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寧河古棧道在在龍門峽西岸崖壁之上,距河面約15米處,依次排列著無數勻整、方正的石孔,此即大寧河古棧道遺蹟。棧道石孔多呈四方形,孔徑20厘米見方,孔深30厘米左右,孔距130—200厘米。上下孔眼交錯成倒“品”字,上排兩孔插木樁,鋪木板,下孔插木柱斜撐木板,構成三角形支撐架,從而修築成供人畜行走的“棧道”。
據有關史料記載,此乃漢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建修,系以竹筧引寧廠鹽水至巫山之用。後因引鹽工役被廢,便作棧道之用。另據民間傳說:用於古代戰爭,如說宋太祖出師平蜀,薜剛反唐、張獻忠入川都曾用過此道。
近年有人考察,除寧廠以下的一百多公里外,北上的各條支流都有類似的棧道孔。東接湖北竹溪、北連陝西鎮坪,西通城口縣境。形成了達數千公里的古棧道網,可以推測,這條規模宏大的棧道網,為古代這一地區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交流等方面起過重要作用。它的規模之大、工程之艱、地勢之險,完全可與聞名遐爾的劍閣棧道媲美。
這項浩大的工程,到底始修於何時?怎樣施工?何人倡修?工期多長?主要用途等,史料記載極少,且眾說紛紜,無一定論,現在仍是一個謎。它既給遊客留下了懸念,也給考古學會提出了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