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史說(第2輯):聽雨樓雜筆》大致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述清末民初歷史人物的趣事軼聞;第二部分重點敘述寺廟、園林、故居等。《大家史說(第2輯):聽雨樓雜筆》內容簡介:伯雨為文如其為學,為學如其為人。其為人,溫而毅,直而婉;不信不言,不果不行;用其文其學,博而不雜,精而不執;深而不刻,淺而不薄;大而不無當,泛而不無歸——友人中吾未見有如伯雨者也。不特此也。伯雨留學英倫有年,治英國文學亦有年,而未嘗有尋常昂首天外之博士氣,亦未嘗有言必廁洋語之買辦氣;尤未嘗謂外國月亮大,如若干時髦少年意氣嶄嶄之所云為。則不知伯雨何由臻乎是且有樂乎是也。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家史說:聽雨樓雜筆
- 出版社:故宮出版社
- 頁數:374頁
- 開本:32
- 品牌:故宮出版社
- 作者:高伯雨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340231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大家史說(第2輯):聽雨樓雜筆》由故宮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高伯雨(1906—1992),名秉蔭,又名貞白,筆名林熙。出生於廣東澄海。青年時期,曾遊學日本,1926年遊學歐洲,主修英國文學。回國後,曾在北平跟溥儒習畫,隨楊千里學篆刻,與當時的文化、學術、書畫界名家接觸密切。1937年後,高伯雨移居香港,靠賣文為生。因平生喜雨,故號伯雨,在報紙上開設的專欄和以後結集的隨筆也多以聽雨樓為名。他精通文學、歷史、翻譯,也喜歡繪畫、金石、書法:文風生動活潑,又不乏從容氣度,其筆下的掌故隨筆,見解不俗。
圖書目錄
題聽雨樓雜筆五首
康有為公車上書
談岑春煊
唐景崧的國旗
割台專使李經方
會逢其適的狀元張謇
駱成驤中狀元
大阿哥溥儁
倒霉狀元龍汝言
談末科狀元劉春霖
談末科舉人
“鳳凰總理”熊希齡
辜鴻銘趣事
徐紹楨與小毛子
“黑旋風”劉成禺
精通拳術的詩人楊昀谷
精通技擊的詩人魏鐵珊
溥儀與莊士敦
曾紀芬暨其子聶雲台
張伯駒與陸機《平復帖》
滿清帝後演戲記趣
談岳飛的三種造像
李慈銘與周氏兄弟
鹽商被騙
西太后與光緒帝
滿清御林軍的笑話
貪官裴景福
溫月江義讓夫人
光緒帝的崇陵
崇效寺鱗爪
夕照寺的壁畫
廣州六榕寺
長壽寺與大汕和尚
華林寺數羅漢
廣州園林
蘇州的拙政園
龔定庵的北京故居
俞樾的曲園
寶漢茶寮與南漢買地券
乾隆朝剃頭案
明清公主選駙馬趣史
慈禧畫像記
庚子年談賽金花
名妓賽金花的狀元丈夫
李滋然救康有為
康有為的大弟子韓文舉
俞曲園軼事
魯迅的祖父周福清
再談周福清
王湘綺勸進的內幕
吉青納貪索中國瓷器軼聞
女詞人呂碧城
長安印勻壽石工
岳陽樓
桃花源
醇王府的丁香花
常熟兩名園
鐵琴銅劍樓藏書
嘉業堂主人及其藏書
大房山石經
曹操關羽同好色
水菸袋與蘇東坡
高帽子
《廿載繁華夢》與周老十一
從“食酒”談到鼎釜之類
後記
康有為公車上書
談岑春煊
唐景崧的國旗
割台專使李經方
會逢其適的狀元張謇
駱成驤中狀元
大阿哥溥儁
倒霉狀元龍汝言
談末科狀元劉春霖
談末科舉人
“鳳凰總理”熊希齡
辜鴻銘趣事
徐紹楨與小毛子
“黑旋風”劉成禺
精通拳術的詩人楊昀谷
精通技擊的詩人魏鐵珊
溥儀與莊士敦
曾紀芬暨其子聶雲台
張伯駒與陸機《平復帖》
滿清帝後演戲記趣
談岳飛的三種造像
李慈銘與周氏兄弟
鹽商被騙
西太后與光緒帝
滿清御林軍的笑話
貪官裴景福
溫月江義讓夫人
光緒帝的崇陵
崇效寺鱗爪
夕照寺的壁畫
廣州六榕寺
長壽寺與大汕和尚
華林寺數羅漢
廣州園林
蘇州的拙政園
龔定庵的北京故居
俞樾的曲園
寶漢茶寮與南漢買地券
乾隆朝剃頭案
明清公主選駙馬趣史
慈禧畫像記
庚子年談賽金花
名妓賽金花的狀元丈夫
李滋然救康有為
康有為的大弟子韓文舉
俞曲園軼事
魯迅的祖父周福清
再談周福清
王湘綺勸進的內幕
吉青納貪索中國瓷器軼聞
女詞人呂碧城
長安印勻壽石工
岳陽樓
桃花源
醇王府的丁香花
常熟兩名園
鐵琴銅劍樓藏書
嘉業堂主人及其藏書
大房山石經
曹操關羽同好色
水菸袋與蘇東坡
高帽子
《廿載繁華夢》與周老十一
從“食酒”談到鼎釜之類
後記
