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同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 規劃期限:2021—2035年
發展歷史,指導思想,規劃範圍,規劃期限,規劃內容,監督監管,規劃實施,
發展歷史
2023年11月2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覆《大同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晉政函〔2023〕116號)。
指導思想
《大同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著力建設國家區域重點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要的綜合能源基地、綜合交通樞紐和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山西省對接京津冀城市群的橋頭堡和文旅康養首選地,晉冀蒙長城金三角中心城市。
規劃範圍
本次規劃範圍為大同市行政轄區內的全部國土空間,包括平城區、雲岡區、雲州區、新榮區、陽高縣、天鎮縣、渾源縣、廣靈縣、左雲縣、靈丘縣。其中,市域總面積14056.39平方公里,中心城區總面積1105平方公里。包括平城區、雲州區(裝備產業園區、倍加造鎮、黨留莊鄉和杜莊鄉)、雲岡區(除高山鎮和鴉兒崖鄉)、新榮區(古店、花園屯)的城鎮集中連片區域。
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
規劃內容
- 強化國土空間安全底線
- 最佳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以三條控制線為基礎,構建“一帶兩屏七區、一心兩軸多點”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最佳化農業生產空間布局,推進有機旱作農業發展,支撐首都特優農產品供給地的建設。因地制宜分區分類最佳化村莊布局,建設宜居和美鄉村。加強晉北風沙源治理生態屏障、恆山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生態屏障的保護,強化桑乾河、恆山等地區的生態保護,推進歷史遺留廢棄礦山修復,拱衛京津冀生態涵養地。積極對接京津冀城市群,構建等級合理、協調有序的城鎮體系,強化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 堅持資源高質量開發保護
堅持“四水四定”,加強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最佳化新能源空間布局,實施晉北採煤沉陷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工程。穩定和鞏固煤炭等傳統能源生產空間,服務國家綜合能源基地建設,保障京津冀綠色能源供應。落實礦產資源開採保護線管理要求,推動綠色礦山建設,加強能源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管控,保障能源通道建設,促進能源供需平衡。
- 提升中心城區空間品質
最佳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和用地布局,推動老城區、御東城區、口泉城區協調發展,保障產業園區的製造業發展空間,促進產城融合。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最佳化藍綠開敞空間體系,傳承歷史文化保護,突出城市特色風貌塑造,建設“古今交融、倚山望水”的塞北名都。嚴格城市綠線、藍線、紫線、黃線管控,系統建設公共開敞空間,穩步推進城市更新。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引導土地複合利用,促進城市內涵式集約發展。
- 加強文化與自然資源保護傳承
傳承歷史文脈,加強對雲岡石窟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有序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加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力度,切實保護好傳統風貌和格局,落實歷史文化保護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大同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和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邊環境,提高歷史文化遺存的安全韌性。保護采涼山、恆山等風景資源。
- 提高國土空間安全韌性
完善區域和城鄉各類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強化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集寧經大同至原平高速鐵路及長城一號旅遊公路等項目建設,構建安全、高效、綠色的綜合交通體系,支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高度重視城市公共安全,做好城市安全風險防控,加強人防、消防設施規劃建設和重大危險品管控,增強抵禦災害事故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提高城市韌性。
監督監管
大同市人民政府要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多規合一”改革的決策部署,不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之外另設其他空間規劃,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規劃》。按照定期體檢和五年一評估的要求,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預警機制。建立健全規劃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
規劃實施
大同市人民政府要做好《規劃》印發和公開,強化社會監督。組織完成縣、鄉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強化對專項規劃的指導和約束,對涉及空間利用的水利、交通、能源、農業、信息、市政等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生態環境保護、資源保護利用、文物保護、林業草原等專項規劃,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協調解決矛盾問題,合理最佳化布局,確保《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落地落實。建立健全市縣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制度,發揮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管理的統籌協調作用。完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建設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路,提高空間治理數位化水平。省自然資源廳要會同有關方面根據職責分工,密切協調配合,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指導、監督和評估。《規劃》實施中的重大事項要及時請示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