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前寒武紀變質地體岩石學與構造學》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為主要研究單位,索書田、桑隆康、韓郁菁、游振東、鐘增球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別山前寒武紀變質地體岩石學與構造學
- 依託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完成人:索書田、桑隆康、韓郁菁、游振東、鐘增球
- 類別:科研項目
基礎信息,項目摘要,
基礎信息
獲獎序號 | 19960041 | ||
項目名稱 | 大別山前寒武紀變質地體岩石學與構造學 | ||
主要完成單位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
主要完成人 | 索書田、桑隆康、韓郁菁、游振東、鐘增球 | ||
獲獎證書編號 | KJ-96-2-10 | ||
獎種 | 科技 | ||
等級 | 二等 |
項目摘要
該成果以板塊構造及造山帶理論為指導,岩石學和構造學密切結合,運用物理學和流變學觀點,追溯造山帶深部物質運動過程,重視深成作用,把變形現象納入統一的古老碰撞造山帶動力學演化歷史中,其主要成就有: 1、提出桐柏大別山是多期陸陸碰撞造山帶,並有大洋存在,它存在著華北南緣和楊子北緣兩個變質地體,厘定了它們的界線位置,探討了地殼組成和結構形成,論述了雙側造山帶特徵,造山期後揭頂作用,轉換壓縮變形及造山帶變形和運動圖象。 2、認為大別雜岩時代為新太古—早代古宙(尚有單論),討論了大別山雜岩中混合岩的特徵與成岩模式,提出了有關大別山區混合岩化過程的動力學新見解。 3、研究了大別山榴輝岩帶和藍閃綠片岩帶,與前人不同之處在於這次研究把多期變質變形相互關係及其溫壓條件作為研究的著眼點,建立了藍片岩帶變質作用PTD、軌跡。4、經綜合提出桐柏—大別造山帶曾經歷中—新元古宙陸—陸斜向碰撞和轉換壓縮變形,以及印支—燕山期陸—陸碰撞,而後形成雙側造山帶和造山帶漂浮體樣式的構造演化模型,並闡明了由印支—燕山期變質熱事件奠定的現今地殼在垂向上具有流變學分層性的原因。