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大學紅十字會

大同大學紅十字會

山西大同大學紅十字會學生分會,隸屬於山西大同大學紅十字會,成立於2011年10月。學生分會是開展活動的主體,紅會受大同市紅十字會業務指導,受山西大同大學紅十字會直接領導的紅十字學生團體。全會分為秘書處、宣傳部、組織部、外聯部、自願者部、愛心捐贈室等共7個常設組織部門。自2011年10月起,我會開始實行理事會制度。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關注校園內外弱勢群體,傳播人道主義精神,緊緊圍繞“救死扶傷,扶危濟困,敬老助殘,助人為樂”紅十字會方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同大學紅十字會
  • 成立時間:2011年10月
  • 業務指導:大同市紅十字會
  • 組織部門:7個
山西大同大學紅十字會,紅十字運動起源,紅十字會基本原則,紅會和平時期的任務,會務知識五則,紅十字初級衛生救護培訓相關知識,紅十字初級衛生救護培訓簡介,紅十字初級衛生救護知識主要內容,心肺復甦,氣道梗塞搶救法,創傷救護—止血,中暑急救要點,溺水救助,電擊急救,食物中毒急救,地震急救,紅會在市特教學校舉行捐贈儀式,

山西大同大學紅十字會

紅十字運動起源

一、紅十字運動的誕生
紅十字運動起源於戰場救護,瑞士人亨利·杜南先生(1828-1910)是紅十字運動的創
始人。
亨利·杜南先生於1828年5月8日誕生於日內瓦。他的父親是個成功的商人,在日內瓦很有聲望;母親溫柔虔誠,十分注重對他的早期教育。亨利·杜南先生在青年時期已有了很高的道德準則,成為日內瓦救濟委員會的成員;他經常給窮人、病人及遭受其他痛苦的人精神上的安慰和物質的上的幫助。
正當亨利·杜南先生在商業生涯上走向成功的時候,一場戰爭--索爾弗利諾戰役改變
了他的一生。
1859年6月24日,奧地利陸軍與法國--撒丁(義大利邦國之一)聯軍30多萬人激戰於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地區一個叫索爾弗利諾的村莊,因缺乏醫療救護,士兵傷亡慘重,約有4萬多名受傷瀕危之人被遺棄在戰場。6月25日,正在歐洲各地從事私人商務活動的亨利·杜南先生途經此地,為慘象所震驚,當即決定將個人的事業放置一邊,投入戰場救護。他聯繫當地一所教堂作為臨時救護所,並與法軍軍醫總監取得聯繫,釋放數名奧軍軍醫俘虜,負責治療工作。他還發動鄰近的卡斯蒂廖村的村民參加救護,並勸導參與救護的人不帶成見地醫治所有的傷病員。
這次經歷深深觸動了亨利·杜南先生的良知和思維。他回到日內瓦後立即撰寫了《索爾弗利諾回憶錄》一書,以直觀感人的方式敘述了在索爾弗利諾見到的情景,並於1862年11月自費出版。《索爾弗利諾回憶錄》問世後,在歐洲各國引起強烈反響。他在書中提出兩項重要建議:
一是在各國設立全國性的志願傷兵救護組織,平時開展救護技能訓練,戰時支援軍隊醫療工作;
二是簽訂一份國際公約給予軍事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及各國志願的傷兵救護組織以中立的地位。
他的建議,得到日內瓦的4位知名的公民--日內瓦公共福利會會長莫瓦尼埃(Moynier)、杜福爾將軍(Dufour)、阿皮亞(Appia)醫生和莫諾瓦(Maunoir)醫生的讚賞和支持。1863年2月9日,他們5人在瑞士日內瓦宣告成立"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又稱"日內瓦5人委員會"),1875年改名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亨利·杜南先生為實現其理想,在"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成立後,繼續努力向歐洲一些國家的君主和政府呼籲,並得到了支持。
1863年10月26日,日內瓦國際會議召開。來自16個國家和4個私人組織的36名代表(均來自歐洲國家)參加了這次會議。會議由"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召集和主持。10月29日,會議通過了10項決議。決議的主要內容除包括亨利·杜南先生在《索爾弗利諾回憶錄》中提出的兩項重要建議外,還有採用白底紅十字臂章作為救護人員的保護性標誌。1864年3月8日,在普魯士與丹麥之間爆發的日勒蘇益格戰役中,佩戴紅十字臂章的救護人員第一次在戰場上出現,並提供人道服務。
