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廟溝

大廟溝

商洛市山陽縣元子街鎮大廟溝村位於東經109。785433度,北緯33。665211度(數據來源:Google地圖),山陽縣城西北方向40多公里的秦嶺南麓,東靠山陽縣的二峪河鄉,西臨小河口鎮,北接商州區的黑山鎮,是一個四周被高山環繞的峽溝村莊。全村共159戶人家,總人口639人,男女比例大致持平,全村均為漢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廟溝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商洛市山陽縣
  • 面積:159戶人家
  • 人口:639人
基本情況,地理位置,歷史沿革,經濟發展,生活情況,風俗習慣,教科文衛,典型農戶,

基本情況

大廟溝村下轄:南溝口、大廟溝,大南溝、侯家溝這四個村民小組,現任村長為蔡博文。
商洛市山陽縣大廟溝

地理位置

大廟溝村位於秦嶺深處,因大山的阻隔,交通非常落後,全村僅有一條不寬的沙石村道與外界聯繫,遇到下雨時道路泥濘,而且道路還會由於塌方而被阻隔。大廟溝村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向暖溫帶過度的季風性半濕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3。1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為709毫米,降水集中分布於7-9月份,汛期相對較長,全年無霜期達200多天。村中夏季涼爽舒適,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在夏季回家避暑;冬天異常寒冷,道路經常冰凍,村民們很少出行。村中平均海拔800-1000米,因海拔較高和四周高山環繞本地光照時間嚴重不足,太陽輻射量較低,致使一些作物因缺乏光照和熱量而不能正常生長,像桃,蘋果等水果都難以正常的成熟,各種農作物的生長期相對較長。

歷史沿革

大廟溝村已經有著的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大廟溝村”只是一個行政村的名稱,它是由幾個自然村構成的,其中最大的兩個自然村就是大廟溝村和南溝口村,其實在幾年前這兩個村莊各自都是獨立的行政村,後來村莊合併,就把合併後的村莊行政上統稱“大廟溝村” ,兩地都成為了村民小組,但是村民們仍舊延續以前的說法,把村子靠南邊地勢稍低的地帶稱為南溝口村,把靠北的這一帶海拔較高的地帶稱為大廟溝村。南溝口面向陰坡梁,背靠陽坡梁,西依烏龜包,因位於靠南的大溝出口而得名南溝口;大廟溝名稱的由來則是因為在很久以前溝里有個“楊四廟”,是附近一個比較大的廟,當時的人們就俗稱此地為大廟,久而久之就稱該地為大廟溝。
大廟溝村的先民們從幾百年前因躲避長江流域的水患災害開始陸陸續續從湖北、湖南等地遷來此地(山陽縣地處陝南,與兩湖接壤),在這一條條閉塞但安全的山溝溝里代代生息繁衍直到現在。由於人口都是幾百年來陸陸續續從外地遷來的,所以村中姓氏較雜,有蔡、王、譚、丁、陳、李、何、趙等眾多姓氏,但是沒有哪個姓氏在村中占絕對多數,其中村中的蔡姓人家已經是第八代人了。
大廟溝村歷史源遠流長,從不缺乏有趣的傳說和故事,如楊四廟、王保長建校等故事都被當地人所傳揚: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楊四的人給村民們做了很多好事,在他死後村民為了紀念他,就在大廟溝溝腦附近中為他修了一座廟宇起名“楊四廟”,這也是大廟溝名稱的由來;王保長的故事則是說民國初年,村中有個姓王的保長居住在大廟溝,同時他也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惡霸,他當時在南溝口看中了村中姓宋人家的一塊地,於是王保長強占了這塊地並將姓宋人家趕到更高的坡上居住,然後他就在這塊地上修建起了一座漂亮的國小,即今天的南溝口國小,從此南溝口國小就開始了她教書育人之路。風風雨雨近百年的歷史使得南溝口國小多了幾分歷史的厚重,同時也見證了南溝和大廟溝幾代人的變遷合成長。

