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書系·天縱之教:生本教育隨筆

大夏書系·天縱之教:生本教育隨筆

《天縱之教:生本教育隨筆》是作者立足“生本”,對教育的深思的隨筆集。《天縱之教:生本教育隨筆》匯集了作者近一年多寫的關於生本教育的隨筆,揭示了生本教育和天縱之教的價值核心。全書共分為八輯,從自然教育的實踐中闡釋了生本教育的成功,《天縱之教:生本教育隨筆》可作為教師培訓讀本,也是教師提高專業素養的參考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夏書系·天縱之教:生本教育隨筆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15頁
  • 開本:16
  •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郭思樂
  • 出版日期:2011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1783930, 978756178393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天縱之教:生本教育隨筆》是大夏書系·教育隨筆之一。

作者簡介

郭思樂,教授,博士生導師,生本教育創始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89—1990年作為高級訪問學者留學蘇聯教育科學院。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組基礎教育學科組成員,全國教育發展戰略研究會理事,廣東省普教系統“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指導中心主任。專著有《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揚生命》、《思維與數學教學》、《數學思維素質》(俄文撰寫,在俄羅斯出版)等。譯著有《數學真理論》等。主編及主筆生本教育實驗教材國小和國中語文、數學共42冊。多次主持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曾獲首屆全國師範院校基礎教育實驗研究成果一等獎、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以及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科研成果突出立功證書。

圖書目錄

自序教育:向大自然尋找力量
專家的話生本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第一輯 向大自然尋找力量
1 向大自然尋找力量的天縱之教——論生本教育的本質
2 教育的靈光碎璧(二則)
3 教育:向原始智慧吸取營養
4 教育:為人而驕傲
5 天生其材必有用是教育的最高信條——生本教育走進特殊教育
6 學校“減負”的癥結
7 基礎教育之本:保護和依託兒童學習的生命自然
8 抑制頻考:基礎教育保護和依託人的生命自然的關鍵
9 是教本能還是依靠本能
10 關於“本能”的註記
11 關於“語文味”的討論

第二輯 回歸教育本體
12 回歸本體才能找到教育成功之路
13 生本教育如何看待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提法
14 為什麼語文教育不能微格化

第三輯 教之大德
15 教育的知恥和知機
16 他們用生命詮釋教育
17 我們只在乎生命的聲音
18 生本教育讓教師的心十分健康
19 教師會以最大熱情迎接真正的教育改革——給一位讀者的覆信
20 教之大德,在於貴生
21 生本教育使人變得清新
22 把愛心銘刻在學生的成長上
23 教育者必須是思想者——《讓教育充滿思想和智慧》序
24 心目中的教育家
25 寫給最“牛”學校的校長和老師

第四輯 教育:善有善報
26 生本教育第二屆的孩子怎么樣——說說昌樂國小
27 一所農村國中為何境外知名
28 教育能取得素質和高考兩頭利嗎
29 如此上課,快樂無窮——一所澳門名校的生本教育之路
30 良好的教育:一切皆有可能

第五輯 做幸福的生命激揚者
31 教育為什麼要激揚生命
32 菲爾普斯之鏡:教育從控制生命到激揚生命
33 教育的任務是喚醒生命——吹響高中向生本教育要質量的號角
34 做幸福的生命激揚者——寫在《江蘇教育》雜誌江寧實驗國小的專輯 上

第六輯 實現讓人發展的課堂
35 “課堂”不是“教堂”
36 走向充滿活力的簡單——生本教育對教育管理的挑戰
37 課堂:從短期指標回到人的發展——生本教育引發的觀念更新
38 別有豪情壯緒生——關於高中生本教育的聯想

第七輯 生命的提升是評價的標準
39 生命的提升是教育的根本評價標準——對一篇評論的評論
40 從“拉牛上樹”到“驅牛向草”——兼論評價情結
41 知道常理是懂得教育的第一步——樵北中學的生本訊息

第八輯 天縱之教
42 青雲塔賦
43 而今我謂崑崙——讀深圳沙河國小學生的即席作文
44 飛吧,吳伊甸和你的同學們——讀吳伊甸對眾多文章評論的回覆
45 不尋常處是真情——讀華工附小的學生作品集