1864年8月8日-22日,在日內瓦召開了外交會議(正式名稱為"關於中立化在戰地服務的軍隊醫務部門的國際會議")。8月22日,參加會議的12個國家的正式代表簽署了第一個日內瓦公約--《關於改善戰地陸軍傷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公約共有10項條款,包括1863年日內瓦國際會議決議的主要內容。公約規定了救護車、軍隊醫院和醫務人員,包括志願人員和隨軍牧師應被視為中立而受到保護和尊重;提出"受傷或患病的戰鬥員,不論屬何國籍,都應得到收容和保護"這一重要原則;宣布使用白底紅十字標誌的旗幟和臂章以區別軍隊醫院和醫務人員。公約最後呼籲各國政府批准加入這一公約。
從此,紅十字運動作為一個國際性的運動開始發展起來,並得到國際法的保障。
紅十字運動始終圍繞著亨利·杜南先生在《索爾弗利諾回憶錄》中提出的兩項重要建議向前發展:--在各國設立全國性的志願的傷兵救護組織(演化為當今的國家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簽訂一份國際公約給予傷兵救護組織以中立的地位(演化為當今以日內瓦四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為核心內容的國際法文書)。
1901年,亨利·杜南先生因其對紅十字運動做出的巨大貢獻而榮獲首次頒發的諾貝爾和平獎。1948年,紅十字會協會(即現在的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前身)理事會決定把每年的5月8日(亨利·杜南生日)定為世界紅十字日,並要求各國紅十字會在這一天舉行慶祝紀念活動。
二、紅十字運動的歷史背景
紅十字運動起源於19世紀中葉的歐洲,是有其歷史必然性的。綿延歐洲社會幾百年的文藝復興運動,以科學反對蒙昧,以人權抗衡神權,從14世紀到16世紀,啟迪民眾智慧,倡導對人的深切關注與同情,將人的自由、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解放提到了首要地位,這是以"人道"為其宗旨的紅十字運動產生的重要前提。
文藝復興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文化運動,最初開始於義大利,後來隨著西歐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遍及西歐各國。文藝復興時期,形成了殊死相爭的兩大陣營,一方是以天主教會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壟斷文化思想,壓抑人性,竭力鼓吹來世主義、禁慾主義和蒙昧主義,將人的價值貶低為零;另一方則是以人文主義者為代表的人道主義思潮,從不同角度歌頌人的偉大,鞭笞教會的腐朽。
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又稱人本主義或人道主義。人文主義者主張以人為中心,讚揚人的價值和尊嚴。人文主義者的代表是一批政治文化巨人。英國文豪莎士比亞(1564-1616)在其名著《哈姆雷特》之中,借哈姆雷特之口說:"人具有高貴的理性,人具有偉大的力量,人的行為像天使,人的智慧像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人文主義者提倡人權,主張人應當有做人的權利至少應有生命權和自由權,反對來世主義、禁慾主義。
人文主義者還讚美文化科學,主張人應當掌握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反對蒙昧主義。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戰鬥口號。
經過長達三個多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以"人"為本的人道主義思想廣為傳播。道德的復興使神權讓位於人權,肯定了人是世界的中心。科學的復興以理性的力量否定宗教教義和中古時期的經院哲學,反對蒙昧主義。因而,在19世紀初葉,"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等人道主義思潮已主導了歐洲社會,為紅十字運動的誕生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會基礎。
並非紅十字運動產生後人世間方有"人道"、"博愛"思想,恰恰相反,對人的關切與同情自遠古以來就存在,紅十字運動是對此的繼承、發揚和光大。在紅十字運動誕生的前夕,就出現過紅十字運動的先驅人物,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為醫務界所熟悉的、在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中從事戰場救護的英國人南丁格爾。南丁格爾是現代醫務護理創始人,為表示對她的尊敬與景仰,她的生日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設立南丁格爾獎章,以表彰各國在護理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護士。
