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根據“雲南數據鄉村”網站資料,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79畝(其中:田230畝,地149畝),人均耕地1.47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5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69.9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66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10畝,其中養殖面積20畝;草地800畝;荒山荒地2050畝,其他面積74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無路燈。全村有67戶通自來水。有6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7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 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拖拉機3輛,機車1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5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5 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萬元;畜牧業收入22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81頭,肉牛9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1萬元,;林業收入2.5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67萬元;工資性收入4.7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人,在省內務工17人,到省外務工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養殖業,主要銷售往墨江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2萬元。
人口衛生
截止2009年底,該村有農戶67戶,共鄉村人口258人,其中男性133人,女性125人。其中農業人口258人,勞動力183人。該村以漢族、哈尼族為主,其中漢族83人,哈尼族175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7人;享受低保31人。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通關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通關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5公里,距離中學4.5公里。截止2009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人,其中小學生13人,中學生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88畝,無集體收入。
基層組織
根據“雲南數據鄉村”網站資料,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2人,黨員中男黨員10 人,女黨員2人。團員9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田水利化設施、科教文衛、社會保障機制、經濟產業開發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後。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大力發展制種玉米、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