經濟發展

大廟溝由於高山環繞,交通落後,信息閉塞,資源匱乏,所以依舊是一個農耕社會,現代農業這裡沒有生存的條件,更不能奢談什麼工業了;但同時大廟溝村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完全保留著一片美麗的田園風光。在大廟溝村的歷史上還沒有嚴重氣象災害的記錄,只是偶爾會因為暴雨引發小範圍的山體滑坡。在2000年前,位於大廟溝村的溝腦(註:村中地名,即全村的最高處)附近有一個小煤礦,後來因為開發技術不高,沒有任何安全保障,並且出了一次較大的安全事故,所以全村僅有的這一處帶有些許工業化氣息的煤礦也被迫關停。
全村都是以山地地形為主,村中平地稀少,很多田都是緩坡或者陡坡開墾而來。山地坡度大,可耕地面積少,並且土層薄,沙石土壤多,沙石土壤的耐旱性與保水性很差,農業生產沒有安全的保障,糧食產量低,所以農業生產只能靠天吃飯。
本村有中藥材,經濟林,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等豐富的物產資源。
中藥材主要以黃姜、五味子、連翹、金銀花、天麻、杜仲等為主,但是這些藥材除黃姜以外其餘的都是野生藥材,沒有進行人工種植。黃姜因市場供給過多而無人問津,使許多種植戶血本無歸;而其他的藥材雖然有銷路,但是由於只能靠野生採集,所以產量很不穩定,也沒給當地村民帶了過多收入。
經濟作物主要以蕎麥、魔芋為主。
經濟林主要以柿子樹、核桃樹、板栗樹為主,尤其是核桃樹的種植率比較高,所以有種核桃的人家能多收入幾百到上千的核桃收入。在近幾年的退耕還林地中,大部分人在自家的退耕地上種植了板栗,但是由於板栗樹都還沒長成,沒能為村民帶來經濟效益;木耳和香菇因技術和地理條件的限制而無人種植,使許多樹木資源都沒有轉變為經濟收入。
大廟溝全村面積三分之二為陡峭的山地,隨著退耕還林政策的全面落實,全村的林地面積不斷擴大,森林覆蓋率超過了百分之六十。林木主要以松樹、板栗樹、低矮灌木為主。隨著植被逐年恢復,生態環境大大改善,野雞、野山羊、野豬等野生動物逐年增多,尤其是野豬已經成為了糟蹋莊稼、破壞農業生產的罪魁禍首。
養豬、養雞是大廟溝村民家庭養殖業的全部,由於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全面落實,耕地面積大幅下降,糧食年產量除滿足基本的家庭口糧外再沒有多餘的糧食作為家庭養殖業的原料,一個村民小組養豬的農戶不到十戶。家庭養殖業特別是養豬業在大廟溝村基本是苟延殘喘了,豬苗價格和飼料價格飛速上漲、豬種質量差、抗病能力低、村民養豬技術缺乏都是阻礙大廟溝村養殖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山陽縣是一個農業縣,農業總產值全縣總產值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同樣大廟溝村也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村莊,村里除了糧食作物以外,沒有任何可以用來進行經濟種植的項目。種植業在大廟溝村還是一個尚未開發的產業,到目前為止,全村只有個別幾個家庭涉足了黃姜、柴胡這兩種經濟作物的種植,但因為技術水平低、對市場行情把握不準確,結果都以虧本而告終。因此經濟作物種植沒能成為村民們增加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也就沒有人家再敢在這個方面進行過多的投入了。