值得深思的是,與紅十字運動創始人亨利·杜南先生一樣,同樣都是從事戰場救護,而南丁格爾等只是"先驅",不是創始者,這是因為亨利·杜南的天才構想和偉大實踐,即把人道主義從倫理學範疇引伸到法學範疇,從而排除一切成見,提出向一切遭受苦難的人提供救助的"公正"、"中立"等概念,並由此誕生了一個國際組織--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一部國際法--日內瓦第一公約。
三、紅十字運動的文化淵源
紅十字運動能夠遍及全世界,為不同種族、民族,不同意識形態、政治制度、倫理道德,不同時代、地域的國家、民眾接受,是因其本身蘊涵的文化淵源,紮根在包括最古老的猶太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儒學等各種不同的世界文化之中,所以紅十字精神一經傳播,立即與涵蓋在這些文化中的"人道"理念一拍即合。例如:猶太教摩西法律中記載:要愛鄰居,像愛自己一樣。
猶太教是最古老的宗教(公元前12-11世紀創立)。摩西是《聖經》中的人物,《聖經》中記載他顯示神跡,帶領被奴役四百年的猶太人逃出埃及。在素以文明古國著稱的中國,以儒學為傳統文化的核心。儒學經典《中庸》(四書之一,相傳為孔子的孫子子思所著)一書中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儒學產生於中國的春秋時期,以孔子、孟子為代表。西方在文藝復興時期倡導的"博愛"思想,東方古已有之,中國唐代韓愈在《原道》篇中說:"博愛之謂仁。"儒家學說影響中華民族兩千多年,以"仁愛"為核心的思想,滲入到社會各階層,自古及今,源遠流長。而發源於南亞次大陸的佛教(公元前6-5世紀創立),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核心內容是講究"修心",而修心的根本要點在於施捨與奉獻,止惡揚善的人道理念遍及包含人在內的"眾生"。在世界各地的佛教廟宇牆上,人們最常見的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警句,昭示世人止惡揚善,弘揚博愛理念。
基督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1世紀出現於巴勒斯坦和小亞細亞一帶,創始人為耶穌基督(基督即救世主之意)。耶穌教人忍受苦難,教人竭盡所能施捨,倡導博愛思想。基督教對西方文明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基督教《馬太福音》記述耶穌基督說:我餓了,你給我吃,渴了,你給我喝,我坐牢,你們來探視我。伊斯蘭教與佛教、基督教並稱世界三大宗教,公元7世紀產生於阿拉伯半島,創始者為穆罕默德,他勸導人們歸順並敬畏安拉,止惡行善。穆罕默德說:俘虜是你的兄弟,憑真主的保佑,他才落入你的手中。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中涵蓋的"人道"、"博愛"理念,實為紅十字精神的源頭,因而設在日內瓦的紅十字與紅新月博物館用發光的展板精錄了上述名言警句,向世人昭示紅十字精神紮根於世界文化之中,涵蓋了古典文化的精髓。涵蓋在各民族不同文化淵源中的"人道"理念,是紅十字運動能夠遍及世界的基礎。紅十字運動作為人類精神文化的重要現象之一,絕非偶然。考其源流,可從兩方面來把握。一方面有自洪荒以來各部族、各民族的深層次精神信仰(即"人道"理念)為其基礎,另一方面有六大洲各自獨特的政治、經濟、人文環境為其契機。前者是普遍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後者是特殊的、外在的、表象的、偶然的。"人道"理念的出現,來自人性的內需,代表著試圖緩和人世苦難的精神努力,體現為古今世界對人的關注與同情。因而,紅十字運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紅十字精神是"人道"理念的代名詞。保護人的生命的願望在洪荒時代即已存在,歷史非常悠久,文化根基非常深遠,是世界不同文化中倫理道德觀念的結晶。
跨種族,跨民族,跨國界,跨時空;人不分中外,地不分東西,時不分古今;唯"人道"理念能遍行之,唯以"人道"理念為宗旨的紅十字運動能遍行之。正是這種內在的對人世苦難關切、同情的精神力量,自古及今,推動著紅十字運動的發展,成為紅十字運動遍及全世界的基礎。

