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寫給大家:浮光掠影看平生

大家寫給大家:浮光掠影看平生

《大家寫給大家:浮光掠影看平生》內容介紹:我有幸,與曹家琪君在同一學校當孩子王,曹君原是啟功先生的學生,不久就上升為可以相互笑罵的朋友,他爽快熱情,與我合得來,本諸除室中人以外都可以與朋友共之義,他帶著我去拜識啟功先生。其時啟功先生住鼓樓西前馬廠,所以其後我的歪詩曾有句云:“馬廠齋頭拜六如(唐寅,亦兼精書畫),聲聞勝讀十年書。”這後一句寫的是實情,因為見一次面,他的博雅、精深和風趣就使我大吃一驚。不久他遷到鼓樓東黑芝麻胡同,我住鼓樓西,一街之隔,見面的機會更多。總是晚上在他的蘭堂,路南小四合院的南房。靠東兩明是工作室,有大的書畫案;西一暗是臥室,閒坐閒談多是在這一間。他的未嫁的姑母還健在,住西房,他的夫人不參與閒談之會,或在外間,或往西房。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家寫給大家:浮光掠影看平生
  • 出版社:中國計量出版社
  • 頁數:261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聯合出版
  • 作者:啟功
  • 出版日期:2012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0204423, 755020442X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大家寫給大家:浮光掠影看平生》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圖書目錄

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
上篇 不將世故系情懷
我心目中的鄭板橋
記齊白石先生軼事
記我的幾位恩師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陳垣先生誕生百年紀念
溥心畲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
平生風義兼師友——懷龍坡翁
憶先師吳鏡汀先生
玩物而不喪志
故宮古代書畫給我的眼福
文徵明原名和他寫的《落花詩》
中篇 能與諸賢齊品目
談詩書畫的關係
論書隨筆
論書札記
讀《論語》獻疑
附:試論《鄭注論語》一則的牽強附會
讀《紅樓夢》札記
《紅樓夢注釋》序
讀《靜農書藝集》
池塘春草、敕勒牛羊
創造性的新詩子弟書
對書法專業師生的談話(一)
對書法專業師生的談話(二)
《翰墨石影》出版發布會書面發言
書法學國際研討會上的講話
下篇 天地大觀盡游攬
金石書畫漫談
鑑定書畫二三例
書畫鑑定三議
關於法書墨跡和碑帖
書法入門二講
破除迷信——和學習書法的青年朋友談心
《書法叢刊》“秦漢簡帛晉唐文書專輯”引言
《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宋拓整幅的發現,兼談此碑的一些問題
真宋本《淳化閣帖》的價值
藍玉崧書法藝術的解剖
《啟功叢稿》初版前言
《論書絕句一百首》引言
書法常識序言
書法叢論前言
書法作品選自序
書畫留影冊自序
三帖集前言
題陳奇峰篆刻集

序言

笑對風雨人生
張中行
近一兩年,我舊習不改,仍寫些事過或事微而未能忘情的,積稿漸多,編排體例,都是反三才之道,人為先;人不只一位,也要排個次序,我未能免勢利眼之俗,也為了廣告效應,列隊,排頭,要是個大塊頭的。於是第一本拉來章太炎,第二本拉來辜鴻銘,說來也巧,不只都有大名,而且為人都有些怪,或說不同於常的特點。現在該第三本了,既然同樣收健在的,那就得來全不費工夫,最好是啟功先生,因為他也是既有大名,又有不同於常的特點。且說有如扛物,大塊頭的必多費力,我畏難,從構想湊這本再而三的書之日起,就決定最後寫這篇標題為《啟功》的。現在,看看草目,六十餘名都已排列整齊,只欠排頭未到.,畏,也只好壯壯膽,拿筆。拿筆之前,聽說繼《啟功韻語》之後,又將有“絮語”問世,夫絮,細碎而剪不斷、理還亂之謂也,姑且承認啟功先生謙稱自己的韻語為打油,推想這絮語的油必是純芝麻,出於我們家鄉的古法小磨的,所以我必須先鼻嗅口嘗,然後著筆。以上這些意思,也當面上報啟功先生。他客氣幾句,我聽而不聞,於是就拿到《啟功絮語》的複印本。回來看了,自然又會得到幾次人生難得的開口笑。其時正臨近癸酉年中秋,我忙裡偷閒,往家鄉望了“月是故鄉明”之月,吃了尚未新潮的月餅,由絮語引發的歡笑漸淡,難得再拖,只好動真格的,拿筆。
