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構想
政府出面,建立大學生創業基地,定期讓大學生在創業基地進行創業實踐,以豐富其創業經驗;同時各地政府教育部門應進一步拓展網路覆蓋範圍,實現學生和用人單位在網上 “雙向選擇”;逐步建立並規範全國聯網的畢業生與用人單位資源信息庫,以促進大學生就業水平進一步提升;逐步嘗試建立由政府牽線、高校主動、行業中介、企業參與的校企合作辦學機制;組建教育集團,加強企業、學校之間全方位合作,使教育資源儘量向培養專業人才傾斜;加強對學生實踐教育,提高學生套用理論知識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根據企業的用人需求設定相應的專業,並在學生的就業指導中大力開展創業教育。
產業發展影響
產業發展對大學生影響
企業產業鏈處於低端不需要大量大學生
當前,按照國際分工,我國處於國際產業鏈的低端,以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為主,相比西方已開發國家,知識產業和高科技產業處於初級階段,譬如服務業、金融業、IT行業等具有附加價值高的知識型行業較為落後,而占中國經濟主導的傳統加工業單位產值較低,利潤較薄,這種產業的特點決定了我國多數企業對低學歷人才的需求量較大,對於知識型高技術人才的需求量較少,從而無法吸納大量大學生就業,使得大學生資源嚴重浪費,導致知識流動性過剩。
企業營商環境惡化,造成大量企業倒閉
自2008年以來,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人民幣高速升值、原材料價格波動嚴重、國家巨觀政策調控以及勞動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我國以出口導向型的工業經濟面臨的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以加工製造業和外貿出口為特徵的企業受到程度不同的衝擊,企業訂單減少、市場萎縮,收入不斷下降,利潤下滑嚴重,一些企業由於現金流中斷不得不倒閉。據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有關負責人透露,2008年上半年全國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代表的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倒閉超過1萬多家,有2/3的紡織企業面臨重整,導致超過2000萬工人解聘,這種現象的持續發展導致很多企業用人需求萎縮,減員現象較為普遍,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企業往往通過減員的方式來達到降低人力成本的目標,大學生用工成本相對較低學歷人才高,企業顯然不願吸收大學生就業。
大學生的知識及技能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
當前,受高校教育導向和教育模式的影響,很多大學生的知識面較窄,學習過程中過份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很少結合企業的用工需求學習一些專業技能,這樣他們所學的理論知識無法適應企業的生產經營,一些企業在聘用大學生後,還要進行相當長時間的崗位培訓,從而加大了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導致企業聘用大學生的欲望大大降低。
產業化模式
大學生產業化模式一個包含
價值鏈、
企業鏈、
供需鏈和空間鏈四個維度的概念。這四個維度在相互對接的均衡過程中形成了產業鏈 這種“對接機制”是產業鏈形成的內模式,作為一種客觀規律,它像一隻“無形之手”調控著產業鏈的形成。可以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提供更多、更充足的培訓機會,並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扶持,可以有效降低大學生創業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
模式形成過程
1.政府出面,在深入調查當地市場需求的基礎上,由政府相關部門負責組織大學生,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手段,建立一個具有“採購”、“設計”、“運輸”、“服務”“銷售”等一體式的創業基地。
2.對非學生企業的進駐進行限制,原則上不能直接進入就業基地經營,只可以與大學生進行合資,或提供產品委託相關的區域進行經營。包括人才培訓,產品開發、設計、銷售、訂單處理等;
3.高校對願意進入創業基地的學生進行提前培訓,可通過與創業基地聯繫,提前對學生進行培訓。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定期在創業基地進行創業實踐,有針對性進行專業培訓,以方便學生更快接觸創業基地的相關信息及經驗,豐富其創業經驗,為未來的就業積累經驗和能力。
產業化優勢
傳統創業模式,如開一家店而言,傳統的店鋪經營模式,需要租店面、雇店員、裝修店面、添置設備等,首期投資較大,再加上每月需要支付房租及水電煤費用,創業成本較高。據估計。而對於中國國際化大學生產業基地的初次創業者和小本經營者來說,將會突破資金短缺的創業瓶頸,我們推行的是免費提供辦公場地、經營門店、免費提供住宿的模式,這樣為創業者降低了創業門檻,緩解了經濟壓力。另外,傳統的創業園都是以個體或者部分零散的創業夥伴組合進行經營,缺乏專業培訓,也沒有團隊概念。而產業基地即是通過“校方-基地-企業”三者的整合和連環培養,形成具有合作精神和創業激情的高素質創業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