紅十字會基本原則

人道、中立、公正、獨立性、志願服務、統一性、普遍性紅十字會自誕生之日起,就確定了以人道、中立、公正的原則來指導自己的全部活動。經過一百多年的紅十字運動實踐、探索、研究,到1965年,在維也納第二十屆國際紅十字會大會上,正式通過了七項紅十字基本原則,並一直是國際紅十字運動開展活動的依據。以後在每屆大會開幕式上,都必須宣讀七項基本原則,從而成為紅十字國際大會的一種傳統。1986年10月第二十五屆國際大會通過的《國際紅十字和紅新月運動章程》,在序言中重申:“在完成任務時,本運動將信守其基本原則。” 人道性成立紅十字會的本意是要不加歧視地救護戰地傷員。在國際和國內兩方面,努力防止並減輕人們在各種情況下產生的痛苦,不論這種痛苦發生在什麼地方。紅十字會的宗旨是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對人的尊重,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友誼和合作,促進持久和平。 公正性紅十字運動不因國籍、種族、宗教信仰、社會地位、政治見解的不同而有所歧視,只是努力救濟受難者,並優先救濟受難最深而急需救濟的人。 中立性為了繼續得到所有人的信任,紅十字會在衝突的雙方之間不偏袒任何一方,任何時候也不參與帶有政治、種族、宗教或意識形態色彩的爭論。 獨立性紅十字運動是獨立的。雖然各國紅十字會是本國政府的人道工作助手並受本國法律的制約,但必須儘可能保持獨立性,以便任何時候都能按紅十字會原則行事。 志願服務紅十字運動是個志願救濟團體,建立紅十字會絕不期望以任何方式從中謀求什麼好處,而是志願奉獻。 統一性任何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紅十字會(總會)。它必須向所有的人開放,必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人道主義工作。 普遍性紅十字會是世界性的機構,所有紅十字會在這個機構享有同等地位,責任和義務,相互支援。

紅會和平時期的任務

(一)宣傳和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標誌使用辦法》;
(二)開展備災救災工作。制定應急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隊伍;儲備救災物資,建設和管理備災救災設施;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開展救護和救助工作;根據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具體情況,由總會向國內外發出呼籲,依法接受國內外組織和個人的捐贈;地方各級紅十字會在轄區內發出呼籲,依法接受國內外組織和個人的捐贈;及時向災區民眾和受難者提供急需的人道援助,參與災後重建。
(三)開展應急救護和防病知識的宣傳、普及、培訓;在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農村、學校和易發生意外傷害的行業和人群中開展初級衛生救護培訓,組織民眾參加意外傷害和自然災害的現場救護;提高應急條件下的應急救助能力和水平;
(四)建設和管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開展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宣傳動員、組織工作;
(五)開展無償獻血的宣傳推動工作,與各級人民政府共同對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六)開展社會救助及相關服務工作。對易受損人群進行救助,為困難民眾提供服務;在社區、農村中建立紅十字服務站,開展服務民眾、宣傳培訓、募捐救助等活動;開展幫助尋找失散親人、重建家庭聯繫等其他人道服務工作;
(七)依法開展和推動遺體、器官(組織)捐獻工作;開展愛滋病預防控制宣傳和教育、關心愛護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及其他人道救助工作;
(八)開展有益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紅十字青少年活動;(九)開展紅十字志願服務活動;
(十)宣傳國際人道法、紅十字運動基本原則,總會承擔中國國際人道法國家委員會秘書處的日常工作;

會務知識五則

一、紅十字會運動的起源及其創始人是誰?
紅十字會起源於戰場救護,瑞士人亨利▪杜南(1828-1910)是紅十字會的創始人。
二、“五八”世界紅十字日的由來?
為紀念紅十字運動的創始人亨利▪杜南先生,所以把他的誕辰日定為世界紅十字日。
三、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由哪三部分組成?
國際紅十字和紅新月運動由三部分組成,即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及各國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
四、國際紅十字會運動信守的七項原則是什麼?
1956年在維也納召開的第十二屆國際紅十字會上,首次宣布了國際紅十字運動必須遵守的七項原則,即人道性、公正性、中立性、獨立性、志願服務、統一性和普遍性。
五、中國紅十字會何時得到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正式承認,何年加入紅十字協會?
1912年1月,中國紅十字會得到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正式承認。1919年7月,中國紅十字會加入紅十字會協會。

