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哲學家(修訂版)(上、下)

大哲學家(修訂版)(上、下)

《大哲學家(修訂版)(上、下)》是於2012年11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再版的一本圖書。作者:[德]卡爾·雅斯貝爾斯,譯者:李雪濤 主譯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哲學家(修訂版 上·下)
  • 作者:[徳]卡爾·雅斯貝爾斯
  • 原版名稱:Die großen Philosophen
  • 譯者:李雪濤 主譯
  • ISBN:9787509738658
  • 類別:哲學
  • 頁數:856
  • 定價:98.00元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1-1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卡爾·雅斯貝爾斯是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大哲學家》是其所構想三卷巨著中僅完成出版的一卷。在本書中,雅斯貝爾斯跳出尚以歐洲為中心的存在主義哲學框架,而以哲學家著作的獨創性和相似的思維方式為取向,將世界上取得成就的哲學家劃分為思維方式的創造者、思辨的集大成者和原創性形上學家三種類型。本書是大手筆寫大家的學術典範,資料豐富,層次分明,學術性強,思想深刻,分析精闢,評論準確,具有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卡爾·雅斯貝爾斯,德國哲學家,精神病理學家,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

目錄

目 錄
前 言……………………………………………………………………………………………1 導 論……………………………………………………………………………………………1  一 關於人類的大人物……………………………………………………………………1  二 哲學家與其他大人物的區別…………………………………………………………6  三 大哲學家的標準………………………………………………………………………9  四 大哲學家的挑選和編組………………………………………………………………13  (一)編組的必要性及其在歷史上的變化……………………………………………13  (二)將哲學家分成的三大組…………………………………………………………17  (三)尋找分組中的原則………………………………………………………………20  (四)為學習者的選擇…………………………………………………………………25  五 與哲學家的交往………………………………………………………………………27  六 關於大哲學家的爭辯…………………………………………………………………29  七 對大哲學家的疑問……………………………………………………………………38  八 對大哲學家描述的任務………………………………………………………………54  思想範式的創造者蘇格拉底…………………………………………………………………………………………66  一 生平資料(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66  二 思想發展………………………………………………………………………………67  三 對話……………………………………………………………………………………67  四 蘇格拉底生命的本質…………………………………………………………………68  五 法院的起訴……………………………………………………………………………72  六 柏拉圖對蘇格拉底的美化……………………………………………………………75  七 影響史…………………………………………………………………………………79  八 蘇格拉底不朽的意義…………………………………………………………………83 佛 陀……………………………………………………………………………………………87  一 生平述略………………………………………………………………………………89  二 教義與禪定……………………………………………………………………………95  三 教義的陳述……………………………………………………………………………99  四 對佛陀創新問題的探討………………………………………………………………109  五 發展史…………………………………………………………………………………113  六 佛陀與佛教對我們來說有何意義……………………………………………………123 孔 子……………………………………………………………………………………………125  一 生平……………………………………………………………………………………126  二 孔子的根本思想:借對古代的復興以實現對人類的救濟…………………………128  三 孔子的道德、倫理規範………………………………………………………………132  四 根本知識………………………………………………………………………………140  五 孔子的極限意識………………………………………………………………………147  六 有關孔子的人格………………………………………………………………………151  七 孔子及其反對者………………………………………………………………………155  八 影響史…………………………………………………………………………………158 耶 穌……………………………………………………………………………………………163  一 宣告……………………………………………………………………………………163  二 耶穌的生平……………………………………………………………………………171  三 對耶穌人格的看法……………………………………………………………………175  四 耶穌的影響……………………………………………………………………………183 有關思想範式創造者的討論……………………………………………………………………189  一 闡釋的方法……………………………………………………………………………189  二 為什麼單單是這四個人………………………………………………………………193  三 這四位大師的共同點和差異…………………………………………………………193  四 我們對待四大哲學範式創造者的態度………………………………………………198   思辨的集大成者柏拉圖……………………………………………………………………………………………206  一 生平和著作:理解柏拉圖的前提……………………………………………………206  (一)柏拉圖的生平(公元前428年~公元前347年)………………………………206  (二)柏拉圖的著作……………………………………………………………………208  (三)理解柏拉圖的前提………………………………………………………………210  二 柏拉圖的哲學…………………………………………………………………………219  (一)柏拉圖的思想……………………………………………………………………219  (二)可表達的問題……………………………………………………………………226  (三)理念、辯證法、厄洛斯…………………………………………………………235  (四)柏拉圖思想的特殊領域…………………………………………………………253  