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地理位置:四川省彝族聚居中心地帶
- 氣候:華西雨屏
- 區域面積:34500公頃
- 類型:森林生態系統
- 保護對象:綠尾虹雉、灰腹角雉、小熊貓等
保護區簡介,自然環境,植物資源,動物資源,兩棲爬行動物調查,旅遊指南,
保護區簡介
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1978年建立,面積34500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是大熊貓及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位於四川省西南部馬邊彝族自治縣大院子區,地處小涼山主脊黃茅埂山脈頂峰大風頂東麓。
自然環境
保護區為深切割的中高山地,地勢由中部向東西兩側傾斜,中部山嶺海拔3500~4000米,一般谷地800~1400米,相對高差約3000米左右,山巒重疊,溝谷相間,地形陡峻,由於本地區處迎風坡向,阻擋了東南季風的運行,強大的東南季風與北方的冷空氣在此交匯,形成地形雨、熱雷雨、氣旋雨,使雨日達240天左右,年降水量1800~2000毫米或更多,為盆地西緣的“華西雨屏”的地區之一。又因本地區地勢、地形複雜多樣,產生了不同的氣候垂直帶:
①海拔1500米以下低山,年均溫14~15℃;
②海拔1500~2500米中山下部,年均溫8~14℃;
③海拔2500~3000米中山上部,年均溫5~8℃;
④海拔3100~3800米中高山,年均溫0~5℃。
保護區內有4條大的溪溝,是岷江流域馬邊河發源地,屬長江水系,每年可提供水資源11.65億立方米,對下游工農業生產有著重要的意義。
植物資源
保護區木本植物有160種,其中喬木有109種,頂極植被為常綠闊葉林。植被尚保持近原始狀態,覆被率高,林區面積占總面積的近83%。植被垂直分異明顯:
(1)海拔2000米以下為常綠闊葉林帶,以樟科為主,殼斗科次之,常見的潤楠、油樟、木姜子、峨眉栲、木荷等;
(2)海拔2000~2400米之間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常綠樹種以包石櫟、曼青岡為主,落葉樹種有槭、樺、珙桐等; (3)海拔2400~2800米之間為針闊葉混交林,組成樹種為雲南鐵杉、油麥吊杉、槭、樺、椴以及紅豆杉、三尖杉、楓楊、水青樹等;
(4)海拔2800~3700米之間為亞高山針葉林帶,優勢樹種為冷杉;
(5)海拔3700米以上為高山灌叢草甸和高山草甸。 區內竹類資源豐富,種類多,面積大。主要有剛竹、水竹、大節竹、方竹、玉山竹、大箭竹、冷箭竹、筇竹、箬竹等。竹林分布範圍為海拔1300~3700米的廣大區域,其覆蓋度一般多達80%以上。竹類種群結構的多樣性給大熊貓提供了豐富的食物。 保護區國家級保護植物一級有珙桐;二級有水青樹、木瓜紅、連香樹、銀杏、杜仲、篦子三尖杉;三級有領春木、銀鵲樹、楠木、麥吊雲杉、筇竹、厚朴、大王杜鵑、延齡草、天麻等。
動物資源
保護區陸生脊椎動物有261種,其中獸類58種、鳥類186種、爬行類10種、兩棲類7種、魚類7種。動物區系特點是:
(1)起源古老,保護區是冰川時期的生物“避難所”,大熊貓等動物才得以保存至今;
(2)動物成分複雜,高山多北方成分,低谷多南方成分,地理分布上的過渡性現象突出;
(3)特有種類多達30多種,如獸類中的大熊貓、鳥類中的四川山鷓鴣、爬行類中的康定滑蜥和美姑脊蛇、兩棲類中的大涼疣螈和寶興樹蛙、魚類中的齊口裂腹魚和唇跳等。 國家保護動物有20多種,一級有大熊貓、扭角羚、雲豹、豹、綠尾虹雉、灰腹角雉、四川山鷓鴣;二級有獼猴、短尾猴、小熊貓、金貓、岩羊、斑羚、水鹿、林麝、白腹錦雞、紅腹錦雞、白鷳、大鯢等。
(一)綠尾虹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雞形目、雉科。體長76~81厘米。雄鳥頭頂具向後聳起的冠羽,呈綠色且有藍紫色金屬反光;後頸、頸側及上背呈金屬紅銅色;腰後部及尾大部分呈金屬綠色;下體純黑。雌體色較暗,下背白色,尾羽具灰棕色和暗褐色橫斑。 綠尾虹雉棲息于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灌叢或裸岩,通常一雄一雌活動。清晨或黃昏出來覓食,主食植物嫩葉、嫩莖,尤喜食貝母的球莖。4~5月進入繁殖期,每窩產3~5枚卵,孵化期為25~26天。綠尾虹雉為留鳥。
(二)灰腹角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雞形目、雉科。體長約60厘米。頭部黑色,具有橙紅及黑色羽冠;頸部紅色,上體餘部滿布白色和栗赤色眼狀斑;腹部菸灰色。翅短圓,雄鳥兩眼上方各具有一個肉質的角狀突。臉及喉部裸皮黃色,喉皮緣淡藍。 灰腹角雉棲息于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地,常見於森林中的灌木叢中,為留鳥。
(三)小熊貓——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食肉目、熊科,又名金狗。外形肥壯似家貓,但較貓肥大;體長40~63厘米,尾長為體長的一半以上。頭部短寬,吻部突出,圓臉,頰有白斑,耳大直立向前,身被紅褐色長毛,四肢短粗為黑褐色;尾長而粗並雜有環紋。 小熊貓生活在2000米左右的高山叢林中,以河谷、盆地附近的起伏地帶為棲息地。早晚外出覓食,白天隱匿於石洞或樹洞中休息,多三五成群活動。喜食冷箭竹及大箭竹葉及嫩枝,也吃樹葉、果實及小動物。早春3~4月發情,5~7月產仔,妊娠117~122天,每胎產2~3仔,一年後即發育成熟。
兩棲爬行動物調查
2005年7月中旬至下旬對四川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的兩棲爬行動物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共採得兩棲爬行動物標本17種,隸屬於9科3目。結合文獻資料,該保護區現已知有兩棲爬行動物27種(亞種,隸屬於12科4目。其中,兩棲動物13種(亞種),隸屬於7科2目;爬行動物14種(亞種),隸屬於5科2目。該保護區物種組成較豐富,沒有古北界的成分,特有種所占比例較高。馬邊縣新紀錄9種,大鯢已被收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大涼疣螈和脆蛇蜥已被收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大鯢和大涼疣螈是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該保護區和四川美姑大風頂自然保護區的兩棲爬行動物Sorenson指數為36.7%。
旅遊指南
保護區地處我省彝族聚居中心地帶,具有濃厚的彝族風情。1997年以來,已接待中外專家、學者到保護區參觀、科考15次100餘人,現日接待能力達200人次。
位置:位於樂山市馬邊縣境內,距樂山市167公里
面積:總面積30164公頃,其中林業用地27195.2公頃,占90.2%;森林覆蓋率82%。
前往大風頂自然保護區可以從馬邊或者美姑進入。
線路一:成都-樂山(高速)-馬邊縣(水泥路)
線路二:成都-西昌(火車或飛機)-美姑縣(水泥路)
以上這兩條線上的住宿情況都比較便宜,馬邊縣和美姑縣都只需要10元~100元就能住得很舒服。
交通
市里有公車每日滾動發班,遊客可以坐3路公車,如果坐其它公車還得另換車輛。有空調車也可以到達大風頂自然保護區景區門口中。票價要貴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