紅十字初級衛生救護培訓相關知識

紅十字初級衛生救護培訓簡介

1、什麼是初級救護培訓?
初級救護培訓是指紅十字會針對各種意外及自然災害,對社會民眾等非專業醫護人員進行的基本救護知識和應急技能培訓。以此提高民眾在突發事件和意外傷害事故中的避險應急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
2、紅十字會初級救護培訓有什麼特點?
培訓突出普及性,民眾性,實用性等特點。以普及知識和技能 為主,進行基本救護知識和技能培訓,通俗易懂、簡明實用。
3、培訓主要包括哪些哪些內容?
針對各種意外及自然災害應急處理原則。進行基本救護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民眾自救互救技能。主要內容包括:現場急救、創傷急救四項技術、心肺復甦、呼吸道梗塞急救法、意外傷害應急技能等,另外可根據學員的需求和行業特點,補充其它急救知識技能等。
4、哪些人應該學習初級救護知識?
隨著各種意外傷害事故以及突發性疾病的日益增多,每個人都可能遇到意外傷害事件,因此,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識和技能是每位市民應具有的基本素質。特別是接觸意外傷害機會較多,從事有較大危險性的工作,分散或單獨作業的人員,駕駛員及乘務員,交通警察,建築行業員工,電力部門的電工,旅遊行業導遊人員,住宅小區保全,公夫泳場從業人員以及在校師生,都有應該學習初級救護知識。

紅十字初級衛生救護知識主要內容

1、救命的黃金時刻:
一般心臟驟停:15秒意識喪失
30秒呼吸停止
60秒瞳孔散大固定
4至5分鐘可引起不可逆性腦損傷
救命最寶貴的黃金時刻是4分鐘之前
現場救護的救命黃金時刻是幾分鐘至十幾分鐘
2、現場緊急救護培訓新概念
(1)開展現場緊急救護培訓的目的:
培訓第一搶救者,提高社會民眾自救互救能力,在專業急救人員到達之前,防止傷情繼續惡化,減少傷員痛苦,避免或儘量減少傷殘和後遺症,挽救患者的生命,進而提高全民綜合素質。
(2)第一搶救者:
A發病現場或事故現場病人身邊的人。
B參加過救護培訓並獲得培訓相關證書的人。
C能提供緊急救護的人。
(3)現場救護原則:
安全原則------自身及病人的安全
科學原則------分清輕重緩急
先救命、後治傷
先重傷、後輕傷
先止血、後包紮
先固定、後搬運
快速原則------判斷快、搶救快
(4)現場救護內容:
① 現場評估
a. 安全性 b. 原因 c .受傷人數 d. 可利用條件
②病情判斷
a. 意識是否清楚:輕拍重喊,要求病患做簡單動作,如:眨眼睛。
b. 氣道是否暢通:口腔內是否有異物,舌頭的位置。
c. 呼吸是否存在:一聽(聲音)、二看(起伏)、三感受(流動)。
d. 心跳是否停止:檢查頸動脈是否跳動。
e. 瞳孔是否正常:是否已經固定、散大。
(5)緊急呼救
①地點(地面顯著標誌)
②姓名(呼救人的姓名)
③病情(含人數、引起的原因)
④措施(採用的救護方法)
⑤電話(讓對方先掛機)
原則:救護與呼救同時進行,先心肺復甦後呼救。
(6)立即施救
(7)安全轉運
一般對急症病人,應該以平臥為好,使其全身舒展,上下肢放直。再根據不同的病情,作一些適當的調整。如高血壓腦出血病人,頭部可適當墊高,減少頭部的血流,昏迷者,可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以便嘔吐物或痰液污物順著流出來,不致吸入;再如對外傷出血處於休克狀態的病人,可將其頭部適當放低些;至於心臟病患者出現心力衰竭、呼吸困難者可採取坐位,使呼吸更通暢。

