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給種早在1856年就由
Fortune從中國清朝政府的花園中引至英國栽培,並選出了一些栽培品種。
形態特徵
多年生葶狀
草本。根莖粗壯,直徑達1.2厘米。花葶高達70厘米,幼時被密的淡黃色柔毛,後多少脫毛,基部直徑5-6毫米,被極密的柔毛。葉全部基生,蓮座狀,有長柄,柄長15-25厘米,幼時被與花葶上一樣的毛,後多脫毛,基部擴大,呈短鞘,抱莖,鞘內被密毛,
葉片腎形,長9-13厘米,寬11-22厘米,先端圓形,
全緣或有小齒至掌狀淺裂,基部彎缺寬,長為葉片的1/3,葉質厚,近革質,兩面幼時被灰色柔毛,後脫毛,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莖生葉1-3,苞葉狀,長圓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2厘米。
頭狀花序輻射狀,2-7,排列成傘房狀花序;
花序梗長2-13厘米,被毛;總苞鐘形或寬陀螺形,長12-15毫米,口部寬達15毫米,總苞片12-14,2層,長圓形,先端漸尖,背部被毛,內層邊緣褐色寬膜質。舌狀花8-12,黃色,舌片長圓形或匙狀長圓形,長15-22毫米,寬3-4毫米,先端圓形或急尖,管部長6-9毫米;管狀花多數,長10-12毫米,管部長約6毫米,花葯基部有尾,冠毛白色與花冠等長。
瘦果圓柱形,長達7毫米,有縱肋,被成行的短毛。花果期8月至翌年3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福建和台灣。生長於低海拔地區的林下,山谷及草叢。大吳風草喜半陰和濕潤環境,忌乾旱和夏季陽光直射,生長適宜溫度為12-25℃,可忍耐夏日38℃的高溫。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為宜。
繁殖方法
繁殖用播種、分株法都很容易。園林中常用的方法是分株。除了炎熱的夏季和嚴寒的冬季外都可進行,但以春季為好。早春萌芽時挖出老蔸分成3-4份另栽即可;其他季節分株的,栽前要剪去部分葉片並適當遮蔭。
栽培技術
大吳風草適應力很強,喜半陰和濕潤環境,耐寒能力尤為突出,在中國江南地區可露地過冬,冬季地上部葉片枯死,第二年春天仍能萌發。生長適宜溫度為12-25℃,可忍耐夏季高溫,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但最好種植於肥沃濕潤、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土壤中。 對土壤酸鹼度範圍要求較低,pH值為5.5-8.5。大吳風草忌乾旱,且不耐陽光直射,所以多種植於林下空間,充分套用上層喬木的遮陰效果。此外,大吳風草是優良的耐鹽鹼地被植物,可在鹽鹼地生長。
盆栽用園土、腐葉土和河沙等量混合作培養土。生長季節保持盆土濕潤,每月施1次液肥。盆花春秋可放陽光下,夏季放陰涼處養護。冬季可用塑膠袋包住花盆,保護好根系,0℃以上即可安全越冬。
主要價值
藥用
該種根含千里光酸(二甲基丙烯酸),主治咳嗽、咯血、便血、月經不調、跌打損傷、乳腺炎。葉含揮髮油約1%,主要成分為乙烯醛,用於殺蟲。
觀賞
因葉子酷似蓮葉,又稱“活血蓮”與“一葉蓮”。大吳風草生長力旺盛,覆蓋力強,株型飽滿完整,一年四季皆有觀賞價值,最突出之處便是葉片酷似馬蹄,大而靚麗。
大吳風草姿態優美、花艷葉翠、觀賞周期長,是優良的園林套用植物,可叢植、片植於公園綠地、居住區、道路綠地等。作為優良的觀賞植物,大吳風草花朵艷麗,葉片深綠,可採用大色塊、 大手筆的手法大面積栽植形成群落,並可作為其他植物景觀的烘托,形成令人震撼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