三 特色與評論……………………………………………………………………………256  (一)對柏拉圖的總體評價……………………………………………………………256  (二)柏拉圖的局限性…………………………………………………………………260  (三)柏拉圖對我們的意義……………………………………………………………265  四 歷史影響………………………………………………………………………………267 奧古斯丁…………………………………………………………………………………………273  一 生平和著作……………………………………………………………………………273  二 從哲學到信仰的認識…………………………………………………………………275  (一)皈依基督教………………………………………………………………………275  (二)在遵循天啟思想基本原理前提下,獨立的哲學思想的改變…………………277  (三)奧古斯丁思想的發展……………………………………………………………279  三 奧古斯丁思想的方法…………………………………………………………………280  (一)生存之光與《聖經》的詮釋……………………………………………………280  (二)理性和信仰的真理………………………………………………………………288  (三)上帝和基督………………………………………………………………………295  (四)啟示信仰中的哲學思想…………………………………………………………302  四 特徵和批判……………………………………………………………………………318  (一)在首次全部觀點中的人格………………………………………………………318  (二)與克爾愷郭爾和尼采的比較……………………………………………………319  (三)基督教會思想……………………………………………………………………320  (四)奧古斯丁的矛盾…………………………………………………………………325  (五)作品形式…………………………………………………………………………329  (六)人格………………………………………………………………………………329  五 歷史地位、影響史和現實意義………………………………………………………331  (一)歷史地位………………………………………………………………………331  (二)影響史…………………………………………………………………………333  (三)奧古斯丁對我們的意義………………………………………………………334 康 德……………………………………………………………………………………………337  一 生平與著作……………………………………………………………………………337  二 康德走向批判哲學的道路……………………………………………………………344  (一)前批判著作………………………………………………………………………344  (二)1766年之後的轉折………………………………………………………………348  (三)新問題:主客體分裂以及新哲學的出發點……………………………………351  三 康德對認識的解釋的結構……………………………………………………………355  (一)分裂………………………………………………………………………………355  (二)感觀性、空間和時間……………………………………………………………355  (三)思想………………………………………………………………………………359  (四)從判斷中引出範疇………………………………………………………………362  (五)兩個基礎…………………………………………………………………………364  (六)出發點是意識而不是存在………………………………………………………366  (七)先驗推論…………………………………………………………………………370  (八)康德說明非對象性事物的源泉的方法之分析…………………………………372  (九)二律背反…………………………………………………………………………384  (十)理智原型…………………………………………………………………………389  (十一)回顧和總結……………………………………………………………………391  四 在其所有形式當中的理性的結構……………………………………………………392  (一)理念………………………………………………………………………………394  (二)倫理行為…………………………………………………………………………407  (三)對美的直觀………………………………………………………………………423  (四)康德對超越性事物的哲學解釋…………………………………………………427  五 康德的理性……………………………………………………………………………435  (一)思維方式的革命…………………………………………………………………435  (二)康德的問題的廣闊性……………………………………………………………438  (三)康德的懷疑論……………………………………………………………………441  (四)哲學思維的消極意義與積極意義………………………………………………443  (五)人的有限性與理性的界限………………………………………………………445  六 政治與歷史……………………………………………………………………………450  (一)基本思想…………………………………………………………………………451  (二)公民社會的觀念…………………………………………………………………460  (三)啟蒙之路…………………………………………………………………………473  (四)康德的時代………………………………………………………………………480  (五)康德的政治思想方式……………………………………………………………484  (六)反對意見…………………………………………………………………………487  (七)比較………………………………………………………………………………489  七 對康德的批判…………………………………………………………………………491  (一)科學性特點………………………………………………………………………496  (二)通向“教條”之路………………………………………………………………498  (三)體系的要求………………………………………………………………………503  (四)康德哲學的局限…………………………………………………………………505  (五)康德的思維方式…………………………………………………………………509  (六)關於對康德的闡釋………………………………………………………………510  八 康德的歷史地位、對今天的影響與意義……………………………………………512  原創性形上學家阿那克西曼德……………………………………………………………………………………524 赫拉克利特與巴門尼德斯………………………………………………………………………530  一 赫拉克利特……………………………………………………………………………530  二 巴門尼德斯……………………………………………………………………………538  三 比較赫拉克利特與巴門尼德斯………………………………………………………547 柏羅丁……………………………………………………………………………………………551  一 生平與著作……………………………………………………………………………551  二 對柏羅丁的“體系”的描述…………………………………………………………553  三 整體性的超越…………………………………………………………………………561  