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尾葉鰺

大尾葉鰺

大尾葉鰺分布於紅海、印度洋、印度尼西亞、太平洋熱帶海區、非洲東岸,包括南海等海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尾葉鰺
  • 拉丁學名:Caranx macrurus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分類信息,形態特徵,習性,

分類信息

地方名稱 Carangoides macrurus
拉丁門名 Vertebrata
中文綱名 硬骨魚綱
拉丁綱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鱸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鰺科
拉丁科名 Carangidae
中文屬名 裸胸鰺屬
拉丁屬名 Caranx
分布類別 \

形態特徵

體長120-360毫米。體側扁呈葉狀。體長為體高2.64-3倍;為頭長3.62-4.39倍。頭小,側扁。吻錐形,魚小時其長等於眼徑,魚大時其長稍大於眼徑。脂眼瞼發達,前部達眼前緣,後部達瞳孔後緣至眼中部之間。口裂始於眼中部水平線上。前頜骨能伸縮,上頜後端達眼前緣之下方。牙細,上下頜各1列,犁骨牙群呈三角形,齶骨、翼狀骨和舌面均有牙。鰂蓋條7。鰓耙l0-11+23-25。有假鰓。
頰、鰓蓋上半部、顳顬部、胸部和身體均被小圓瞵,第二背鰭和臀鰭有-稍發達的鱗鞘。側線前部彎曲度大,直線部始於第二背鰭起點至第二或第三鰭條的下方,直線部長於彎曲部,為後者1.85-2.24倍。側線上-有普通鱗40-47個和棱鱗54-63個。棱鱗位於直線部全部,有的個體,在彎曲部後端也有2、3棱鱗,棱鱗形狀明顯,體高為最高棱鱗8.13-9.6倍,眼徑為其1.0-1.73倍。
第一背鰭有一埋入皮下的向前平臥倒棘與8鰭棘,棘間有膜相連。第二背鰭有-鰭棘24-26鰭條。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有一鰭棘20-22鰭條,前方有二粗短棘。胸鰭等於或長於頭長。腹鰭胸位。尾鰭叉形。上葉稍長於下葉。
背部青藍色,腹銀色,體側無暗色橫帶,鰓蓋後緣無黑斑,或有一不明顯的棕黃色斑,第一背鰭淺黑色,第二背鰭頂部為白色。

習性

生活習性 。
繁殖習性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