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第作坊

大夫第作坊

座落於江陽區三星街營溝頭的大夫第作坊,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老作坊。其始建於清同治年間,座西南向東北,面朝溫永盛,背靠鳳凰山。坊前幾級古樸的寬石梯,兩邊各立一頭石獅,大夫第作坊保存至今仍在持續釀酒的完整窖池共有113口,其中92口合併為46對“鴛鴦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夫第作坊
  • 所在地區:瀘州市
座落於江陽區三星街營溝頭的大夫第作坊,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老作坊。其始建於清同治年間,座西南向東北,面朝溫永盛,背靠鳳凰山。坊前幾級古樸的寬石梯,兩邊各立一頭石獅,形容威嚴。
大夫第作坊保存至今仍在持續釀酒的完整窖池共有113口,其中92口合併為46對“鴛鴦窖”。窖池最大長達4.75米,寬達3.20米,占地15.20平方米;113口老窖的內窖池總面積達928.12平方米,算是頗具規模了。然需知“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如今具此規模的大夫第作坊在始建之初,卻也不過區區五口窖池而已。
始建之時,大夫第作坊也並不叫做大夫第。
大夫是古代位於卿之下士之上的官職,大夫的住宅大院才叫做大夫第。一個釀酒作坊緣何命名為大夫第,說起這一點來,便不得不提起清光緒年間因辦案鐵面無私著稱的“鐵筆御史”高楠一家。
高楠的祖父名叫高耀,家住營溝頭。高耀沒讀過什麼書,靠擺小攤賣日雜供養一家老小。由於高耀做買賣從不缺斤少兩以次充好,買賣也算興隆。可賣日雜畢竟不是多么有賺頭的營生,所以高家的日子也就過得清苦,不過是勉強維持生計罷了。
高耀後來娶妻王氏,經年後,生一子取名高通奉——正是高楠的父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高通奉12歲起便跟隨父親四處進貨。後來高耀患急病去世,留下一雙孤兒寡母。為了養家餬口,年僅16歲的高通奉既進貨又顧攤,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擔。
一次高通奉去石洞進貨,回來的路上赤腳挑擔行走,不注意腳板心被路上一物刺得鮮血直流。他急忙在路邊扯些草藥來揉碎了敷傷止血,轉頭查看磕傷自己的東西,卻驚喜地發現原來那是一枚精美的大金戒指。高通奉十分高興,忍著劇痛挑貨回家。母親王氏看見兒子帶回的金戒指,卻以為是不義之財,一邊恨恨哭訴高家從來老實本分怎么自己就生出來這么個雞鳴狗盜的孽子,一邊抬高了戒尺要對高通奉施行家法。這著實是天大的委屈,高通奉趕緊跪下來將路上踩到金戒指被刺傷的經過說與老母聽。恐母親不信,他又找了一同進貨的下營溝18號鄰居尚銀山的祖父證明,風波這才算過去。
鄰居們知道這件事情之後,認為高家厚道,撿到金戒指是上天降福,勸王氏不要辜負了蒼天的好意。王氏再三思量,才終相信是上天垂憐,於是便變賣了這枚戒指,將得來的銀錢全數交給兒子,囑託他擴大自家雜貨鋪的生意。
高通奉雖然也沒怎么讀過書,但自小接觸買賣行,肚子裡也頗有些生意經。當時,營溝頭已有舒聚源(溫永盛)、洪興和、秫香村、永興成、鼎豐恆等好幾處釀酒作坊,前店後廠的經營模式——坊後釀酒坊前沽酒,讓幾家的掌柜在生意場裡淘了一桶又一桶金。高通奉自覺自家的小買賣再怎么做也抵不過釀酒的營生,再三思量之後,便盤了雜貨鋪並添了賣金戒指換來的錢,雇了人,在自家大院裡挖了第一口窖池。
高通奉的確很有先見之明,這窖池裡釀出的酒清冽甘爽,很吸引了些好酒之人。漸漸地,高家的生意開始做得風聲水起。
此時,高通奉的原配韓氏已過世,留下兩個兒子高棠、高澤。之後,高通奉續娶王氏,又生了三個兒子高楠、高樹、高楷。
王氏的父親是個秀才,書香門第出來的女子,很是知書識禮,孝順仁慈,對韓氏留下的兩個兒子似若己出,一家人母賢子孝、兄友弟恭、婆媳和睦,深得眾鄰里誇獎。
王氏十分重視對五個兒子的培養,從小便將其送讀私塾,五個孩子也都聰慧好學,深得私塾先生喜愛。王氏過門15年後,婆婆和丈夫都先後去世,為了讓孩子們安心讀書,使家道不至於至此衰落下去,性格溫順長年深居的王氏毅然走進家裡的釀酒作坊,做起了女掌柜。
十年寒窗,五個孩子也終是沒有辜負了母親,家裡頻頻傳來登科之喜,高澤舉秀才,高棠、高楷中舉人,高樹、高楠進士及第。
時人皆道高家五子的功成名就離不開高王氏苦心經營的釀酒作坊,便為當時的高家酒坊命名為大夫第,一時傳為佳話。高家之後,大夫第作坊一代接一代傳承下去,百年滄桑間,後人又陸續在原窖池的周圍挖掘了很多新的窖池。至今,風過大夫第,仍自帶一股酒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