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君萊依拉級護衛艦(英語:Maharaja Lela class frigate或者Maharaja Lela-class Littoral Combat Ships)是為馬來西亞皇家海軍(RMN)建造的隱形護衛艦。
基本介紹
發展沿革,性能,命名,服役事件,基本數據,本級艦,遭遇爛尾,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2013年9月27日,莫實得海軍船廠收到國防部的確認函,將承擔馬海軍6艘第二代巡邏船的設計、建造、測試和交付工作,確保巡邏船具備作戰能力。該契約價值90億馬幣,契約期長達十年(2011.12.29-2021.12.28)。此外,馬來西亞政府已經確認將分階段向船廠支付7億馬幣的預付款。
性能
馬來西亞海軍已經確認,馬海軍近海戰鬥艦將以法國DCNS船廠的追風級護衛艦為基礎開展設計,全長111米,排水量約3000噸,將安裝BAE系統公司的“博福斯”57毫米隱身艦炮、SETIS作戰管理系統、萊茵金屬公司的TMX/EO Mk2 和TMEO Mk2火控系統、MTU主機、泰利斯公司“智慧型-S” Mk2雷達、泰利斯公司被動拖曳陣聲納、MSI防務公司的30毫米艦炮、歐洲飛彈集團的米卡防空飛彈垂髮發射裝置等。
命名
服役事件
2017年8月24日,據海軍情報網訊息,馬來西亞皇家海軍首艘追風級護衛艦大君萊依拉號(KD Maharaja Lela 2501)當天在馬來西亞盧穆特的莫實得海軍造船廠(Boustead Heavy Industries Corporation)舉行下水儀式。
據今日海軍網2018年11月1日報導,馬來西亞皇家海軍在10月31日為大君萊依拉級護衛艦4號艦舉行龍骨鋪設儀式。
據海軍新聞網2024年6月4日報導,馬來西亞皇家海軍首艘追風級護衛艦大君萊依拉號(2501)在5月23日在盧穆特海軍造船廠(Lumut Naval Shipyard)第二次下水。依據計畫,該艦的港口測試將於2024年11月開始,海試工作將於2025年10月開始,最後計畫於2026年8月將她移交給馬來西亞皇家海軍。
基本數據
參考數據 | |
艦長 | 111米 |
舷寬 | 16米 |
吃水 | 3.85米 |
排水量 | 滿載3100噸 |
乘員 | 138人 |
動力系統 | 柴柴聯合推進(CODLOD) |
續航力 | 5000海里/15節 |
航速 | 28節 |
船電系統 | |
雷達 | DCNS SETIS作戰系統 泰雷茲SMART-S Mk2型搜尋雷達 Rheinmetall TMEO Mk2光電跟蹤系統和TMX/EO Mk2火控雷達 |
聲納 | 泰雷茲CAPTAS-2 ASW套件,帶船體聲納和拖曳陣列聲納 |
電戰 | 泰雷茲Vigile電子戰系統 Wallop/Esterline超級路障誘餌系統 |
本級艦
艦名 | 舷號 | 造船廠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狀態 |
---|---|---|---|---|---|
2501 | 2017年8月24日/2024年5月23日(正式下水) | 預計2026-2029年 | 下水舾裝 | ||
夏里夫·馬沙赫爾 Syarif Masahor | 2502 | 未知 | 建造中 | ||
王公馬哈迪 Raja Mahadi | 2503 | ||||
馬特·沙烈 Mat Salleh | 2504 | ||||
托·詹古特 Tok Janggut | 2505 | 規劃中 |
遭遇爛尾
但是自開工以來,該級艦進程一直不如人意,自從2017年首艦“大君萊依拉”號(2501)宣布下水至今,還進行過有限的港口實驗,出航仍舊遙遙無期。雖然5艘同時開工,但最好的只完成了59%,最差的一艘只有20%,第六艘更是沒影。
對此情況,馬來西亞國防部也只能修改計畫,將原訂追風級護衛艦2019年投入服役的計畫修改到2023年,並向本國船廠追加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資金。
經過撥款,這意味著追風級護衛艦項目已整體嚴重超支,本來這6艘護衛艦的預算不過11億美元,不到十年間實際預算已突破31億美元,單艘護衛艦的建造費用也遠遠跨過5億美元大關,足以和已開發國家的驅逐艦建造成本相媲美,還只是得到了一堆爛尾的破船。
而對於此事,馬來西亞政府自然很生氣,還將怒火燒到了法國DCNS集團。不過法國人強調說,他們已經把所有契約要求的技術轉讓了,沒完工是馬來西亞自己船廠自作自受。而馬來西亞自家還在推諉,什麼人手不夠,沒有必要的學習和培訓等等。
據海軍新聞報導,馬來西亞皇家海軍在2023年蘭卡威國際防務展上宣布,在2019年原造船商莫實得海軍造船廠(Boustead Naval Shipbuilding)因財務問題而停止工作後,已簽署一份新契約,重新啟動瀕海戰鬥艦項目。新契約將訂購的大君萊依拉級護衛艦數量從6艘減少到5艘,5艘護衛艦將在2026年至2029年間交付。
總體評價
說到底,馬來西亞想要壯大海軍力量,但馬來西亞自己軍工技術不行,還想要造艦技術,國家期望遠遠超過了造船企業的承載能力,最終導致結果也只能是爛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