心肺復甦

(1)現場徒手心肺復甦(CPR )
評估:現場搶救者可不用檢測脈搏,不應當根據脈搏去決定需要胸部按壓。因為當現場搶救者(警察、保全、司機等)檢測脈搏時,需要較長時間去確定有無脈搏,且有時判斷錯誤。首先對無反應、無呼吸的患者進行人工呼吸。評估循環徵象:① 將耳朵貼近患者的口,看、聽和感覺有無呼吸和咳嗽。② 快速看一下有無運動。如果患者無呼吸、咳嗽和運動,立即進行胸部按壓。評估過程不超過10秒。
(2)胸外按壓:
仰頭舉頦法:一手置於患者的前額,手掌向後方施加壓力,另一手的食指托住下頦,舉起下頦。使患者口張開,便於自主性呼吸,同時準備人工呼吸。
通過按壓增加胸內壓,產生血流或直接壓迫心臟,隨著人工呼吸,血液流向肺部,攜氧到腦和其他生命重要器官。按壓頻率100次/分。在心臟按壓中,隨著按壓的進行,冠脈灌注壓逐漸上升。其在15次未中斷的按壓後比5次按壓後高得多。因此,不管是一個還是兩個搶救者,提倡15∶2的按壓與通氣比。直到人工通氣建立。
(3)胸部按壓技術:
① 定位:將手放在患者的肋骨下端。然後將手指滑向肋弓上端與胸骨下端交界處。將一手掌放在胸骨的中下1/3交界處,另一手平行地重疊放在這隻手的手背上。手掌的長軸是在胸骨的長軸上,這能使主要壓力壓在胸骨上,避免肋骨骨折的機會。
② 按壓時,肘部伸直,雙肩平行於患者胸骨,用上半身體重,垂直下壓胸骨4至5cm。
③ 放鬆,但手不離開原來的位置。速率100次/分。按壓與放鬆的時間相等。15次後,2次緩慢的人工呼吸,手重新定位,再給15次心臟按壓,完成4個周期。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壓必須結合才能作到有效的心肺復甦。

氣道梗塞搶救法

(1)氣道梗塞
①特殊表現(V字手勢)
②氣道不完全阻塞(咳喘啼紺)
③氣道完全阻塞(無聲窒紫)
(2)海氏急救法
①自救腹部沖法
A 用自己一手握空心拳,拇指側置於腹部臍上兩指劍突下處。
B 另一手緊握住此拳,雙手同時快速向內,向上沖志擊5次,每次衝擊動作要明顯分開。
C 或者還可選擇將上腹部壓在堅硬物上,如桌邊,椅背和欄桿處,連續向內,向上衝擊5次。
D 重複操作步驟若干次,直到異物脫出。
②清醒互救腹部衝擊法
③昏迷互救腹部衝擊法
④清醒互救胸部衝擊法
⑤昏迷互救胸部衝擊法

創傷救護—止血

(1)指壓止血(壓迫止血):用手指在傷口上方(近心端)的動脈壓迫點上,用力將動脈血管壓在骨骼上,中斷血液流通達到止血目的。指壓止血是較迅速有效的一種臨時止血方法。
(2)加壓包紮止血:先用消毒紗布墊覆蓋傷口後,再用棉花團、紗布卷或毛巾、帽子等折成墊子,放在傷口敷料上面,然後用三角巾或繃帶緊緊包紮,以達到止血目的為度。傷口有碎骨存在時,禁用此法。
(3)加墊屈肢止血: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窩或胳窩放紗布墊、棉花團、毛巾或衣服等物,屈曲關節,用三角巾或繃帶將屈曲的肢體緊緊纏綁起來。
(4)止血帶止血:用於四肢較大動脈的出血。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或傷肢損傷無法再復原時,才可用止血帶。因止血帶易造成肢體殘疾,故使用時要特別小心。止血帶有橡皮製的和布制的兩種,如果沒有止血帶時亦可用寬繃帶、三角巾或其他布條等代替以備急需。止血帶是1886年埃斯馬赫發明的,它是一種橡皮管,主要用於較大的動脈血管破裂,用其他止血方法無濟於事時採用。使用止血帶時,應綁在四肢出血傷口的上方(以能止住血為度),事先將患肢抬高數分鐘,局部墊上毛巾或其軟組織物,以防組織擦傷。由於用止血帶後,結紮部位下方組織血液供應中斷,時間一久易致組織缺血。壞死,所以綁血帶的時間不宜過長,每隔30分鐘應放鬆一次,每次約半分至一分鐘,以使血液流通。為此,凡上止血帶的地方應有明確標記,註明綁止血帶時間,以便轉運,接收單位據此能放鬆,並作必要處理。如果沒有止血帶,也可以用寬的布條、毛巾、繃帶等代替,但要嚴防勒傷組織。
(5)填塞止血:用急救包、棉墊或消毒的紗布填塞在傷口內,再用加壓包紮法包紮。用於大腿根、腋窩、肩部、口、鼻、等部位的出血。

