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地理人文,長壽の秘訣,長壽村の衰落,注釋,地理,歷史,交通,
簡介
日本沖繩縣的大宜味村素有“青春不老泉”、“長壽之鄉”、“芭蕉布之鄉”、“小柑橘之鄉”的美譽,它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北部地區國頭半島西側。大宜味村可說是遠離日本本土的一個小村莊,但它卻是一個世界聞名的地方,它讓世人刮目相看之處在於它盛產壽星——日本是世界最長壽的國家——沖繩縣是日本國內以居民的長壽而著稱的地區——大宜味村則是沖繩縣裡最長壽的村!
歷史
它位於一個有爭議的國度。古籍上關於琉球的記載最早是我國的《隋書?琉求傳》。根據琉球第一部國史《中山世鑒》記載,中國隋朝時,隋煬帝命令大臣朱寬出海考察鄰近的異國時發現了琉球群島,並因為琉球群島宛如一條浮在海上的龍所以將其命名為“琉虬”(注一)。後來,由於忌諱和史學家的音譯的誤差,“琉虬”也一度被寫作“瑠求”或“留仇”。
明太祖洪武五年,朱元璋派遣使者出使琉虬,並以明朝皇帝的名義冊封琉球國中山王察度為“琉球王”(注二),察度率群臣領受朱元璋的聖旨。所以我們認為察度受封標誌著“琉球”正式取代“琉虬”成為琉球群島的正式國名。繼中山王察度接受明朝冊封后,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繼向明朝皇帝稱臣入貢,琉球從此成為明朝的屬國。(注三)
明朝由於東西廠和錦衣衛亂政後,明帝國對各屬國的管治能力大大削弱,以致琉球王國多次被日本九州島薩摩的島津家入侵明朝也無力反擊。(注四)但儘管如此,中琉的宗主國關係依然沒有改變。直到日本明治維新,明治政府借琉球使者到訪日本之機強制“冊封”琉球國王為藩王,強行改變日琉關係。從此,琉球成為了所謂“日清兩屬”的國家。1879年,日本政府出兵俘虜琉球王尚泰王去日本並強行將琉球王國改為“沖繩縣”。(注五)其後,日本政府將沖繩縣劃為國頭郡、島尻郡和宮古郡進行管治,而大宜味村則屬於國頭郡的治下。
大宜味村原稱“大宜味間切”,1908年日本政府推行島嶼町村制,大宜味間切改設為大宜味村。
地理人文
大宜味村素有“青春不老泉”、“長壽之鄉”、“芭蕉布之鄉”、“小柑橘之鄉”的雅稱,它雖然位於日本最貧窮的沖繩縣,經濟發展遠不如日本本土,但它卻因為為受到現代工業發展的污染而成為日本國內長壽的人最多的地區。大宜味村盛產黑糖、海雲(即海髮菜)、海苔等健康食品。無污染的自然環境、休閒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食品使大宜味村的居民普遍地長壽。
大宜味村屬沖繩縣國頭郡。據2003年日本政府的官方統計,國頭郡的人口約有64670人,面積約576.43 平方公里,下轄金武町、本部町、大宜味村、伊江村、恩納村、宜野座村、國頭村、今帰仁村和東村。大宜味村位於國頭半島的西部,人口約3308人,面積63.12平方公里,除了西面臨海有一小片低洼地外,基本以山地和森林為主,該村包括上原、大兼久、大宜味、押川、喜如嘉、塩屋、謝名城、白浜、大保、田嘉里、田港、津波、饒波、根路銘、宮城和屋古等地域,現在的村役場(村政府)設在國頭郡大宜味村大兼久157番地。大宜味村居民以當地原著民為主,極少外來的居民,單一的民族構成和類似的語言環境使這個小村落的居民生活得十分和諧、融洽。
長壽の秘訣
據1997年日本政府的統計數據,大宜味村的居民中65歲以上者占總人口的26.5%,85歲以上者占總人口的4.2%,90歲以上者占總人口的1.3%,高齡老人和長壽老人比率之高,堪稱世界之最。大宜味村稱得上“第一長壽村”並不是浪得虛名的,大宜味村的居民自有一套長壽養生之道。
首先是大宜味村居民養成了良好的飲食習慣。均衡飲食是大宜味村居民賴以長壽的根本。大宜味村居民注意葷素搭配,日常飲食在保持攝入適量的肉類外,十分注重進食素菜。現代營養學研究也表明,只吃葷菜不吃素菜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但只吃素菜不吃葷菜同樣不利於人體健康。大宜味村的居民似乎已從他們的祖先身上學會了如何地把握吃素與吃葷的尺度,真正做到了飲食均衡;大宜味村居民有常吃海產品的習慣。海苔和魚類是他們不可或缺的長壽食品。大宜味村居民自古就在日常飲食中攝入大量的海苔,東西方的研究都顯示,海苔富含β胡蘿蔔和納藻酸鹽這兩種成分,具有抗腫瘤能力。海苔還富含維生素A,人體吸收足夠的維生素A不僅增強免疫力,還能對抗夜盲症或眼睛老化。而魚類等白肉也被科學家證明是健康的肉類食品,《美國醫學會雜誌》論文指出,魚肉能有效減少人體患上心臟病的機會,能降低血脂。也許大宜味村的祖先們並不懂這些科學知識,但是世代遺傳的吃海產習慣確實使他們的子孫延年益壽;當地居民有食用黑糖的習慣。黑糖是非常有益糖類食品。大宜味村所在的國頭郡一帶盛產黑糖,其精製程度較低,仍保留著不少維生素與礦物質,據說15克的黑糖就含有70毫克鈣和7毫克鐵,達到每日建議量的一半以上。當地民間還流傳著用黑糖治療婦科病、頭風頭痛的偏方,可見黑糖除了是健康的糖類食品,還具有相當的藥用價值,是大宜味村的一件寶貝;多吃豆類製品和水果也是大宜味村居民的長壽食譜。
