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拉炮

大多拉炮

法國為了抵禦德國的再次入侵,沿法德邊界構築了舉世聞名的馬奇諾防線。該防線全長351 千米,約由5600座永備工事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多拉炮
  • 研製時間:1935年
  • 國家:德國
  • 研發者:穆拉
介紹,“大多拉”炮(Dora Gun)性能,

介紹

工事堅固,其掩蔽部頂蓋與牆壁厚達3 .5 米。即使有像大貝爾塔炮那樣420 毫米口徑火炮的炮彈直接命中,也難以造成人員的傷亡與裝備的損壞。
1935年,為了突破馬奇諾防線,希特勒下令研製一種超過“巴黎大炮”的新型超級巨炮。依舊由德國著名的的克虜伯兵工廠承擔這一艱巨的任務。經過7 年的努力,1942年春,克虜伯兵工廠終於造出了一種800毫米口徑的超級巨炮。它大得出奇,炮膛內可蹲下一名大個子士兵。為紀念該廠的創始人古斯塔夫· 克虜伯,希特勒叫它“重型古斯塔夫”。而設計師穆拉為紀念自己的妻子,將巨炮命名為“多拉”[Dora(穆拉妻子的名字)],但德國炮兵則更喜歡叫它“大多拉”炮。
“大多拉”除了身管長度(32.48米)和射程(40多千米)不如“巴黎大炮”之外,在許多方面都堪稱世界之最:全炮約長 43 米、寬 7米、高 11 .6 米,有15 層樓那么高,重1350噸,幾乎是“巴黎大炮”的兩倍,它的塊頭之大,宛如一艘軍艦;炮彈也大得驚人,有7 .8 米長,豎起來比兩層樓還高,其中榴彈丸重4.1 噸。內裝大量炸藥,破壞力巨大,射程可達47千米;另一種用於破壞混凝土掩蔽部的彈丸則重達7 噸,內裝200 公斤炸藥。據說它的威力足以擊穿3 .4 千米處厚度為0 .85米的混凝土牆。
“大多拉”作為德軍最高統帥部的王牌,由一名陸軍少將擔任總指揮。射擊時則由一名上校具體指揮。直接操作大炮的士兵多達1400多名,加上兩個擔任防空任務的高炮團、警衛人員、維修保養人員,共需 4000 多人。
作為對比,依阿華級戰列艦 有9 門 406 毫米主炮,每發炮彈的重量才是 1200 多公斤,就足以在地面上炸出足球場那么大的大坑,一發炮彈就足以摧毀一個炮兵連,更不要說 多拉大炮的 7.1 噸重炮彈威力了。
為了裝運這門炮,德國同時又研製了兩台功率為772千瓦,時速達60KM的D311型機車。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彈藥需動用60節列車來運載。由於炮寬7米,標準寬度的鐵路無法運輸,需採用特設的軌道。到達發射陣地後,還需藉助巨大的吊車將各部件安裝在炮架上。僅安裝好這座巨炮就需要1500人至少忙上整整3個星期。
在攻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戰鬥中,火炮特別是“大多拉”炮立下了汗馬功勞。“大多拉”火炮向該要塞的7 個主要目標共發射了48發巨型炮彈。劇烈的爆炸聲似電閃雷鳴,驚天動地,一股股濃煙從要塞升起。炮彈降落之處, 立即化為廢墟,尤其是其中有一發炮彈擊毀了在席費拉亞灣北岸埋在岩石下30米深的一個巨型彈藥庫。令德軍和蘇軍都為之震驚。儘管人們認為“大多拉”的真正效力與製造它的成本不成比例,即效費比很低,但“大多拉”在克里米亞的出色表現令參戰的將士終身難忘。之後,它又開往史達林格勒莫洛托夫城和庫帕軍火基地。它向兩個城市各發射了8發炮彈,向庫帕一個彈藥庫發射了10發。
它的最後一次使用是在1944年秋,被希特勒調去鎮壓華沙起義,在離華沙30公里的普科夫鎮,它向華沙發射了30發炮彈。二戰結束時,它先是成為前蘇聯紅軍的戰利品,後又被運到盟軍占領區成為研究巨炮的樣品。最後,被盟軍拆解。

“大多拉”炮(Dora Gun)性能

口徑:800mm
入役:1942年
全炮長:約43m
炮彈重:7100kg
炮高:12m
系統全重:1350噸
最大仰角:53度
有效射程:40km
製造廠商:克虜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