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理群語文教育新論》是錢理群教授近七年來對語文教育思考的結晶,更注重對語文教學實踐的個案研究。《錢理群語文教育新論》還收錄了作者在三所中學開設高中選修課的上課資料,既體現了作者“尋根”教育理念的內在生命需求,也反映了作者意圖溝通大學教育與中學教育,將學術普及化的嘗試。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夏書系·錢理群語文教育新論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344頁
- 開本:16
- 定價:39.80
- 作者:錢理群
-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1772785, 9787561772782
-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錢理群語文教育新論》:大夏書系·語文之道
作者簡介
錢理群,1939年生於重慶,祖籍杭州。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後在貴州任中專語文教員18年。1981年獲北京大學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文學和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近年來關注中國小教育問題。 主要著作有《我的教師夢——錢理群教育講演錄》、《做教師真難,真好》、《心靈的探尋》、《周作人論》、《周作人傳》、《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合著)、《豐富的痛苦》、《大小舞台之間》、《1948:天地玄黃》、《學魂重鑄》、《話說周氏兄弟》、《語文教育門外談》、《走進當代的魯迅》、《與魯迅相遇》、《錢理群講學錄》、《魯迅九講》、《生命的沉湖》等,另主編有大型叢書多部,其中以《新語文讀本》影響最為深廣。
圖書目錄
卷一 對話語文
1.對話語文
2.關於語文教育改革的幾點想法
3.語文教育改革呼喚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在“洪宗禮語文教育思想研討會”上的書面發言
卷二 何為語文
4.以心契心的交流,彌足珍貴的個案——陳日亮《我即語文》序
5.讀書人的語文經驗和語文教育、教師觀——讀商友敬先生的三本書
6.重在建構孩子自己的精神家園——讀嚴凌君“青春讀書課”系列教材
卷三 寫作與閱讀教學
7.一個富有創造性的、有效的作文教學實驗——讀管建剛《我的作文革命》
8.建立“中學作文學”的一個有益的實驗——李寰英《快樂寫作》序
9.網路教育:一個迫切的、意義重大的教育課題——讀曾宏燕《今日網事》
10.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最佳化整合——談鄧虹老師的教學實驗
11.我對經典作品語文教學的一些看法
附:如何對待從孔子到魯迅的傳統
12.懷著歡度盛大節日的心情去閱讀經典——《約會名著》序
13.引導學生產生探尋的興趣——讀連子波《教學實錄》
卷四 課外讀物的編寫
14.《新語文讀本》:一段歷史,一個故事,一個未完成的過程
15.《新語文讀本》修訂版說明
16.《新語文讀本》國中卷閱讀建議
17.《新語文讀本》高中卷閱讀建議
18.《詩歌讀本》編寫雜想
卷五 到中學上課的體驗
19.關於大學教授到中學上課的思考
20.把魯迅精神紮根在孩子的心上
21.當代中學生和魯迅——“魯迅作品選讀”課程資料匯集
22.讓魯迅回到兒童中間——劉發建《親近魯迅》序
後記
1.對話語文
2.關於語文教育改革的幾點想法
3.語文教育改革呼喚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在“洪宗禮語文教育思想研討會”上的書面發言
卷二 何為語文
4.以心契心的交流,彌足珍貴的個案——陳日亮《我即語文》序
5.讀書人的語文經驗和語文教育、教師觀——讀商友敬先生的三本書
6.重在建構孩子自己的精神家園——讀嚴凌君“青春讀書課”系列教材
卷三 寫作與閱讀教學
7.一個富有創造性的、有效的作文教學實驗——讀管建剛《我的作文革命》
8.建立“中學作文學”的一個有益的實驗——李寰英《快樂寫作》序
9.網路教育:一個迫切的、意義重大的教育課題——讀曾宏燕《今日網事》