四 認識的諸層次…………………………………………………………………………565  五 思辨性的超越…………………………………………………………………………571  六 墮落與升華……………………………………………………………………………587  七 反對唯物主義與諾斯替教派…………………………………………………………596  八 批判性特點……………………………………………………………………………600  九 歷史地位及其影響……………………………………………………………………606 安瑟爾謨…………………………………………………………………………………………610  一 生平與著作……………………………………………………………………………610  二 安瑟爾謨的基本哲學思想……………………………………………………………611  (一)對思想的複述……………………………………………………………………611  (二)闡釋………………………………………………………………………………612  (三)安瑟爾謨基本思想的歷史………………………………………………………619  三 安瑟爾謨思維的特點…………………………………………………………………627  (一)安瑟爾謨原本作為基督教式思維的哲學………………………………………627  (二)何謂安瑟爾謨的思維……………………………………………………………628  (三)權威性……………………………………………………………………………631 斯賓諾莎…………………………………………………………………………………………633  一 生平與著作……………………………………………………………………………633  二 哲學與生活實踐………………………………………………………………………638  三 形上學觀點…………………………………………………………………………640  (一)實體、屬性、樣式………………………………………………………………640  (二)上帝………………………………………………………………………………641  (三)兩種屬性…………………………………………………………………………647  (四)樣式………………………………………………………………………………649  (五)時間;必然性……………………………………………………………………651  (六)上帝與世界之間的飛躍及其統一性問題………………………………………652  四 認識的理論……………………………………………………………………………656  (一)認識的階段………………………………………………………………………656  (二)觀念………………………………………………………………………………659  (三)與上帝的關係……………………………………………………………………661  (四)斯賓諾莎對自己根據幾何學方法獲得的洞識的闡述…………………………662  (五)神秘主義、理性主義、思辨性思維……………………………………………664  五 人………………………………………………………………………………………668  (一)人不是實體,而是樣式…………………………………………………………668  (二)人的思維與神的思維……………………………………………………………669  (三)人是精神和形體…………………………………………………………………670  (四)人與動物以及人們之間的不同…………………………………………………673  (五)不朽與永恆………………………………………………………………………674  六 目的無涉和價值無涉…………………………………………………………………675  (一)目的和價值是從上帝觀的顛倒中產生的成見…………………………………675  (二)我們作為樣式的有限理智………………………………………………………678  (三)現實與價值………………………………………………………………………679  (四)兩種認識方式的轉換……………………………………………………………680  (五)價值無涉的倫理…………………………………………………………………680  七 精神的奴役與自由……………………………………………………………………681  (一)關於情感的學說…………………………………………………………………685  (二)對奴役的描述……………………………………………………………………687  (三)觀念與自由的可能性……………………………………………………………688  八 宗教與國家……………………………………………………………………………695  (一)斯賓諾莎的國家思想……………………………………………………………698  (二)國家中的宗教……………………………………………………………………708  (三)斯賓諾莎的宗教解釋和政治學的批判性特徵…………………………………718  九 斯賓諾莎哲學的特點…………………………………………………………………742  (一)斯賓諾莎的哲學與本質一瞥……………………………………………………742  (二)斯賓諾莎的局限…………………………………………………………………746  十 斯賓諾莎的身後影響…………………………………………………………………749 老 子……………………………………………………………………………………………752  一 生平與著作……………………………………………………………………………752  二 對老子哲學的闡述……………………………………………………………………755  (一)道…………………………………………………………………………………755  (二)道與世界…………………………………………………………………………758  (三)道與個體的人(生命的實踐)……………………………………………………760  (四)道與國家之統治(駕馭人類社會的實踐)………………………………………769  三 獨特性與批判…………………………………………………………………………774  (一)老子的意義………………………………………………………………………774  (二)效法老子的各色人物……………………………………………………………777  (三)老子在歷史上的地位及其局限性………………………………………………780 龍 樹……………………………………………………………………………………………782  一 歷史位置………………………………………………………………………………783  二 思維操作………………………………………………………………………………787  三 對學說的概括…………………………………………………………………………793  四 有關學說意義的討論…………………………………………………………………795  五 歷史比較………………………………………………………………………………811 附 錄……………………………………………………………………………………………817  一 雅斯貝爾斯年表………………………………………………………………………817  二 《大哲學家》德文原書目錄中譯文…………………………………………………820  三 參考文獻………………………………………………………………………………839 譯後記……………………………………………………………………………………………851 《大哲學家》中文版第二版後記………………………………………………………………85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