後記
這裡收集的幾十篇短文,多是近十年在報紙雜誌上發表過的,我本來就沒有收集編印專書之意。一九五四年七月,有一天與皇甫光兄談天,他極力慫恿我將近年的什文編集刊行,據他說,可能是有銷路的,原因是有不少人喜歡閱讀這類的文字。因此我才有信心,便鼓起勇氣,先選出二百多篇,後經再三挑選,把一些太過專門化的割愛了。
說來慚愧,我自一九三三年起學寫文字,忽忽已二十多年,起初三四年,只是玩玩寫給朋友的報紙什志發表,並不計較稿費。但近十五年,則完全靠文字來吃飯,於是稿費便變成我收入的大宗,居然也把六個兒女養大了。我總是覺得我的文字寫得不好,越寫越不成,久欲投筆,另謀生計,可是總找不到機會,蹉跎至今;而生平所喜歡研究的幾門學問,也為了要賣文吃飯而不得不擱置了。
我自一九三七年避地來到香港,兩年後,就專恃賣文為活,如果把這十幾年的文字集起來,選出稍有可取的印成專書,少說也有三四百萬言,倒也可以說是“著作等身”了,六個兒女,就是從“著作等身”中養大的,假如我相信我的文字還稍有點“價值”,則“價值”在彼而不在此。也聊可自慰了。
關於聽雨樓這個名字,我得順便說一下。我是賃樓而居的,此樓可說暫屬於我,而樓中並無聽雨之匾。我生平喜雨,故名雨(其實此名已二十年不用了),並不叫伯雨。七年前,有一家報館約我寫些隨筆,一時想不到用什麼名字,於是就隨便用聽雨樓隨筆的篇名,恰好壁上懸有張伯雨的山水立軸,便把古人的名字假借一下,以伯雨為筆名。香港多雨,遇到下雨之日,我在書案前,聽到窗外的雨聲,也頗以為人生之一樂,自以為南面王不易也。我之未能拋棄文字生涯,這也是一個小小的原因。
說來慚愧,我自一九三三年起學寫文字,忽忽已二十多年,起初三四年,只是玩玩寫給朋友的報紙什志發表,並不計較稿費。但近十五年,則完全靠文字來吃飯,於是稿費便變成我收入的大宗,居然也把六個兒女養大了。我總是覺得我的文字寫得不好,越寫越不成,久欲投筆,另謀生計,可是總找不到機會,蹉跎至今;而生平所喜歡研究的幾門學問,也為了要賣文吃飯而不得不擱置了。
我自一九三七年避地來到香港,兩年後,就專恃賣文為活,如果把這十幾年的文字集起來,選出稍有可取的印成專書,少說也有三四百萬言,倒也可以說是“著作等身”了,六個兒女,就是從“著作等身”中養大的,假如我相信我的文字還稍有點“價值”,則“價值”在彼而不在此。也聊可自慰了。
關於聽雨樓這個名字,我得順便說一下。我是賃樓而居的,此樓可說暫屬於我,而樓中並無聽雨之匾。我生平喜雨,故名雨(其實此名已二十年不用了),並不叫伯雨。七年前,有一家報館約我寫些隨筆,一時想不到用什麼名字,於是就隨便用聽雨樓隨筆的篇名,恰好壁上懸有張伯雨的山水立軸,便把古人的名字假借一下,以伯雨為筆名。香港多雨,遇到下雨之日,我在書案前,聽到窗外的雨聲,也頗以為人生之一樂,自以為南面王不易也。我之未能拋棄文字生涯,這也是一個小小的原因。
序言
伯雨為文如其為學,為學如其為人。其為人,溫而毅,直而婉;不信不言,不果不行;用其文其學,博而不雜,精而不執;深而不刻,淺而不薄;大而不無當,泛而不無歸——友人中吾未見有如伯雨者也。
不特此也。伯雨留學英倫有年,治英國文學亦有年,而未嘗有尋常昂首天外之博士氣,亦未嘗有言必廁洋語之買辦氣;尤未嘗謂外國月亮大,如若干時髦少年意氣嶄嶄之所云為。則不知伯雨何由臻乎是且有樂乎是也。
伯雨賣文自活如吾。抱殘守缺,日與故紙鄰而不知老之將至亦如吾;至其治晚清掌故之勤,與夫言事之必征必信,行文之純樸可喜,吾實甚敬畏之。即此書也。
雖然,今日者乃一“理幕”橫絕一世之時代也。奉一教條,抱一體系,即若將終身用之食之而不窮,奚以之孳孳矻矻日與故紙鄰如吾儕之所為為?吾又以是不知伯雨伺由臻乎是且有樂乎是也!
然則伯雨此書雖一代文獻之所系,其風行殆將有待。顧雖有待,何傷?是為序。
不特此也。伯雨留學英倫有年,治英國文學亦有年,而未嘗有尋常昂首天外之博士氣,亦未嘗有言必廁洋語之買辦氣;尤未嘗謂外國月亮大,如若干時髦少年意氣嶄嶄之所云為。則不知伯雨何由臻乎是且有樂乎是也。
伯雨賣文自活如吾。抱殘守缺,日與故紙鄰而不知老之將至亦如吾;至其治晚清掌故之勤,與夫言事之必征必信,行文之純樸可喜,吾實甚敬畏之。即此書也。
雖然,今日者乃一“理幕”橫絕一世之時代也。奉一教條,抱一體系,即若將終身用之食之而不窮,奚以之孳孳矻矻日與故紙鄰如吾儕之所為為?吾又以是不知伯雨伺由臻乎是且有樂乎是也!
然則伯雨此書雖一代文獻之所系,其風行殆將有待。顧雖有待,何傷?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