拖,至少一部分是來於畏,畏什麼?正如我多次面對啟功先生時所說:“您這塊大石頭太重,我苦於扛不動。”重,化概括為具體,是:所能,恕我連述說也要請莊子來幫忙,是“兩渙渚崖之間,不辨牛馬”;為人,是“東面而視,不見水端嚴”。——既已向古人求援,乾脆再抄一處,包括所能和為人,是《後漢書·黃憲傳》所說:“汪汪若千頃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說到澄之不清,淆之不濁,想大動干戈之前,先來個由芥子見須彌的小注。比如你闖入他的小乘道場(曾住西直門內小乘巷),恭而敬之地同他談論,或向他請教詩文之事,他會一扯就扯到“我腿何如驢腿”,此即所謂澄之不清。又比如七十年代早期,他的尊夫人章佳氏往生淨土,於是一如浮世所常見,無事生事,有事就更多好事者,手持紅絲,心懷勝造七級浮屠之熱誠,入門三言兩語,就抽出紅絲往腳脖子上系,他卻一貫縮腿敬謝,好事者遺憾,甚且不解,而去。可是喜歡道聽途說的人不就此罷休,於是喜結良緣的善意謠傳還是不脛而走,對此,他有絕招,是我所親見,撤去雙人床,換為單人床,於今幾二十年,不變,此即所謂淆之不濁。總之,這之後就只得來個雜以慨嘆的總評:不可量也。
可是好事者走了,還有多事者,會反唇相譏:“你不是也量過嗎?那就不是不可量了。”我想,這是指我寫過這樣幾篇文章:《(論書絕句)管窺》、《(啟功韻語)讀後》、《兩序的因緣》、《書人書事》。許還有別的,一時想不起來,也就不去查了。現在是要聲辯,雖然所寫不只一篇,對於啟功先生的所能和為人,還無礙於我的評論,“不可量也”。理由不只一項。其一,我的所談都是皮毛,自然不能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其二,有所見,或更進一步,有所評,都是瞎子摸象之類,對的可能性並不大。其三,限於所能中的見於書本的(如文物鑑定就不,或說難於見於書本),如主要講鑑古的《啟功叢稿》,我就不敢碰,因為過於專,過於精,我是除讚嘆以外,不能置一辭。‘其四,關於為人,我見到麵團團兼嬉笑,聽到“我腿何如驢腿”,所有這些,是整體的千百分之一呢?還是連之一也不是呢?是直到現在我也說不清楚。說不清,還敢寫,亦有說乎?日有,是依據事理,了解自己尚且不易,況他人乎?可是自司馬子長以下,還是有不少人,或自發,或領史館之俸,為許多人,包括列女和僧道,寫傳記。太史公寫項羽,寫張良,沒見過,專就這一點說,我寫啟功先生就有了優越性,是不只見過,而且來往四十年有餘。就說只是皮毛吧,想來皮是真皮,毛也不假,寫出來,給想看名人的人看看,也不無意義吧?所以還是放開筆,任其所之,寫。
如果有什麼光的探測器,對準他的肚皮(從舊而俗之習,不說心,更不說大腦),咔嚓一響,我想一定會有許多新發現。暫時還未照,也就只好等照見後再說。這裡只說一些已經能夠看到的。其中一種是一般人不很清楚甚至並未注意的,是書畫等的鑑定。這方面,成為名家,也許比善書善畫更難,至少是同樣不容易,因為不只要有機會,見得多,還要有能深入分辨的慧心和慧眼。啟功先生得天獨厚,外有機會,公藏私藏,幾乎所有名跡他都見過,又內有慧心慧眼,還要加上他能書能畫,深知其中甘苦,所以成為這方面的有數的一流專家。他忙,也因為這方面的多能,比如前些年,由上方布置,他同另兩三位專家,週遊一國,看各大博物館的收藏,看後要點頭或搖頭,回來,我慶幸他大飽眼福,他說也相當累。私就更多,他走出浮光掠影樓,常有人拿出一件甚且抱出一捆,請他看,不下樓,也會有不少人叩門而入,也是一件或幾件,請他看,希望看到他點頭。有的還希望他在上面寫幾句,以期變略有姿色為容華絕代。他寬厚,總會寫幾句。但有分寸:精品,他掏心窩子說;常品,說兩句不疼不癢的;贗品,敬書“啟功拜觀”云云,蓋曾拜曾觀,並非假話也。說到這裡,我應該感謝他對我的網開一面,因為,比如請他看尚未買的文徵明書《長恨歌》冊,已買(知未必真,因價特廉而收)的祝枝山臨《景龍觀鐘銘》卷,他都未說“拜觀”,而說“假的”。到此,想說兩句似題外而非題外的話,像這樣的“廣陵散”,不想法使之下傳,而讓這現代化的嵇叔夜今天東家去開會,明天西家去剪彩,以湊電視之熱鬧,總是太失策了吧?