其次,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為大宜味村居民提供了一個優越的養生場所。人與環境需要協調發展,環境需要人來保護,同樣,美好乾淨的自然環境也會給人類一個長壽所必須的無污染空間。日本吞併琉球王國之後,雖然把琉球設為沖繩縣納入治下,但日本政府始終把沖繩縣看作“化外之地”,沖繩縣是日本開發得最差的地區,比起東北邊遠的青森、岩手等縣甚至比北海道還要落後。邊緣化的結果雖然使大宜味村居民基本沒有享受到日本經濟騰飛的成果,但也讓大宜味村避免了工業化進城中受到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大宜味村居民依然能夠在相對“原始”的自然環境中生活,成為他們養生的天堂。
再次,愛好運動是大宜味村居民賴以長壽的又一秘訣。生命在於運動,自古以來由於自然資源的缺乏和遠離中央政權,大宜味村居民自小就要從事體力勞動,但簡單的生活方式也不致於令居民過度勞動。適當的體力勞動使大宜味村的祖先們不但擁有了強健的體魄,還造就了他們的長壽。時至今日,大宜味村居民依然熱愛運動,每天保持者一定的體力勞動,因而他們遠離了都市的“富貴病”。
最後,人際關係的融洽和心情的愉悅也使大宜味村的居民得到了長壽。寬容、同情心、淡薄名利不但可以避免人類社會的爭鬥,而且有助於避免癌細胞的生成。自古以來,大宜味村居民都以原著民為主,少有外來人混居,相同的語言和價值觀使他們的小圈子非常融洽,人際關係較為和諧。他們遠離了東京、大阪等大都市的競爭和緊張,他們追求的只是一種很簡單的鄉村生活,他們比較容易滿足,心態也很好,所以他們要比都市裡的人們長壽。
長壽村の衰落
隨著都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大宜味村的長壽村地位正日益動搖。近年來由於經濟開發和工業化進程,大宜味村和沖繩縣的其他地方一樣面臨著自然生態被破壞、居民簡單的生活方式被改變、新一代的居民更是仿效城市人過上了不健康的夜生活。2003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沖繩縣男性居民的平均余命(Life Expectancy)已跌落到全國47縣中的26位(注六),長壽村的地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發展和長壽之間,沖繩縣政府和大宜味村役場正面臨著一個艱難的抉擇,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以延續長壽村的神話,需要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
注釋
一、虬是龍的一種。東漢的文學家王逸的《楚辭章句》中寫道:“有角曰龍,無角曰虬。”
二、據《殊域周咨錄》記載。
三、據《中山世譜》1725年撰。
四、中國的《明史》、琉球的《喜安日記》均有記載日本侵略琉球的史實。
五、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未能阻止日本政府對琉球群島的殖民化行動,日本政府通過《馬關條約》正式竊取了琉球群島的所有權。
六、據林佳谷、北醫公衛撰《沖繩自然醫學論壇》。
地理
除了海岸附近,多數為山地、森林。
山:ネクマチヂ岳(標高360.7米)
河川:大保大川、田嘉里川、大川川、饒波川、大兼久川
島嶼:宮城島(有橋樑與沖繩島相偕)
歷史
1695年:田港間切改稱為大宜味間切。
1896年04月01日:實施郡區制,為國頭郡轄下大宜味間切。
1963年:第一代鹽屋大橋通車。
1999年:第二代鹽屋大橋通車。
交通
國道58號
國道331號
沖繩縣道9號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