10.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最佳化整合——談鄧虹老師的教學實驗
11.我對經典作品語文教學的一些看法
附:如何對待從孔子到魯迅的傳統
12.懷著歡度盛大節日的心情去閱讀經典——《約會名著》序
13.引導學生產生探尋的興趣——讀連子波《教學實錄》
卷四 課外讀物的編寫
14.《新語文讀本》:一段歷史,一個故事,一個未完成的過程
15.《新語文讀本》修訂版說明
16.《新語文讀本》國中卷閱讀建議
17.《新語文讀本》高中卷閱讀建議
18.《詩歌讀本》編寫雜想
卷五 到中學上課的體驗
19.關於大學教授到中學上課的思考
20.把魯迅精神紮根在孩子的心上
21.當代中學生和魯迅——“魯迅作品選讀”課程資料匯集
22.讓魯迅回到兒童中間——劉發建《親近魯迅》序
後記
文摘
卷一 對話語文
1.對話語文
(2004年12月,我應邀到福建廈門參加孫紹振語文教學思想研討會,在會上有一次我和孫先生的對話,由福建一中的特級教師陳日亮先生主持。這次對話的全文收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對話語文》一書里。這裡僅摘錄我的談話和相關部分,為便於閱讀,加上了幾個小標題。)
陳日亮(以,下簡稱“陳”):現在這裡要舉行一個高端的座談會,坐在我旁邊的兩位都是著名的學者,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位是福建師大的孫紹振教授,一位是北京大學的錢理群教授。在開始高端對話之前,我想用一點時間簡單地對他們倆做一些介紹。
關於孫老師的介紹已經非常多了,但是我在這裡還是想重複一下。可能很多老師都只知道孫老師是一個炮手,在上個世紀末,他號召炮轟全國統一高考體制,並批判全國高考語文試卷。有的人說他是個破壞者,實際他更是一個建設者,大家看到這本《直諫中學語文教學》時,會對孫老師充滿信心。他不僅是炮轟,而且還動手建設,他提出了文本分析的一套完整的新方法:還原和比較,還原中還有藝術感覺的還原和關鍵字語的還原,以下分為不同藝術形式、不同歷史時代、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還原和比較等等,所以他當然就成為我們閩派語文的一名語文教學建設的旗手。
另一位就是錢理群教授。他是中國現代文學著名的研究專家,是研究魯迅的學者,但是,錢老師多次強調,首先應該把他看成是一位教師,而不是一位學者。他跟中學的語文教師、跟中學生建立了廣泛而親切的聯繫,把這幾年來所寫的大量的關於中學語文教學研究的文章、隨筆、書信,彙編成一本《語文教育門外談》。實際上,錢老師在更早,大約在十年前,就在《語文學習》上開了個專欄,叫作“名作重讀”。這個專欄當時確實是別開生面,讓許多語文界的同行們感到耳目一新。錢老師不是站在門外,即使他站在門外,說的也是內行話。
1.對話語文
(2004年12月,我應邀到福建廈門參加孫紹振語文教學思想研討會,在會上有一次我和孫先生的對話,由福建一中的特級教師陳日亮先生主持。這次對話的全文收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對話語文》一書里。這裡僅摘錄我的談話和相關部分,為便於閱讀,加上了幾個小標題。)
陳日亮(以,下簡稱“陳”):現在這裡要舉行一個高端的座談會,坐在我旁邊的兩位都是著名的學者,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位是福建師大的孫紹振教授,一位是北京大學的錢理群教授。在開始高端對話之前,我想用一點時間簡單地對他們倆做一些介紹。
關於孫老師的介紹已經非常多了,但是我在這裡還是想重複一下。可能很多老師都只知道孫老師是一個炮手,在上個世紀末,他號召炮轟全國統一高考體制,並批判全國高考語文試卷。有的人說他是個破壞者,實際他更是一個建設者,大家看到這本《直諫中學語文教學》時,會對孫老師充滿信心。他不僅是炮轟,而且還動手建設,他提出了文本分析的一套完整的新方法:還原和比較,還原中還有藝術感覺的還原和關鍵字語的還原,以下分為不同藝術形式、不同歷史時代、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還原和比較等等,所以他當然就成為我們閩派語文的一名語文教學建設的旗手。
另一位就是錢理群教授。他是中國現代文學著名的研究專家,是研究魯迅的學者,但是,錢老師多次強調,首先應該把他看成是一位教師,而不是一位學者。他跟中學的語文教師、跟中學生建立了廣泛而親切的聯繫,把這幾年來所寫的大量的關於中學語文教學研究的文章、隨筆、書信,彙編成一本《語文教育門外談》。實際上,錢老師在更早,大約在十年前,就在《語文學習》上開了個專欄,叫作“名作重讀”。這個專欄當時確實是別開生面,讓許多語文界的同行們感到耳目一新。錢老師不是站在門外,即使他站在門外,說的也是內行話。