中暑急救要點

(1)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陰涼、乾爽的地方。
(2)儘快冷卻降溫:冷敷頭頸部腋下,或者用溫水進行全身擦浴。
(3)飲服綠豆湯或淡鹽水、西瓜水解暑。
(4)服用人丹、藿香正氣水等藥物。
(5)應儘快送往醫院救治。

溺水救助

(1)重點
如果溺水者臉向下漂在水中或在水中掙扎,請撥打急救電話或告訴周圍的人去打電話,然後開始緊急救助。
(2)水中救助
對神志喪失的落水者,如果可能的話,可以游過去,便其面朝上並救至岸上;但要小心水流是否太急。如果水很深,請找一條船去救落水者。如果此時周圍沒有船,只有您的游泳技術很好才可以游過去,把其面朝上救助上岸。
對神志清楚落水者,用棍子、槳、繩子、毛巾或附近的船將其救上岸。只有在必需游過去才能救助他的時候,才有必要游過去救助。但要注意水流是否過急。注意:只有在您受過水中救助訓練時才可以去下水救助。
(3)症狀:冷、皮膚蒼白 、面色青紫 、意識喪失、呼吸停止。
(4)救護步驟:
①將傷者救至安全地帶。注意:如果把手或腳伸給患者,他可能在無意中把你拉下水中。在將救上岸時應儘量保持其頭頸背與您形成一條直線;如果可能的話,在其背後放一板以托著他離開水上岸。
②檢查氣道呼吸及循環情況(快速清除口腔、鼻咽部的異物,如淤泥、雜草等)。如果他沒有呼吸或脈搏,馬上開始心肺復甦。
③使患者處於恢復性體位。注意:如果是車禍及溺水等懷疑頸背部損傷,請不要用此體位。
④脫去濕衣服,用乾的衣物或毛毯蓋住患者。
⑤當等待醫務人員到來的過程中要保持患者安靜,儘量保持不動。

電擊急救

(1)症狀:
嘴或皮膚有燒傷痕跡。
刺痛感。
眩暈。
感覺到劇烈的震動。
肌肉疼痛。
出血。
頭痛。
意識喪失。
(2)急救原則:
重點:
①如果患者靠近高壓電,你一定要保持在50米以外。如果患者在汽車內,應告訴他不要動,但在汽車已經燃燒時應讓他跳出並遠離汽車。打電話給電力公司讓其關掉電源,然後撥打急救電話。一旦電源已關掉馬上開始緊急救助。
②如果患者因普通生活用電而擊傷,應撥打急救電話然後開始緊急救助。但在他未與電源斷開時不要觸及他。
③如果懷疑為雷電擊傷,應撥打急救電話。你可以馬上開始緊急救助。
(3)急救步驟:
①斷開電源:將其直接觸電的電源或間接的主電源斷開。如果你不能斷開電源時,應將患者與電分開。注意:在其未與電斷開時,不要觸摸他的皮膚,不要觸摸電線。使患者與電源斷開:踩在書本、木板上,並明確不是踩在水中,用乾燥不導電的物品如木棍或木椅將患者與電源分開。
②檢查氣道、呼吸及循環情況。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開始心肺復甦。
③檢查處理其它嚴重損傷。處理電燒傷的進出口。
④使患者處於舒適的體位,用衣物蓋住患者,不要在頭下放枕頭,以免阻塞通氣道。

