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咀桉

大咀桉

大咀桉(學名:Eucalyptus macrorhyncha F.Muell. ex Benth.)是桃金孃科桉屬植物。在適生的條件下樹高可達到35米,但通常情況下, 在多數立地條件下一般低於20米,胸徑可達1米。樹皮持久,灰色至紅棕色,粘稠。幼葉離生,寬披針形,有光澤的綠色,具糙硬毛。葉分離,披針形,長9-15厘米,寬1.2-2.7厘米。傘形花序7-11花;花序梗圓柱狀,長7-15毫米;花梗圓柱形或有角,2-8毫米長。果球狀,長6-10毫米,直徑7-12毫米;圓盤升起;瓣膜外露。

自然分布於澳大利亞,從華利亞達向南,至新南威爾斯州。通常生長在山腳、低山和山丘地區。

樹幹通直,樹冠稠密, 樹葉含有藥用價值的芸香甙,芸香甙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苗期管理,小苗培育,栽植管理,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大嘴桉在適生的條件下樹高可達到35米,但通常情況下,在多數立地條件下一般低於20米,胸徑可達1米。樹幹通直但樹上都具有稠密的短枝,呈現出圓形、稠密的樹冠,並且可占總高度的1/3-2/3。樹皮持久,灰色至紅棕色,粘稠。幼葉離生,寬披針形,有光澤的綠色,具糙硬毛。葉分離,披針形,長9-15厘米,寬1.2-2.7厘米,綠色,暗淡到半光澤,同色。
傘形花序7-11花;花序梗圓柱狀,長7-15毫米;花梗圓柱形或有角,2-8毫米長。芽紡錘形,長7-9毫米,直徑4-5毫米,沒有疤痕;根冠圓錐形或細長的銳尖或匍匐莖,至少與托杯一樣長和寬。果球狀,長6-10毫米,直徑7-12毫米;圓盤升起;瓣膜外露。

生長環境

通常生長在山腳、低山和山丘地區,海拔為150-1000米或更高地區。喜歡暖和、較濕潤的氣候,夏季較熱、乾旱,最熱月平均最高溫為25-31℃,最冷月為-1至5℃,冬天寒冷,有5-70天霜凍。然而在最高海拔也少雪,平均每年降雨量為500-1000毫米,澳大利亞南邊冬季降雨最高,北方夏季降雨最高。大嘴桉生長在多種土壤上,主要生長在中等肥沃的粘性淋溶土。

分布範圍

自然分布於澳大利亞,從華利亞達向南,至新南威爾斯州;在維多利亞的絕大多數山腳都生長有大嘴桉,特別是在東北方向的大分界線的北坡。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的南方高地,大嘴桉很普通,並且在南方、西坡中心連同北方高原台地也有生長。在南澳大利亞也有少量發現。主要分布在南緯29°-38°。

繁殖方法

苗圃地的選擇:選擇透性好、不積水的微酸至中性沙壤,圃地需比較平坦,水源方便,避免使用前茬種植茄科植物的土地。
作床:深翻土地,揀淨草根、石塊,耙細土粒,然後作成苗床高10-15厘米、床寬1米的播種床。作床後用灑水壺施入甲基托布津或敵殺死,進行滅菌、滅蟲。然後平整苗床,壓平苗床,再用細孔篩篩上一層細土粉,填平床而裂縫,直到床面不見大空隙以及石粒。
種子消毒:將種子用棉布口袋裝好,然後放在1-2‰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30分鐘。將種子取出,用40℃的熱水沖洗,然後再用清水沖洗3次。
播種方法:以每平方米原床苗1500株左右計算播種,種子有效發芽率為400粒/10克,淨床播種量為30-40克/平方米採用撒播,按每床播種面積,稱好播種量,混入10-20倍的細土,均勻地撒播在床面上,然後用細孔篩均勻地篩覆一層細士,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然後再蓋上一層2-3厘米的松針或稻草,最後再灑上一次透水。

栽培技術

苗期管理

春、夏育苗主要是採用水分管理來調節氣溫和濕度,或採用遮陰等方法調節小環境。總之在播種後,播種床面需保持濕潤,不能過乾過濕。播種後一般7-15天出苗。幼苗1-2對真葉時期,苗木十分纖弱,不能放鬆水分管理。且易患猝倒病,因此,此段時期需仔細觀察,注意病蟲害的防治。出苗半月後,可用1:100倍的波爾多液或1:100倍的多菌靈防治立枯病。三對真葉時幼苗根系較好,抗旱和抗病能力增強,可以施稀釋的農家肥,切忌施化肥。

小苗培育

營養土配製:一般每100千克土加過磷酸鈣1-2千克,硼砂100克,除蟲藥粉500克,兌混均勻。然後裝入營養袋中,袋土需裝滿,待移苗、澆水後,袋土面離袋口面1-2厘米。
排袋:移苗前先將裝好土的營養袋排在苗箱上,然後覆土至營養袋土一樣平。
移苗:根據幼苗發育物候,3-4對真葉為最佳移苗時期。移苗時間選在陰天或傍晚。起苗時切忌用手扯,需小撬帶土起苗。
管理:氣溫過高、雨水過多的季節,應搭設蔭棚,疏通排水溝,防止苗床過乾、過濕,苗木成活半個月後可視苗狀況施用稀釋人畜糞水。
出圃:出圃時和運輸中注意不要將袋土和苗木抖松,保持原狀,以利栽植成活。

栽植管理

選地整地:在中國四川盆地及其周邊中低山區,降雨較豐沛,光照較足,可選擇土壤肥沃疏鬆的立地,在土層深厚、通透性較好的沙壤土或壤質土上均生長得較好。造林應清除林地上的雜灌、雜草,採用穴狀整地方式,規格為50厘米×50厘米×30厘米,表土回填,揀盡穴內的雜物。整地—般在造林前先期進行,也可隨整地隨造林作為原料林(主要用葉)培育,可採用較大的密度進行栽培,視立地的具體情況,用2米×2米或2米×2.5米的初植密度。
栽植:造林一般採用百日苗,在雨季營造成活率較高且可減少管理強度。造林前在穴中施500-1000克/穴的磷肥作底肥,有條件的亦可施農家肥,造林後需注意除草、培土。樹葉被採摘後應考慮施追肥。
管理:幼林撫育以鬆土除草為主,連續撫育兩年。若培育葉用林需追肥。若培育用材林,造林後3-4年鬱閉成林,此時需進行撫育間伐,經2次間伐後,每畝保留70-80株,培育大徑材。

主要價值

樹幹通直,樹冠稠密,樹葉含有藥用價值的芸香甙,芸香甙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