也是別具特色,南街是清一色的木質建築,木牆、木門、木格窗,灰瓦,有的還建有閣樓,雕樑畫棟,蔚為奇特。大廟畈老街現存有木質門面房10多間,不過多已破敗不堪,其餘的皆已損毀,或已變成現代建築,如今,我們只能從那些斷壁殘垣中去回味一下它往昔的輝煌了。
2005年 在信陽市溮河區譚家河鄉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大廟畈六個自然村莊的農民長期以來都是以食用菌生產為主(黑木耳種子)銷往外地,農民的生活及經濟來源為依託。到現在為止,經統計:大廟畈農民做食用菌產業戶265餘家(不包括農村鄉下散戶)實際生產黑木耳種子1728.5萬斤。現己銷售573.5萬斤,農戶家中現余約1150萬斤。
特產
大廟畈亦是革命老區,李先念曾駐軍於此,在這裡練兵、修整,給當地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街的西部曾是新五師的抗大學校,至今遺蹟尚存。改革開放以後,大廟畈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在上世紀90年代初曾被稱為原信陽縣的“小香港”,因這裡地處深山,樹多林深,盛產香菇、木耳、天麻等農特產品,在90年代初期年貿易量曾達到上千萬元,遠來自廣東、福建、武漢、上海等地的客商常年絡繹不絕,出產的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一時遠近聞名。近幾年來,大廟畈在發展特色農業上又走出了一條新路子,相繼成立了食用菌合作社、茶葉合作社、養殖合作社等多個農民合作組織,這將更加有利於當地民眾發展生產,發家致富,我們相信,大廟畈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的美好!
- 食用菌
大廟飯街道是全省市著名的椴木黑木耳、椴木香菇、白木耳(銀耳).袋料香菇菌種生產基地,以大別山的優勢是從事於椴木黑木耳、白木耳(銀耳),椴木香菇、袋料香菇為主的食用菌栽培、菌種選育、生產銷售、技術推廣、產品回收等食用真菌生產。在鄉黨委.區政府.科協.農業局部門的領導和幫助下.當地菌農於2004年成立了專業特色種植業食用菌協會.並選舉、考核一批優秀骨幹對外進行技術指導,跟蹤服務!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和"誠信做人.精心做菌"為經營理念,依靠科學的管理,為當地及外界的菌農種提供了優質產品.本廠生產設備先進齊全,生產廠房總計6000餘間,有專業的制菌技術人員;年生產量在160萬噸,種植基地3000多畝,現銷往全國各地;特別是河南、湖北、安徽、陝西、四川得到各客戶的好評。 - 板栗
位於大別山區末端的大廟飯鎮下六個自然村,隸屬河南信陽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上,為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氣溫溫暖,光照充足,降水豐沛,四季分明,盛產水稻、小麥、油菜等農作物,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板栗、小麥、水稻。其中尤以板栗的歷史最為悠久。信陽是全國有名的板栗之鄉,板栗年產量達數百萬斤。具有個大、肉嫩、皮薄、味甜、色澤鮮艷、顆粒飽滿等特點。而大廟畈每年供應板栗是占據全市三分之一市場。 - 毛尖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的產地之一大廟畈。大廟飯鎮下六個自然村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
平均海拔在300米以,氣候溫和,空氣濕潤,土壤肥沃,晝夜溫差大,生態環境最適宜茶樹生長;種茶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栽培管理炒制經驗,具有生產名優茶得天獨厚的條件 ,並長年為信陽市各個茶公司提供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