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山鄉

大安山鄉

大安山鄉位於房山區西北部深山區,屬太行山余脈,大石河流域,距區政府所在地良鄉50公里,距市區90公里。全鄉總面積62.29平方千米,全鄉總人口9281人(201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安山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北京市房山區
  • 政府駐地:北京市房山區大安山鄉大安山村
  • 電話區號:010
  • 面積:62.29平方千米 
  • 人口:9281人(2017) 
  • 車牌代碼:京
基本概述,行政區劃,自然地理,歷史沿革,經濟狀況,

基本概述


北京市房山區大安山鄉
紅大公路穿鄉而過,該鄉境內長度為11公里,另有村級公路8條,總長度28公里。該鄉內已開通948長途公車,每小時一次。8個村全部裝了閉路電視,電話全部實現程控。

行政區劃

該鄉歷史悠久,早在五代時劉仁恭曾在大安山村北修建行宮,作為離宮別墅(今遺址無存)。1944年成為解放區,原屬房山縣管轄,1952年劃歸京西礦區,1958年併入周口店區,同年成立百花山人民公社設大安山管理區,1961年稱大安山人民公社,1980年劃歸北京礦務局工農區,1983年改公社為鄉。1993年又劃歸房山區至今。
大安山鄉轄1個社區、8個村委會(大安山煤礦社區、大安山村、西苑村、寺尚村、趙畝地村、寶地窪村、瞧煤澗村、中山村、上水峪村)。

自然地理

該鄉屬深山區,地形地貌複雜,地勢起伏,山勢陡峻,西高東低,境內海拔最高點為1438米,最低點為270米,相對高差1168米,無霜期180天左右,常年降雨量55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11℃。全鄉有耕地面積224.2公頃、基本農田187公頃、林地4500公頃。

歷史沿革

房山區轄鄉。位於區域北部,大寒嶺南麓。鄉政府駐地大安山村。北為門頭溝區界,南接佛子莊鄉,西鄰史家營鄉,東界為河北鎮。轄域面積62.29平方千米,轄9個村民委員會,13個自然村,9281人(2017),其中有滿族、漢族。
此地開發歷史悠久。早在五代時劉仁恭曾在大安山村北修建宮觀,作為離宮別墅(今遺址無存)。1944年已成為解放區,屬房山縣管轄,1952年劃歸京西礦區,1958年併入周口店區,同年成立百花山人民公社時為大安管理區,1961年稱大安人民公社。1960年復屬房山縣;1980年又劃歸北京礦務局工農區辦事處;1983年改公社稱鄉。
該鄉地處太行山余脈中山區,群山環抱,重巒疊,溝谷交錯。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最高處為老龍窩1649米,最低處462米,平均海拔700米左右。地下蘊藏豐富煤炭資源,分布面積廣,許多地段煤層裸露,煤質好,熱量大,灰分少,以大安山煤質最優。1958年京西礦區在此開採經¬煤建大安山煤礦。1969年鄉建煤礦1座,並有村辦小煤窯13處,鄉、村兩級煤產量年約40萬噸左右,是全鄉主要¾¬濟來源。
鄉域內大北河上有清光緒年間修築石橋1座,名重善橋,為單孔,橋頭立碑。為紀念抗日英雄于振邊烈士,於1974年在大安山村北建紀念亭1座。據考,五代時劉仁恭曾在大安山上創建宮觀,從方士王若習煉丹之術,亦在山上開洞窖錢,今遺蹟無存。
1975年修築的區級紅(煤廠)大(安山)公路為境內主要交通幹線,全長20公里,有數條支路與其相連,通往各村。有客運汽車並設有車站。交通運輸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鄉境內的山地溝谷中灌木雜草生長茂密,少喬木。土層瘠薄,保水力差。全鄉耕地種植玉米、穀子,但因地高氣寒,少水乾旱,長期以來糧食產量較低。林果有核桃、花椒、杏和少量蘋果。
歷史上風、雹、旱災年有發生。1943年山洪暴發,有60餘名村民喪生。

經濟狀況

農業總產值867.3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10.6萬元,林業產值302.7萬元,牧業產值454萬元。年末實有耕地232.3公頃,糧食播種面積151.5公頃,糧食總產值114.2噸。乾鮮果產量38.5噸,生豬出欄859頭,羊出欄1582隻,鮮蛋30.8噸,肉類91.4噸,蔬菜產量98.8噸。
農民人均純收入4519.6比2007年增長3.7%。工業總產值196萬元,利潤總額66萬元。鄉鎮稅收274萬元,比2007年減少5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