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

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

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又名圖瓦新村古墓葬群,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圖瓦新村附近,是青銅時代至鐵器時代的古遺址。

2013年7~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進行了挖掘。墓地分布面積較大,多數墓葬中部有凹陷現象。石堆墓均由卵石堆積而成,卵石為白色或灰色,以灰色卵石石堆墓較多。已清理的墓葬均有岩石堆積,封堆大致呈低矮圓錐狀,有的封堆邊緣處有石圈。墓室均為豎穴土坑,葬具有木棺、石棺等。部分墓葬被盜擾,從保存較好的墓葬來看,葬式多為仰身直肢。出土器物43件,有陶、銅、鐵、金、石、骨器等。雙虎鹿石是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一個重要的發現,一塊長條形石板兩面都陰刻有抽象化的雙虎,虎首微舉,虎尾上揚,尾梢捲起,緊貼後腰部,這樣雕刻有虎的形象的鹿石在阿勒泰地區是首次發現,而且是在墓葬封堆中發現的,有著不一般的意義。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年代為青銅時代至早期鐵器時代,青銅時代與切木爾切克文化屬性一致,早期鐵器時代與阿爾泰山北部的巴澤雷克文化屬性相近,更晚的一座墓葬則屬於隋唐時期突厥人的墓葬。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的發掘對於建立當地考古學文化序列有重要意義。

2013年5月,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
  • 地理位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圖瓦新村附近
  • 所處時代:青銅時代至鐵器時代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0696-2-180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2013年7~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進行了挖掘。
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
發掘現場

遺址特點

綜述
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已發掘的8座墓葬在圖瓦新村西南,觀魚台下面較平坦的台地上。經考古研究院考古專家初步判斷,古墓葬群年代大致為戰國到兩漢時期,約2000年左右歷史,共有墓葬60多座。墓葬呈現出由卵石和岩石堆砌起來的圓形石堆。
墓地分布面積較大,多數墓葬中部有凹陷現象。其中的34座石堆墓、3座土堆墓,大致呈南北走向,綿延至北部山腳下,分布區內有十餘座近現代石堆墓葬;另有石堆墓11座、土堆墓1座,與圖瓦新村西南端圖瓦族居民住宅相鄰;其餘6座石堆墓,旁有兩戶圖瓦族居民住房。石堆墓直徑3~16米、最大高度為1.2米,土堆墓最大直徑約25米、高1.1米。有些墓葬中部塌陷,凹坑直徑3~10米。石堆墓均由卵石堆積而成,卵石為白色或灰色,以灰色卵石石堆墓較多。已清理的墓葬均有岩石堆積,封堆大致呈低矮圓錐狀,有的封堆邊緣處有石圈。墓室均為豎穴土坑,葬具有木棺、石棺等。部分墓葬被盜擾,從保存較好的墓葬來看,葬式多為仰身直肢。
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
揭去表土後墓葬的封堆
M1
M1墓葬位於墓地北端。封堆呈低矮圓錐形,直徑約17米、高約1米。封堆外側有環壕。環壕外徑約23米、寬約1.5米、深約0.5米。封堆由土石混合堆築,分三次堆積而成。第一次是在墓室完成後,使用小礫石夾黃土堆積,並在堆積的封堆外圍用較大石塊圍砌成石圈;西北缺失一部分,可能是堆積時有意留下的。第二次使用純黃土堆積,最後一次使用碎小礫石夾雜黃土堆積。三次堆積的時間相隔不長。清理封堆下石圈時,在東北方向的石圈上發現一尊鹿石,上半部兩面雕刻有近似的雙虎圖案。墓室開口於封堆下原始層面中部,口呈近東西向長方形,向下0.4米為由數塊石板圍砌而成的豎穴石棺,內填有大量石塊,被盜擾。石棺長1.7米、寬0.85米、深0.8米,僅在墓室東北角填土中發現頭骨殘片2塊、鹿首銅飾1件和石珠1枚。墓口向東延伸出一長方形淺坑,長約2米、寬1.7米、深0.4米,內葬一匹馬,不見頭骨,馬肩胛骨附近出土有銅節約、銅環、銅扣、銅飾件等。
M5
M5北為M9,東南為M1。封堆由卵石、石塊和沙土堆積而成,呈低矮圓錐形;中部塌陷,直徑10.5米、高0.45米。墓室平面為東西向長方形,開口於封堆下原初層面中部,長2.7米、寬1.9米、深1.9米。墓室內填卵石和黃土,下半部用松木原木搭建木棺,墓主頭向東面北,仰身屈肢,右腿脛骨被擾至木棺原木下。從牙齒和其他骨骼判斷,應為成年女性。人骨上有朽木痕跡,下不見鋪木,推測為無底木棺。頭部東側出土有羊骶骨和頸椎骨,在椎骨中發現1把鐵刀。頭骨附近發現有若干金箔碎片,耳部附近出土2枚金耳環,腳部出土1件陶壺。木棺北側殉葬有一匹完整的俯臥狀馬,前半身俯臥在一塊長條形石板上,馬口中含1件鐵馬銜。
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
M5

文物遺存

綜述
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出土器物43件,有陶、銅、鐵、金、石、骨器等。
雙虎鹿石
雙虎鹿石是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一個重要的發現,一塊長條形石板兩面都陰刻有抽象化的雙虎,虎首微舉,虎尾上揚,尾梢捲起,緊貼後腰部,這樣雕刻有虎的形象的鹿石在阿勒泰地區是首次發現,而且是在墓葬封堆中發現的,有著不一般的意義。墓葬明顯有助於鹿石斷代,這對鹿石研究無疑有著重要的作用。一般認為,鹿石都是應該和墓葬在一起的,或者是祭祀遺蹟,起到標誌的作用,也有學者認為是圖騰柱一類的,是部族精神信仰的集中體現物。根據墓葬出土的文物、墓葬形制以及碳十四測年來看,這塊雙虎鹿石,推測產生於早期鐵器時代。
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
一號墓封堆中的雙虎鹿石

研究價值

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年代為青銅時代至早期鐵器時代,青銅時代與切木爾切克文化屬性一致,早期鐵器時代與阿爾泰山北部的巴澤雷克文化屬性相近,更晚的一座墓葬則屬於隋唐時期突厥人的墓葬。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的發掘對於建立當地考古學文化序列有重要意義。

保護措施

2013年5月,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圖瓦新村附近。
喀納斯景區

交通信息

自駕: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路程約123.1千米,用時約2小時15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