說過一般人未注意的,要接著說一般人(包括不少海外的)都注意的,書法。這裡要插說一項一般人也不很清楚的,是啟功先生的浮世之名,本來是畫家,近些年為能者多勞的形勢所迫,畫過於費時間,書可以急就章,才多書少畫(或說幾乎不畫),在人的印象中就成為單純的書法家,並上升為書法家協會主席。眾志成城,又因為他本人執筆,多談書而少談畫,吾從眾,也就撇開畫而專談書法。可是這就碰到大難題,而且不只一個。只說兩個。其一,出於他筆下的字,大到榜書,小到蠅頭小楷,又無論是行還是草,都好,或說美,可是如果有人有追求所以然之癖,問怎么個好法,為什麼這種形態就好,我說句狂妄的話,恐怕連啟功先生自己也答不上來。我想,這就有如看意中的佳人,因覺得美而動情,心理活動實有,卻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總之,無能為力,也就只好改說第二個難,不離文字的。這是指他的論書著作,主要是《論書絕句》和《論書札記》。有書問世,白紙黑字,如絕句,且有自注,何以還說難?是因為書道,上面說過的,微妙之處,可意會不可言傳,啟功先生老婆心切,欲以言傳,也無法避精避深,於是讀者,以我為例,看,字都認識,至於其中奧義,就有如參“狗子還有佛性也無”的“無”,蒲團坐碎,離悟還是十萬八千里。單說《論書絕句》,一百首,由西京的石刻木簡說到自己的學書經歷,如生物之渾然一體,牽一髮必動全身,沒有寢饋於書苑若干年的苦功,想得個總體的了解,也太難了。
韓文公有句雲,“餘事作詩人”,所以介紹啟功先生,更要著重談大節。大節為何?開門或下樓,待人諸事是也。這就更多,只想談一些見聞。
其一,是對陳援庵(名垣,史學家,曾任輔仁大學校長,別署勵耘書屋)先生,或口說,或筆寫,他總是充滿敬佩和感激之情,說他的“小”有成就,都是這位老先生之賜。這當然不是無中生有,但實事求是,我覺得,推想許多人也會這樣想,說“都是”,就未免言過其實。可是多年以來,直到他的聲名更多為世人所知的時候,他總是這樣說,也總是這樣想。是不實事求是嗎?非也。是他的“德”使他銘記一飯之恩,把自己的所長都忘了。這種感情還有大發展,是近些年來,他的書畫之價更飛漲,賣了不少錢,總有幾十萬美元吧,他不要,設立獎學金,名“啟功獎學金”,合情合理,可是他堅持要稱為“勵耘獎學金”。這獎學金,陳援庵先生健在的時候無從知道,如果泉下有知,微笑之後,也當泣下沾襟吧?