生活情況

自從當地實行退耕還林之後,每家可耕地面積大大減少,勞動力閒置過多,村民在農閒的時候都紛紛外出務工,可村民文化素質低,沒有技術,純粹地出賣勞力是他們外出務工謀生的唯一手段。農業收入是所有家庭收入基本來源,只能解決家庭的的吃飯問題,外出務工和採集野生藥材是家庭收入的重要補充,村民們的另一個重要收入是每年的退耕還林款,每年每畝退耕還林地能得到140元左右的補助款,大部分的農戶每年收入都在4000—5000左右,家庭沒有更多的富餘。由於單純靠種地只能解決基本的吃飯問題,沒有多餘的經濟收入,所以很多村民都外出打工,村中就剩下老弱病殘的了,連孩子們都跟著外出打工的父母走了,平時村里冷冷清清,沒有什麼生氣。更有甚者舉家遷移,連過年都不回來,家門常年緊鎖,門前已是雜草叢生了。
村民們平時的購物主要是去附近的兩個集市,其一是往南走,到距離大廟溝村25里路的元子街鎮,住在南溝口附近的村民大多選擇這條線路;另一條線路是往北走,到達距村子20多里的商州區黑山鎮,住在溝腦附近的村民大多選擇這條線路。由於交通不便、物產單一,上述兩個集市的商業發育程度還很低,對周邊地區輻射很小,所以平時會有一些二道販子開著三輪拖拉機到村里收購糧食、藥材核桃等,同時倒賣種子、化肥、種子等,這些二道販子不辭辛苦地“上門”服務在一定程度上為村民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廟溝村逐漸加快了現代化的步伐,電話和電視機成為南溝普及率還算比較高的兩種現代化產品。大山環繞,資源匱乏使大廟溝村的交通缺乏最基本的條件,因此現代交通運輸網路在這裡只是一個憧憬,全村只有一輛機動三輪車用於便民運輸,腳踏車和機車成了最合適大廟溝村的兩種交通工具:村子距鎮中學路途遙遠,村裡有些上中學的學生們都騎車去學校讀書;機車是村中一小部分家境較好的人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對於大多數人家更多的是靠自己的雙腳解決交通問題。村中沒有行動電話信號,所以行動電話的普及率很低,手機只是村中極個別人才能擁有的。
雖然地理條件的限制使得這裡訊息閉塞、生產落後、社會發展緩慢,但正是因為這種閉塞將中國農民身上特有的那種淳樸、本分、自覺,熱情好客等優點在這個小山村很好地保留下來。整個山村的社會風氣較好,治安環境優越,影響鄉村穩定的不和諧事情很少發生,這也得益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廣大青壯村民的外出務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明確了每戶人家的責任,沒有了因地界或農業生產資料分配不均而產生的糾紛;廣大青壯年的外出務工不僅開拓了自己的眼界,也增加了全家的經濟收入;對於一些損害自身利益較小的行為,村民們也會在權衡相互之間的利弊關係後而不斤斤計較。本村是一個農業村莊,村民都固守著自己的土地,人口的流動方向比較單一,只有村民的流出打工,而沒有外來人口的流入,所以沒有多少集體利益的重新分割或外部強硬勢力介入本村的工作,這都為維護村莊的和睦與安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玉米、小麥、黃豆和土豆是大廟溝村主要的糧食作物。當地村民一日三餐以麵食為主,三餐時間不固定,完全是按照當地的農業生產作息時間安排。在節日或喜慶的時候都用雞肉、豬肉等本地最豐盛的菜宴來款待自己和客人,而豐盛的菜宴更離不開本地辣椒、蔥花、花椒、蒜等自家種的上乘的佐料。不過肉在村民們的生活中並不常見,只是在過年或紅白喜事的時候才能見到。由於大廟溝村冬天寒冷、交通不便,所以冬天沒有新鮮的蔬菜可以食用,於是醃酸菜就成為了當地家家戶戶都要製作的過冬菜,但是醃酸菜在解決了冬天無菜可問題的同時,酸菜中的一些有害成分也為村民們的身體健康埋下了隱患。