序言

教育:向大自然尋找力量
大造果然識見高,引得春風到蓬茅。
可憐微草生顏色,無限春光泛碧濤。
——郭思樂於2010年春節
在12年的生本教育實驗中,孩子們健康成長的無數事實敘說著生命的神奇,描繪著教育的美景,打開了人們的眼界,展現了最普通而又為人所忽視的認識——教育可以憑藉大自然的力量,把人培養到極致,就像大自然可以讓千花萬樹呈現至美的景致一樣。在學生進取的歡樂中,在校長和教師如釋重負的讚嘆中,你會感到眼前一亮:教育原來可以這樣美好!許多正在進行生本教育的老師和校長說,做了“生本”,回不去了,那是一種進了巫山,看到了真正的雲的感覺。
湖南省株洲市生本教育實驗學校景炎中學的老師們,在集體創作的詩歌《與生本同行》中寫道:
生本不是一個神話
教育卻因它閃耀清新的光芒
生本,是一種希望
生本,是一種力量
我時時為此而感動。這是一群非常有思想的中學教師,他們步履匆匆,對一切都要進行知識分子式的審視,但是今天,他們從心底讚美“生本”,用如此厚重的言辭,來強調這種他們剛接觸不久的思想!我想,他們其實是在品味生本教育所依託的大自然的和諧與美好,是在讚美大自然賦予教育的強大力量。
我們所說的教育要向大自然尋找力量,顯然不是說要在學校里種樹,最佳化學校的自然環境,而是說教育所接觸的最大的自然就是人的生命自然,人的生命就是教育所面對的最深刻、最重要的自然。如果我們依託生命自然,就能得到自然賦予生命的一切可能性,並使之達成。生本教育之所以能讓學生髮展到極致,就是因為生本教育高度信任和尊重學生,以全面依靠學生的方式,促使生命舒張,促使人之生命要素充分發揚,從而實現馬克思所說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只有這個時候,人之天性——大自然給予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憑藉,才能盡其所用。
例如,如果我們“生本”地進行語文學習,把過去所醉心的“語文分析”轉化為“語文實踐”,讓人在語文之海中全面而自由地發展,其語文素養就會在語文本能和學習天性的涵育下充分而美好地生長,這種生長是最豐富、最和諧、最卓越、最燦爛的,也只有“自然”才能完全概括它,這時,完全不同的“語文人”就出現了。一年級,他們就可以藉助電腦寫作文;三年級就可以讀《陋室銘》,在一所農村學校——廣州花都育才學校,三年級的小學生普遍能字正腔圓地讀“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愛蓮說》),而從城中村國小轉變為城市學校的華陽國小,其三年級的孩子可以把中考的作文做得頭頭是道;四年級學生的閱讀量可以比高中生的規定閱讀量多出一倍,並且有的學生還可以做高考作文;到了六年級,就更是可以出一批小文章家,如本書里所列的另一所城中村學校——深圳市南山區沙河國小的孩子,古人所謂“下筆千言,倚馬可待”,如今我們的孩子,也是這樣。除了看孩子們即席寫的《風》之外,還請你看看人們對孩子們的作文這樣那樣地評論的時候,他們卓然大氣的回覆文章,如本書中的《飛吧,吳伊甸和你的同學們》一文中所列舉的吳伊甸的回覆文章。
除了語文學習,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很多。在浙江的一所生本教育實驗學校里,高三某普通班的8位學生,在“二模”考試之後,主動跟老師說:“讓我們自己學吧。”於是,學校給了他們一個小教室,讓他們自己學,自主討論,短短几個月下來,8個人中有5個考進了重點大學,而過去,這個學校普通班的學生與重點大學是無緣的,是自主學習給了他們力量。而江蘇丹陽六中的一個班級,科任教師荊志強把學生充分組織起來,“個人做好,小組做透,班級做優”,一個有63個人的普通班的高二數學考試的平均成績居然超出了當地重點學校34分,而且“一科把人帶上去,各個學科站起來”,在全校96個班中,這個班級的各個科目的成績都是最好的。荊志強老師的教學不僅著眼於數學成績,而且強調“把人帶上去”——使人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是整個教學的關鍵。
這一切說明,人的全面、充分、自由的發展既是目標,又是措施。作為目標的時候,我們把它叫做“極致”,而作為措施的時候,我們把它叫做“天縱之教”。極致來源於天縱之教。