後記
《語文教育門外談》一書出版於2003年,距今已經六年。這些年語文教育界發生了許多變化,出現了許多新問題,而我還只是“門外談”。自從2002年退休後,自然就更進一步邊緣化了,但本性難移,也還在關心語文教育及改革,也就以旁觀者的身份,說了一些話。而且我還接著當年做的事繼續往下做,於是就有了《新語文讀本》出版七年後的修訂,自然也就有了歷史的回顧與經驗教訓的總結,以及相應的調整。以上兩個方面構成了本書第一、四輯的基本內容。
可以注意的是二、三、五輯的文章,它是顯示了兩個新的特點的。首先是注意對第一線老師在教育實踐中所產生的理念和經驗的總結。這是我在多個場合都說過的,語文教育改革,包括《課程標準》,確實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研究、討論、調整,但有一個基本事實是不能否認的:正是在語文教育改革所提供的大環境、總體氣氛下,一些身處第一線的、有理想、有志氣、有創造精神的老師,獲得了把他們的教育理念、追求轉化為教育實踐的機會,創造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當我們面對教育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時,顯然不能重新陷入無謂的爭論中,更不能走回頭路,而是應該注意傾聽教學第一線實踐的聲音:不僅用實踐來檢驗我們提出的各種教育理念、方案,而且要注意總結教育實踐中湧現出的新經驗,從中找到解決當下語文教育的諸多問題的途徑與方法。這也就是福建一中的陳日亮老師所說的,要“從坐而論道的太平交椅,站起來,走下去,走到‘個案’中去”,研究學生學語文的個案、老師教語文的個案,從中“發現機理。窮究本然”。這也是我的一個信念:真正具有生命活力的教育思想,存在於民間,存在於教學實踐真實而嚴肅的思考中。正像我一再申明的那樣,我不是教育專家,但我願意傾聽教育實踐的聲音,從中引發出自己的思考。如果說《門外談》里許多的理念帶有更多的理想成分;那么,這本書就更注重對語文教學實踐的個案研究,當然限於主客觀條件,僅作了點嘗試,但我卻有一種落在實地的感覺。因此,我對本書所論及的洪宗禮、陳日亮、商友敬、嚴凌君、鄧虹、曾宏燕、李寰英、管建剛、劉發建、連子波等幾位老師一直心懷感激。他們的思考與實踐對本書寫作的意義,是怎么估計也不為過的。
可以注意的是二、三、五輯的文章,它是顯示了兩個新的特點的。首先是注意對第一線老師在教育實踐中所產生的理念和經驗的總結。這是我在多個場合都說過的,語文教育改革,包括《課程標準》,確實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研究、討論、調整,但有一個基本事實是不能否認的:正是在語文教育改革所提供的大環境、總體氣氛下,一些身處第一線的、有理想、有志氣、有創造精神的老師,獲得了把他們的教育理念、追求轉化為教育實踐的機會,創造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當我們面對教育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時,顯然不能重新陷入無謂的爭論中,更不能走回頭路,而是應該注意傾聽教學第一線實踐的聲音:不僅用實踐來檢驗我們提出的各種教育理念、方案,而且要注意總結教育實踐中湧現出的新經驗,從中找到解決當下語文教育的諸多問題的途徑與方法。這也就是福建一中的陳日亮老師所說的,要“從坐而論道的太平交椅,站起來,走下去,走到‘個案’中去”,研究學生學語文的個案、老師教語文的個案,從中“發現機理。窮究本然”。這也是我的一個信念:真正具有生命活力的教育思想,存在於民間,存在於教學實踐真實而嚴肅的思考中。正像我一再申明的那樣,我不是教育專家,但我願意傾聽教育實踐的聲音,從中引發出自己的思考。如果說《門外談》里許多的理念帶有更多的理想成分;那么,這本書就更注重對語文教學實踐的個案研究,當然限於主客觀條件,僅作了點嘗試,但我卻有一種落在實地的感覺。因此,我對本書所論及的洪宗禮、陳日亮、商友敬、嚴凌君、鄧虹、曾宏燕、李寰英、管建剛、劉發建、連子波等幾位老師一直心懷感激。他們的思考與實踐對本書寫作的意義,是怎么估計也不為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