風俗習慣

大廟溝村的所有建築都講究一種對稱感,一般的家庭都有三間土木結構的瓦頂房屋,但一般都只有一個門,由堂屋進入 之後臥室成對稱結構分列兩邊;大廟溝村夏季多雨,所以屋頂角度都很小,以便排水。走進大廟溝村的每一個家庭,你都會發現在堂屋正對大門的牆上貼著相同的一幅吉祥畫並寫上“福祿禎祥”四個大字;同時堂屋正對大門還靠牆擺放著一個紅色大木櫃,大柜子是每一個姑娘出嫁的必備嫁妝之一。在姑娘出嫁時,娘家會在柜子裡面分別裝上一斗的五穀雜糧和其他一些禮品,糧食象徵著新娘將自己的口糧從娘家帶到了婆家,代表了娘家祝福女兒在未來的生活中豐衣足食、幸福美滿。柜子在新娘出嫁三天后才能打開,為娘家對女兒的祝福增加了一層神秘感;同時在新媳婦要在出嫁後第四天帶著新郎回娘家一趟。春節是全國人民的共同節日,在大廟溝村也不例外,每逢春節離家在外的人都要趕回家和家人在一起過一個快樂的春節,而其他節日都因農忙而被村民們逐漸忽視了。
在大廟溝村唯一不缺的就是村民們對神靈的崇拜。在很多地方隨處可見簡易搭建的用來供奉神靈的白牆灰瓦紅門的小屋,這樣的小屋在一個充滿綠色的小山村很是扎眼,財神廟、送子觀音、護神廟等等各式各樣,所有能夠遺留下來的神靈都被人們所供奉,這些廟宇大都表達了淳樸的村民對於家庭、親人最簡樸的愛和祝福,以及對未來生活和收成的美好祈福。

教科文衛

大廟溝村有一個南溝口國小,是附近幾個村中唯一的完小,學生主要來自於大廟溝村、王家溝村、峽口村,國小是由大廟溝村姓於的老支書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聯合附近幾個村一起修建起來的。如今學校共有80多名在讀生,分屬1-6年級學生。學校沒有開設幼兒和學前教育,加之村民居住非常分散,很多孩子家離學校非常遠,所以孩子們的入學年齡都要比其他地方的孩子大。南溝國小有五名教師,正式教師為二名,其他三名都是代課教師。在現有的教師中大專畢業的牛軍校長是五名教師中學歷最高,他已在南溝口國小工作了三年多了,教學水平受到了村民們的好評。即將退休的張鳳和老師也是學校中學歷比較高的老師,他家住南溝口附近的王家溝村,在解放初期,他和南溝口姓蔡的老支書是附近幾個村最早的兩名高中生。張老師剛開始是代課教師,後來轉為正式教師,他已經在這個偏僻的國小默默耕耘了二十多年了,在村民們中有著很高的評價。郭老師是所有教師中最年輕的教師,師專畢業之後來到南溝口國小擔任代課教師,在剛剛結束的山陽縣招教考試(即轉正考試)中筆試合格,但因面試不理想而與這次轉正機會擦肩而過。其他兩名代課教師都只是國中學歷。山區國小師資匱乏,所以在南溝口國小有時還會出現初一學生給小學生上課的現象。南溝口國小依然走著傳統教育的道路,主要以教授課本內容為主,而且課本知識也主要局限在語數英等主科知識,其他例如美術、音樂、自然等科目由於教師的缺乏和教學條件的限制學校只是偶爾講授過,而一些豐富學生課餘生活的文體活動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由於南溝口國小教學條件差,很多外出打工的家長都把自己的孩子帶到城裡的農民工子弟學校上學,所以學校中學生的人數越來越少。
由於村民們居住分散,很少有機會集中在一起,所以村中沒有什麼集體文藝活動,就連過春節也是各過各的,相當冷清。村中唯一能與文藝擦邊的活動就是在村裡有人過世後,村中的人在死者家中唱孝歌。全村只有村民孫孝山家有樂器,但是沒有會彈奏樂器的人,他家的樂器是專門出租給村中附近辦喪事的人家使用的。所以村中的文藝基礎基本沒有,文藝生活一片空白。
大廟溝全村以及周圍地四個行政村總共有兩個醫務室,每個醫務室分別配備一名醫生:一個是家住大南溝的大廟溝村長蔡博文大夫,大廟溝村附近的醫療服務大都由蔡大夫提供,另一個是家住師祖廟村的祁經水大夫。在這裡醫療體系不完整,中西藥不分家,中西兼營,以西藥為主,蔡大夫是高中畢業之後在西安讀的醫科學校,畢業後回到家鄉從事醫療工作。讓人欣慰的是,在這山溝溝里醫生都是上門為村民提供醫療服務的,無論哪家有個大疼小痛只要打個電話或讓人捎句話,醫生就會很快到村民家中提供醫療服務,使村民在出現身體不適時能及時得到醫治。但是由於醫生的缺乏,醫療技術普遍不是很高,醫療器械匱乏,所以村裡的大夫只能處理一些頭疼腦熱的小毛病,要是遇到什麼大病、怪病村裡的大夫也無能為力,有些村民的疾病就是因為來不及科學全面地治療而加重的。胃病、喪失說話能力、因腦病致殘是大廟溝村和峽口村最常見的幾種病情,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食物結構,以及不住院分娩應該是這幾種病高發的原因。同時,由於農藥、化肥等化學農資產品的廣泛使用,村中患癌症的病人數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典型農戶

