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又名西關),位於貴州省南緣中部,黔南州南部,平塘縣西北部,是一座具有700餘年歷史的高原小鎮。元代屬大龍番應天府安撫司,明洪武五年(1372年)屬大龍番長官司,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後為大塘州判駐地,民國3—25年(1914—1936年),為大塘縣縣治。民國三十年(1941年),平舟縣與大塘縣合併為平塘縣。
來歷,特色,
來歷
大塘古城在清乾隆鼎盛時期曾有城牆千餘米,東南西北城門四個,內建有城皇廟等五座廟宇,居住著一千四百餘戶人家。相傳,明末清初,因躲避戰火,阿錢、老宛、白苒(屬布衣陳氏家族國字輩)三兄弟從江蘇遷徙至此生息繁衍,並將宜興紫砂壺的製作技藝帶到大塘,用大塘當地的陶土燒制出了獨具特色的“大塘陶壺”,取名“大塘紫陶”。1858年,太平軍戰將石達開的一支部隊,赴四川征戰途經大塘時與守城清軍發生激戰,攻城後燒殺擄掠,殃及無辜百姓傷亡甚多,陳氏家族難以倖免,“大塘紫陶”製作技藝也因此沉跡。
百年來,恢復傳承“大塘紫陶”成為了大塘陳氏後人一直未了的心愿。2010年,陳禮賓,大塘陳氏的第六代嫡孫,經過多年的艱辛摸索實踐,終於成功恢復這一技藝,並且燒制出來的“大塘紫陶”質地更加細膩,色彩更加的均勻飽滿,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特色
大塘紫陶用取自大塘本地形成於7000多萬年白堊紀砂岩,經科學提煉,精心配比成泥料,再經制壺藝人的精雕細琢,精心燒制,在與火的碰撞交融中,形成了顏色紅潤,富於窯變,韻味天成的陶與火的藝術品。用大塘紫陶泡茶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大塘紫陶是從砂錘鍊出來的陶,既不奪茶香氣又無熟湯氣,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蘊。
二、砂質茶壺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時日能增積“茶銹”,所以空壺裡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三、便於洗滌,日久不用,難免異味,可用開水泡燙兩三遍,然後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變。
四、冷熱急變適應性強,寒冬臘月,注入沸水,不因溫度急變而脹裂;而且砂質傳熱緩慢,無論提撫握拿均不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