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壬水庫

大壬水庫

大壬水庫位於廣西梧州市藤縣太平鎮與古龍鎮交界的大壬河上。始建1958年8月,重建於1975年7月,1980年成功蓄水。水庫設計總容量為4000多萬立方米,蓄水面積1630畝,總庫容4155萬立方米,有效庫容3250萬立方米。壩高55.5米,壩頂長250米,為粘土心牆土壩。設計灌溉面積7.58畝,為藤縣縣內最大的中型水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壬水庫
  • 位置:廣西梧州市藤縣太平鎮與古龍鎮交界的大壬河上
大壬水庫位於廣西梧州市藤縣太平鎮與古龍鎮交界的大壬河上。正確的叫法是大壬水庫而不是大任水庫。
大壬水庫一詞處於東面的大壬盆地,大村行政村。過去在這個盆地里設立過大壬鄉,直到現在還有人習慣叫大壬。由於大壬盆地的水往西流,這條河就叫大壬河。再到了後來在古龍鎮與太平鎮交界大壬河修建了水庫,修水庫得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啊,同時這個水庫承擔著藤縣北部的重任,包括防洪、灌溉、發電。也正好建在了大壬河上,這個水庫叫大壬水庫再好不過了。
大壬水庫
但現在的人,很少用“壬”字,也不知道怎樣讀。在各種文字載體中用“任”字比較多。於是經常寫作“大任”。但在老一輩的人,特別是參加過建設的當代知青們中,都是寫著“大壬”。
在過去的很多地圖都是標“大壬”包括百度地圖、谷歌地圖。
狹義的大壬指藤縣古龍鎮的大村盆地,也叫大壬盆地。廣義的大壬指的大壬水庫流域。
大壬水庫始建於1958年8月,屬於“二五”時期的產物,當時中國的大地剛好到處是一片“趕超英美”的【大躍進】的歷史年代,在當時可以吹噓廣西畝產10萬斤的背景下,當時大壬水庫當然也不甘落後,據藤縣縣誌記載:“在人力、財力不足技術力量不足,要求過高過急”的情況下,集藤縣近一半勞動力,興然動工。
據太平街有參加過早期修建大壬水庫的老人回憶,當時大壩沒有砌石,無混凝土,急功近利,整個大壩全用泥土夯實而成,建壩清基時,為了求快,沒有清到底,時有一公社幹部獻計:說什麼水浸萬年松,用松木打樁就可以了。就這樣,到里第二年,即1959年,大壬水庫已經開始蓄水。
據太平鎮老人董老四在太平網發帖回憶道:
一九五九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晚上七點多鐘,勞作了一天的太平鎮善慶村民,有的正在煮著晚餐,有的正準備著吃飯;
除了小雨打在屋脊上的沙沙聲和瓦檐流淌的滴嗒聲,一切都顯得那樣地安逸和平靜,然而,一場無侫之災難,正在向他們襲來。
連日來的暴雨,江河早已漲滿,到處山洪傾瀉。位於太平鎮善慶旺妖村不遠處大壬水庫上流的大壬河也隨之暴漲。
水庫的大壩純為泥土夯實,連日的雨水早已濕潤,土壩左側的泄洪口過小不合理,根本排泄不了洪水,加上左側略低,洪水從左側起漫過了土壩,一經沖刷,左側泄洪口旁的土壩即出現缺口,繼而整個大壩迅速崩潰,上千萬立方米的水一下子鋪天蓋地地向下游衝去,將整個善慶村即夷為平地。
其中最嚴重是中垌村,此村地處田垌中間,洪水一到,一村人竟避無可避,房屋盡毀,人也死了多個,壩底處直衝刷至見地骨。約八時左右,洪峰到太平圩,勒竹江漲滿。
據老人說,太平街擔水碼頭差三級就浸入街了,從碼頭上望出去,水面上漂浮著許多箱、櫃、桌、櫈等家具和一批行條木、桷子板,其間也夾雜有豬、牛、雞等屍體,一片狼藉,慘不忍睹。
其中最嚴重是中垌村,此村地處田垌中間,洪水一到,一村人竟避無可避,房屋盡毀,人也死了多個,壩底處直衝刷至見地骨。約八時左右,洪峰到太平圩,勒竹江漲滿。
1975年,為了灌溉蓄水的需要,當年7月15日重建大任水庫, 壩址在原壩下游600米處,大壩新址從舊址推前到旺妖村背。
據父輩們回憶,當時在重新修建它的時候那可是全縣大約4萬名勞動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建造起來的,當時除了藤北附近各鄉鎮的勞動力之外,在藤南各個鄉鎮同樣抽取部分勞動力,上來幫忙建造。
那個還是記工分,吃大鍋飯的年代,上至六十歲的老人,下至當時正在讀書的學生(當時都是半讀書,半勞作),都參加到了這個偉大的工程當中。當時沒有什麼先進的勞動工具,全靠的是雙手去創造。
終於在1980年全部竣工,水庫設計總容量為4000多萬立方米,建成後蓄水面積1630畝,總庫容4155萬立方米,有效庫容3250萬立方米。壩高55.5米,壩頂長250米,為粘土心牆土壩。設計灌溉面積7.58畝,為藤縣縣內最大的中型水庫。可以說現在建成的大壬水庫是藤縣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水庫正常庫容為3262萬立方米,集雨面積為84平方千米,海拔為104.5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