在偏僻的大廟溝村,有相當一部分人家生活還十分艱難,正所謂“幸福的人家都是相同的,不幸的人家卻各有各的不幸”,在此,我們選取四戶家境比較典型的人家作簡單登記。
1. 尹遠琴,女,15歲,家住侯家溝,家中四口人。
父親腿腳有殘疾,胃也不好,常年吃藥,如果勞累過度還要靠打針吃藥修養;母親是個啞巴;家中有一個姐姐已嫁到王家溝,基本不理睬家庭事務;一個弟弟在南溝口國小上五年級。
原本尹遠琴家是住在比大廟溝還要偏僻的山溝裡面,兩三年前,他們家花了一萬多元在侯家溝買了宅地才從偏僻的山溝溝裡面搬了出來。2007年,她家花了三千多元錢把屋子稍微維修了一下,家中已無餘錢。雖然她家有十畝多的田地,但是由於只有她與母親有勞動能力,所以大部分田地撂荒,只是家中種的糧食剛夠解決家庭成員的吃飯問題。
由於家中生活實在困難,家中於2008年2月決定將當時正在上六年級的尹遠琴與附近峽口村的一個19歲男青年訂婚。當時尹遠琴堅決反對,但是考慮家庭的實際情況後,她還是接受了這個殘酷的現實。尹遠琴輟學在家,幫忙家務。
2.蔡栓栓,男,10歲,家住孫家灣,家中三口人,南溝口國小上四年級。
蔡栓栓的父母在其5歲的時候就雙雙去世了;現家中有一位68歲的奶奶,奶奶年紀大了,腿腳已不太方便;家裡還有一個40歲的大伯,但是大伯腦子不正常,生活不能自理。
家中的田地只能靠年邁的奶奶耕種,地里的糧食剛剛夠自家吃,但是由於奶奶年歲增大,幹活越來越艱難。由於蔡栓栓家庭困難,於是他家被評為了“五保戶”,每年政府給他家兩次補助金,總計700元(補助金髮放至蔡栓栓18歲成年為止);此外家中每年還有700-800元的退耕還林款。
3.吳道鑫,男,10歲,家住賀家溝,家中四口人,南溝口國小上四年級。
家中有一位70歲半身不遂的爺爺;奶奶68歲,身體不好,無勞動能力;母親腦子不正常,生活不能自理;父親在親戚不幸因意外摔死。
由於家庭成員普遍無勞動能力,所以家裡的田地是僱傭他人耕種的,地里的糧食剛剛夠吃;家中的核桃也是每年到收穫的時候僱傭人採摘的,每年賣核桃能有500-600元的收入;家中一年能有不足1000元的政府生活補助(此生活補助不是固定每年都有的,而是每年按照各家情況評選一次);家中養了一頭豬,估計能賣1000多元;家中還種有一些黃豆,平時還能用黃豆賣些錢或交換一些糧食或生活用品。
4.李相玲,女,16歲,家住大南溝,家中四口人,現已從元子街鎮初級中學初三畢業。
父母健在,身體都還行;一個弟弟在元子街鎮初級中學就讀初二,平時住校。姐弟倆平時學習成績優異,父母也很支持子女上學,但是無奈家境貧寒,除了種地以外,只能靠農閒時父親出門打工才有些經濟收入,家中似乎已有兩年沒吃過肉了。尤其是姐弟倆都有機會上縣重點高中,但是高中學費驚人,家裡無力承擔。
以上即是大廟溝村的基本狀況,如有不詳敬請諒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