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礦集區深部精細結構與成礦預測研究

《大型礦集區深部精細結構與成礦預測研究》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呂慶田、侯增謙、鄧軍、楊竹森、常印佛、裴榮富、蒙義峰、杜建國、趙海玲、徐文藝、史大年、遲清華、黃定華、曾普勝、趙金花、梅燕雄、孟貴祥、嚴加永、李進文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型礦集區深部精細結構與成礦預測研究
  • 成果登記號:20080002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080002
項目名稱
大型礦集區深部精細結構與成礦預測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呂慶田、侯增謙、鄧軍、楊竹森、常印佛、裴榮富、蒙義峰、杜建國、趙海玲、徐文藝、史大年、遲清華、黃定華、曾普勝、趙金花、梅燕雄、孟貴祥、嚴加永、李進文
研究起始日期
2000-07-01
研究終止日期
2006-12-01
主題詞
礦集區;深部精細結構;成礦預測
任務來源
部門計畫;

成果摘要

本項目在銅陵礦集區通過地殼結構的精細探測、地殼變形的實驗模擬、區域流體-蝕變填圖與流體示蹤模擬、地表-鑽孔深穿透地球化學分析,以及三維立體式初步綜合研究,獲得了一大批野外調查和探測新資料,以及室內分析測試新數據。(1)初步查清銅陵礦集區地殼結構框架,獲得一批重要的新發現,大大地深化了對礦集區深部地質過程的認識;(2)進行了流變實驗和數值模擬研究,初步揭示了銅陵礦集區淺部地殼變形歷史、應力狀態演變及岩漿-流體驅動機制;(3)嘗試性地開展了銅陵礦集區尺度區域流體-蝕變填圖,提出""流體-蝕變填圖""的方法體系,初步建立了區內四套流體系統及其時空格架,完成了我國第一幅區域流體地質綜合信息圖;(4)通過區域流體-蝕變填圖和典型礦床解剖,獲取了大量新證據,證實銅陵礦集區曾發生海西期噴流沉積作用,形成SEDEX型含銅黃鐵礦礦床;(5)初步查明了銅陵礦集區礦化時空結構,提出""疊加成礦""是礦集區及大礦形成的主導機制;(6)通過綜合研究和區域對比,初步提出了銅陵礦集區區域成礦的動力學模式。(7)發展和完善了金屬礦高解析度反射地震和首波層析成像技術,為深部隱伏礦找尋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手段。(8)系統總結了銅陵礦集區成礦的成礦系統、成礦模式,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特徵,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銅陵礦集區綜合找礦標誌,提出了深部成礦預測靶區,並對部分預測區進行了初步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