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觀音堂

大同觀音堂

大同觀音堂創建於遼重熙年間(1032-1056年)天輔六年(1122年)毀於兵火。明清時期多次修葺,現存建築系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同觀音堂
  • 時代:遼、明、清
  • 地理位置:大同城西7.5公里的同雲公路旁
  • 景點:三龍琉璃照壁
歷史沿革,寺院設計,

歷史沿革


寺創建於遼重熙年間(1032-1056年)天輔六年(1122年)毀於兵火。明清時期多次修葺,現存建築系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建。

寺院設計

寺院坐北朝南,分前後兩院。布局緊湊,戲台、觀音堂、三真殿、沿中軸線由前至後排列,迭層升高。所不同於一般寺院布局的是山門位於中軸線東側,大大低於寺院地平。山門結構為磚券門洞。門額上書“觀音堂”三字。前院有一倒座戲台,建造於離地8米高的券洞口上,洞下是古代車馬人行之道。戲台與正殿(觀音殿)之間有腰牆相隔,進入腰門,左右兩側各有鐘鼓樓和碑廊。
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殿頂懸山式,覆以琉璃瓦。殿前增置抱廈以擴大佛事活動場地,殿內正中一尊6米高的石雕觀音像,頭飾花冠直達屋頂。觀音兩側有2米高的石雕脅侍立像兩尊,系遼代所作。殿內東西兩側佇立十大明王。壁上還繪有二十四幅觀音菩薩救難的故事。後院是一座磚券窯洞與木構樓閣相結合的三真殿,殿外東西兩端各設磚梯樓道可拾級而上。上層即五間木構樓房,正中三間內塑觀音、文殊、普賢像,四壁繪“普救老人”壁畫多幅。
寺前有三龍琉璃照壁,是大同市唯一的一座雙面照壁,為明代遺物。寺西摩崖上鐫有三米見方的雙鉤“佛”字,據考證為遼代遺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