食物中毒急救

(1)症狀:
通常,食物中毒可同時引起噁心、嘔吐和腹瀉,可有或無出血,有時伴其它症狀。
腹絞痛、腹瀉和嘔吐,在進食污染食物後1小時到4天內出現,持續可達4天,常提示細菌性食物中毒。
嘔吐、腹瀉、腹部絞痛、頭痛和發熱與寒戰等症狀,在進食污染食物後12~48小時出現——尤其是海產食品時——常提示為病毒性食物中毒。
嘔吐、腹瀉、出汗、頭暈、眼睛撕裂感、流涎過多、精神恍惚及胃病症狀,在進食污染食物後30分鐘開始出現,是化學性食物中毒的典型表現。
嘔吐、腹瀉症狀嚴重,且持續超過2天。您有發生脫水的危險。
(2)救護原則:
①臥床休息。
②多喝淡鹽水或淡糖水,補充丟失的水和電解質。
③撥打急救電話,告知中毒人數,病情等,請醫生前來急救。
④對食物中毒後吃剩的食物應保存好,迅速通知衛生檢疫部門化驗。
⑤如有大批病人,立即上報衛生防疫部門。
⑥協助作好安慰病人和家屬的工作。

地震急救

在搶救生命的過程中,耽誤的時間越短,人們生存的希望就越大,因此應當不等不靠,儘早儘快地開展自救互救,震時被壓埋的人員絕大多數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築物壓埋的人,只要神智清醒,身體沒有重大創傷,都應該堅定獲救的信心,妥善保護好自己,積極實施自救,自救原則包括:
(1)要儘量用濕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中,鼻和頭部,防止灰塵嗆悶發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築物進一步倒塌造成的傷害。
(2)儘量活動手,腳,清除臉上的灰土和壓在身上的物件。
(3)用周圍可以挪動的物品支撐身體上方的重物,避免進一步塌落,括大活動空間,保持足夠的空氣。
(4)幾個人同時被壓埋時,要互相鼓勵,共同計畫,團結配合,必要時採取脫險行動。
(5)尋找和開避通道,設法逃離險境,朝著有光亮更安全寬敞的地方移動。
(6)一時無法脫險,要儘量節省氣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計畫著節約使用儘量延長生存時間,等待獲救。
(7)保存體力,不要盲目大聲呼救,在周圍十分安靜,或聽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動時,用磚,鐵管等物敲打牆壁,向外界傳遞訊息。當確定不遠處有人時,再呼救。
互救是指已經脫險的人和專門的搶險營救人員對壓埋在廢墟中的人進行營救。為了最大限度地營救遇險者,應遵循以下原則:先救壓埋人員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後少”;救近處被壓埋人員,也就是“先近後遠”;救容易救出的人員,也就是“先易後難”;救輕傷和強壯人員,擴大營救隊伍,也就是“先輕後重”;如有醫務人員被壓,應憂先營救,增加搶救力量,找尋被壓埋的人。

紅會在市特教學校舉行捐贈儀式

2011年12月23日上午,大同大學紅十字會在大同市特殊教育學校舉行了捐贈儀式,為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們捐贈了衣物、書籍等400多件物品。此次捐贈活動表達了大同大學師生們對特殊教育學校的關愛與支持。
大同大學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自潤、校醫院醫務科科長張麗萍以及特教學校的領導出席了本次捐贈儀式。參加捐贈儀式的還有大同大學紅十字學生分會成員和志願者以及特教學校的全體師生。捐贈儀式上王自潤代表大同大學紅十字會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關愛弱勢群體,特別是關愛殘疾兒童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將本著“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繼續關愛特教學校以及其他更多地方的弱勢群體,擴大幫扶範圍,使更多的人感受到我們的溫暖。他還指出要加強大同大學醫院對特教學校的支持與關愛,並建立長期友好合作關係,為特教學校師生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隨即紅十字會的成員們一起將捐贈物品傳送到孩子們的手中,特教學校的學生代表發表了感言。
捐贈儀式後,大同大學紅十字會的成員在特教學校政教處蔣東主任等陪同下參觀了啟視教室、刺繡教室、編織教室及學生公寓。為表達感激之情,啟視班的學生們為參觀人員進行了才藝展示。
此次捐贈活動加強了大同大學與特教學校之間的聯繫,捐贈雙方都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動的重大意義。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獻愛心的隊伍中來,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愛與陽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