其二,由樓名的“浮光掠影”說起,這也是謙遜,推測本意與“雲煙過眼”不會差多少。雲煙過眼,是見得多,也可以兼指多所有。與項子京之流相比,啟功先生自然是小戶,但因為眼力高,時間長,碰巧(據我所知,他不貪,也就不追)流人先則道場後則紅樓的,精品或至精品也不少。我的見聞中有不少迷古董的,像他這樣視珍奇為身外物的,說絕無也許太過,總是稀有吧。
其三,想到秀才書驢卷,字已滿若干頁,總當說點更切身的,以便終篇。這是想以我同他的多年交往為紙筆,為他畫個肖像。我有幸,與曹家琪君在同一學校當孩子王,曹君原是啟功先生的學生,不久就上升為可以相互笑罵的朋友,他爽快熱情,與我合得來,本諸除室中人以外都可以與朋友共之義,他帶著我去拜識啟功先生。其時啟功先生住鼓樓西前馬廠,所以其後我的歪詩曾有句云:“馬廠齋頭拜六如(唐寅,亦兼精書畫),聲聞勝讀十年書。”這後一句寫的是實情,因為見一次面,他的博雅、精深和風趣就使我大吃一驚。不久他遷到鼓樓東黑芝麻胡同,我住鼓樓西,一街之隔,見面的機會更多。總是晚上在他的蘭堂,路南小四合院的南房。靠東兩明是工作室,有大的書畫案;西一暗是臥室,閒坐閒談多是在這一間。他的未嫁的姑母還健在,住西房,他的夫人不參與閒談之會,或在外間,或往西房。夫人身量不高,(與我們)沉默寡言,樸實溫順,女性應有的美都集在性格或“德”字上,不育,所以啟功冼生在《自撰墓志銘》中說“並無後”也。還是談晚間之會,我只是間或到,必到的有曹君家琪,因面長,啟功先生呼之為驢,有馬先生煥然,啟功先生國小同學,也是寡言,可是屁股沉,入室即上床,坐靠內一角,不到近三更不走,有熊君堯,寄生蟲學家。所以啟功先生有一次說:“到我這兒來的都是獸類,有驢,有馬,有熊,有獐(明指其內弟章五);您可不在內。”這顯然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筆法,我一笑,說在內也好。現在回頭理這些舊賬乾什麼呢?其後又遷到西城他內弟的住處小乘巷,遠了,想到北城獸類歡聚之事,不禁有“勝地不常,盛筵難再”之戚。且說那時期我正編一種內容為佛學的月刊,啟功先生曾以著文的實際行動支持,署名“長慶”,想是因為唐朝元白二人詩文結集都用這個名字。其時他不似現在之忙,正是揩油的好機會,記得曾送去真高麗紙一張,一分為二,畫兩個橫幅,一仿米元暉,一仿曹雲西,受天之佑,經過“文化大革命”,今尚存於篋中。說到揩油,這大概是揩油之始。其後,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他在小乘巷,送走了夫人,美尼爾病常發作,八十年代遷往西北郊師範大學小紅樓,更遠了,可是我還是緊追不捨。為什麼?主要是為揩油,連帶的是還沒有忘“聲聞勝讀十年書”。感謝他有寬厚待人的盛德,總是有求必應,如果所寫之件不面交,有時還附個小札,說“如不合用,再寫”。近幾年來,揩油的範圍還不斷擴張,說個最大的,是求寫序文。他仍是有求必應,送去書稿,有時間看,寫,沒時間看,也寫。寬厚的表現還有“意表之外”的,太多,只說兩件,算作舉例。一件是我的拙作《負喧瑣話》印成之後,托人送去,正心中忐忑待棒喝,卻接到誇獎的信,其中並有妙語“摸老虎屁股如摸嬰兒肌膚”,“解剖獅子如解剖虱子”云云。如果沒有這老虎和獅子,我也許就沒有勇氣寫“續話”和“三話”了吧?另一件是一次登上浮光掠影樓,見室內掛一王鐸草書條幅,稀有之精,一面看一面讚嘆。他說是日本影印“台灣故宮”的。說著,取來竹竿,挑下,卷,說:“您拿走。”我推辭不得,只好接受,謝。——應該更重謝的是他不得不答應,人在我這本拙作,站在六十七名之前,當排頭。如此恩重如山,而我曾無一芹之獻,如何解釋?是他什麼都有,而我是連一芹也沒有。勉強搜羅,也只是祝他得老天爺另眼看待,心臟不健,健了,血壓不低,低了,越活越結實。然後我就可以多受教益,多得幾次開口笑,還有一多,更不可忘,是繼續揩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