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名,又名大崮山,位於蒙陰鎮駐地西南3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崮
- 別名:大崮山
山名,又名大崮山,位於蒙陰鎮駐地西南3公里。
山名,又名大崮山,位於蒙陰鎮駐地西南3公里。位於蒙陰鎮駐地西南3公里。崮頂中寒武紀石灰岩層高23-25米,像裙帶一樣繞崮一周,周長達5公里。崮上雄列3頂,即南頂子、中頂子、北頂子,總面積2.3平方公里。因山體龐大,氣勢磅...
大崮村隸屬於山東省膠南市張家樓鎮,位於張家樓鎮駐地西北9.2公里處,南與紀家店子村相接。該村在鐵橛山的南麓,地處丘陵,現有耕地502畝,山地2000畝。據傳,清初張、趙、徐等姓分別從附近松山子(村)、大溧水(村)遷此立村。因...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山西省襄汾縣沙女溝村東大崮堆山南坡。面積約15萬平方米。198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調查發現。1988年、1989年進行兩次發掘。出土大量打制石器與石器毛坯,矛形尖狀器是其典型代表器物,未見磨製石器,系一處專司...
大崮山保衛戰,1940年11月發生在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的戰鬥。戰鬥過程 大崮山位於蒙陰縣東北部,四周系懸崖峭壁,八路軍創建的兵工廠、彈藥庫、糧庫等均設在這裡,由八路軍魯中軍區獨立團團部及一個營約300餘人在此防守。1941年11月7...
3月5日,頑軍以春季聯合軍事演習為藉口,向大崮山下的蒙陰縣委、縣大隊駐地笊籬坪、陳家坡、大石屋等村開槍、開炮,繼而向防地進攻。在中共山東分局的直接領導下,蒙陰縣委、縣大隊依託大崮山為陣地,在當地民眾的支援下,與頑軍展開...
大崮山村隸屬濟南市萊蕪區張家窪街道,位於萊蕪區東北8公里處。村北與苗山鎮的銅山村接壤,東靠鳳城街道辦事處的柳龍崮村,南與楊家莊相鄰。方圓3平方公里,地處丘陵。現有村民200戶,556口人,可耕地780畝,荒山2000餘畝。歷史沿革 ...
大崮頭村,隸屬於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崖子鎮。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在各省(區、市)推薦基礎上,經專家委員會審查,擬將大崮頭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
紀王崮是沂蒙山七十二崮之一, 位於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泉莊鎮西北4公里處,以“秀、奇、美”享譽齊魯。有“七十二崮之首”的美譽。清代康熙十一年、道光七年的《沂水縣誌》均記載紀王崮為“紀侯去國居此”。相傳公元前690年亡君...
唐王寨據傳是唐王李世民率部將所建。據了解,當年還是秦王的李世民率領10萬大軍攻打劉黑韃農民起義軍,但是由於起義軍力量強大,李世民兵敗,無奈之下退到大崮山村北邊的寶泉山上,並在此建造了數十間石屋,後人稱之為“唐王寨”。被圍困後,...
大崮頂,位於孫祖鎮西部、孟良崮西南與蒙陰交界處,山峰四周陡峭,頂部平坦,故名。海拔571米,面積0.6平方公里。西坡屬蒙陰縣,東坡屬沂南縣孟良崮林場,植被以馬尾松為主。峰頂建有“孟良崮戰役紀念碑”。地質地貌 孟良崮山地,在地質...
崮為四面陡峭上端較平的山。“紀王崮”位於沂水縣泉莊鎮境內,崮頂相對較為開闊,是魯中南眾多崮頂唯一常年有居民居住的大崮,號稱沂蒙七十二崮之首。這座墓建造在距離沂水縣城東南40公里的“紀王崮”頂。經過近兩個多月的清理髮掘,...
堅守龍鬚崮的八路軍山東縱隊大崮獨立團二營,居高臨下,接連擊退敵人十餘次進攻。次日,日偽軍東去,攻占大崮山,頑軍接替日軍繼續進攻,八路軍在龍鬚崮堅持了35天,牽制了敵人的兵力,勝利完成了堅持反“掃蕩”的任務。身處龍鬚崮,聽...
崮頂分為四塊巨岩,由北往南依次漸小,越小的越陡。站在崮頂視野極為開闊,南望目力可及5公里外的龍架子山,西望是南崖子頂,東與海龍寨不足百米,但有深淵相隔,北望和東望,瞭陽崮、晨雲崮、奶頭崮、油簍崮、安平、大崮盡...
孟良崮戰役遺址,位於蒙陰縣城東南28公里的蒙陰、沂南兩縣交界處。孟良崮山勢峻峭,主峰與大崮頂、蘆山大頂成鼎足之勢,突兀於群山之上。遺址簡介 1947年5月,為粉碎國民黨對山東解放區之重點進攻,我華東野戰軍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集中...
過觀音廟攀石徑可登崮頂。極頂較平坦,散植松柏數十株。中間的巨石頂部似有棋盤圖案,雖歷經歲月風雨琢磨,清晰依然。雙雀山 雙雀山又名大崮,與禪堂崮南北對峙,位於石家河鄉與白沙鄉交界處,因山形似雙雀落地故名,山為東西走向,...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建村。因建村處周圍松林茂密,盛產柴禾,且村後有大崮,故命村名柴嵐崮。柴嵐崮村地處丘陵地帶,地勢西高東低,東西長0.5公里,南北長0.15公里,全村占地面積0.02平方公里。適宜種植的農作物有玉米、小麥...
國破家亡後,42歲的姬召率領殘兵敗將不足百人一路北逃,來到當時叫做西大崮的紀王崮。借紀王崮地質險要、叢林密布,以防禦敵人、重振旗鼓。他在紀王崮上盤踞26年,修建金鑾殿,但最終因與敵人力量懸殊而鬱鬱而終。所以,當地人也稱...
少室頂,嵩山群峰綿連,其中大崮巍峻突兀,為諸峰之冠,昔稱“少室頂”,因其頂下有小石室、蘇仙洞和“嵩高遺峰”石刻而名。頂之西南側,向下50米處有岩窟,名“蘇仙洞”。洞口面南,躬身可進,空間較狹窄,室內可容三五人...
從太平山(海拔903米,淄博第二高峰)向南轉東既黃淮分水嶺魯山以東,直至東海,為魯長城,也就是大東(東夷)長城,越過雲蒙山、大峪頂、胡蘭頂、小崮頂、大 崮頂,左經雙石屋、鄭家莊、璞邱、流水、車場、鄢家峪,右經平安峪、...
大崮頭河,上游分東西兩條支流,東支流發源於牟平區劉家夼鄉,流經午極鎮正甲夼和崖子鎮萬格莊、山東、大崮頭;西支流發源於牟平區王格莊鄉,流經崖子鎮興村,在大崮頭與東支流匯合後向南流經下肖家,注入龍角山水庫,全長11...
主峰玉皇頂與獅子崮、歪頭崮三峰鼎立,頂略平而山脊陡直,狀如城堡。玉皇頂東側之百丈崖瀑布,落差達65米,極為壯觀。地質 沂山為泰魯沂山地東端主峰,其地貌發育過程與泰山、魯山一致。因其東與沂沭斷裂帶毗連,受其牽制,上新世以來...
呂維文,生於1913年3月,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艾山街道辦事處肖馬莊村人。1943年3月在山東縱隊一旅一團任副排長,在蒙陰大崮、岱崮一帶進行艱苦的反“掃蕩”鬥爭。遼瀋戰役後,呂維文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軍二十八師三五二團供給處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