所謂天縱之教,是指在教者的幫助下,最大限度地讓學生自己學的那種“教”。這已經不是過去的教了,而有了另一種含義,指的是教者幫著學生學起來,讓學生學得好,自動地喜歡學,然後進入良性循環。學習者縱橫捭闔而不逾矩,原因是教者幫他擴張自己的空間和時間,讓他獲得更充分的自由,把自己生命內在的規範發揮出來——生命是有自己的內在規範的,但只有在生命得以自然地活動的時候才能展現,如同陀螺那樣,只有在高速運轉的時候,才表現出正直不倒的內在特性。你最好去看看生本教育的課堂,那裡有思想碰撞,有答辯,有爭先恐後的提升。最後總的結果是,人的天性得以發揮,生命得以激揚,並且走向正確和正義的境界,走向天天向上的極致,教育也由此得到最充分的詮釋。天縱之教尋求並得到了生命自然之偉力的幫助,它是生本教育的本質。
教育的出路在於真正實行以生為本的教育,而學校中的以人為本,歸根到底就是以生為本。生本教育取得成績的原理,是因為我們把真正的學習權還給了學生。
我們進行了為期12年、有思想理論和深入到課程教材教法實踐的生本教育研究。在生本教育中,學生學得快樂、素質普遍提升、成績優秀,教師也體驗到了成就感。這是一項在國家教育科學規劃下,自發的、自下而上的從理念、課程、教材、教法、評價方式、教學管理、課堂教學與德育等方面進行的全方位的整體改革與實驗研究,特別是在教材的編寫理念、框架、內容、結構方面,其改革的力度和徹底性是前所未有的(比新課程改革還早),它為中國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方法提供了強有力的策略和依據。特別感謝人民教育出版社為我們出版了從幼稚園到國小、國中的相關的實驗教材,使得我們有機會驗證這樣一個珍貴的事實:生本教育對人的培養和終身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對整個教育改革而言,它具有相對完整、先行先試的意義。我們的體會是:我們對課程、教材、教法、評價和管理進行的根本改革,目標不是別的,只是適應以生為本的教育的需求,為全面依靠學生做準備,就像為了原材料的精加工,我們要做好毛坯一樣。
人們總是在課程的研究中強調社會需求、學科因素等的重要性,這兩個因素甚至到了與第三個因素——學生鼎足三分的地步。但事實正如我在十多年前寫的《教育走向生本》一書中所陳述的,所有的因素最終要歸結為以生為本,所有的一切最終都要依靠學生來完成,學生的提升才是教育的目標和過程的依託。我們多年的實踐證明,前面的兩個因素,必須變為使第三個因素可以發揮的形態,因為人是所有事情的核心因素。
對待人這樣一種因素,大自然別有心機——我們把大自然的心機叫做天機,它其實是億萬年演化所形成的某種和諧或規律性:就孵化小雞而言,大自然使母雞的體溫剛剛適合孵出小雞,但是大自然卻沒有給人以類似的規定性來對待人的教育與學習,也就是說,人可以超越地設計兒童學習的方式和條件。
進一步的思考是,人之教育教學設計不一定能像母雞適應小雞那樣地適應學生,這既是問題,同時又是機遇。我們似乎體會到,大自然經過億萬年形成的規律的“本意”,是給我們寬鬆的設計,以便更高級地適應變化多姿而又遵從規律的學習的生命體,使之有更深刻、廣泛的學習的自由,而且自由得更有質量。
生本教育努力揭示這種設計的秘密,執著地堅持這樣的理念:所有的教育教學改革,都指向一個目標——使兒童可以自為,使我們可以全面依靠學生,從而實現天縱之教。2010年12月15日,人民教育出版社舉辦60周年社慶,邀請了兩位學者作報告,一位是台灣學者歐先生講“台灣教材”,一位是我講“走向生本的中國小教材和教學”。歐先生風趣地說,台灣有的人做快樂教育,學生很快樂,很活躍,但成績很差,被人稱作“安樂死”(當時全場大笑),我在報告中接過這個話茬,放了6段課堂實錄,說明教育和快樂同行,一切皆有可能,生本教育是天天向上的“安樂生”:孩子們快樂上課,素質發展,成績優異。
從既有情況來看,如果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十年之後,每個地域都將是人才倉庫,而整箇中國將人才如海,成為真正的人力資源強國。
我曾在一所生本教育實驗學校讀到一首詩:“山有文章舉世推,濱江桃李遍新栽;此公獨有千秋意,造士都成一代才。”“山有”不知何人也,但是他的“執千秋意,造一代才”的崇高精神和開闊眼界,卻在召喚人們跟從,或雖不至,心嚮往之。生本教育所認識到的極致的教育價值和天縱之教的走向,似乎為“執千秋意”和“造一代才”找到了途徑。
結合這些,我把自己的一部分部落格文章收集成冊,命名為“天縱之教”,藉以方便與讀者交流。《人民教育》雜誌總編輯傅國亮先生,惠以他的講話作為“專家的話”列入本書;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會長呂達先生,以及許多實驗學校的校長、老師讀過本書中的許多文章,並提出了寶貴意見,我在此未及一一列名,在此一併致謝。
郭思樂
2011年2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